在城市肌理中,织造时尚小镇的艺术经纬
2023年1月7日下午,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龙华分展场在深圳市龙华区大浪时尚小镇正式开幕。本次展览由龙华区人民政府主办,龙华区重点区域建设推进中心、大浪街道办事处,龙华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并由上启艺术和华侨城创新研究院共同策展。策展团队联合建筑师改造旧厂房,将其转变成艺术“秀场”,同时邀请近30名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学者等不同身份的参展人,以时尚为线索串联起整个大浪时尚小镇。除了建筑改造和作品展览,还有艺术介入、街巷营造、公共活动等方式联动在地企业和公众深入参与展览,共同编织一个丰富有机的文化网络。 开幕仪式顺利举行,编织龙华新经纬
启动仪式现场,从左到右分别为策展人纪浩如,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潘明,深圳市大浪时尚小镇指挥部副指挥长余长秀,深圳市龙华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马红,深圳市龙华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赵妍妍,华侨城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乔晓燕,策展人杨勇,深圳市浩盛隆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治浩;
深圳市龙华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马红,深圳市龙华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赵妍妍,深圳市大浪时尚小镇指挥部副指挥长余长秀,华侨城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乔晓燕,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潘明,策展人杨勇及纪浩如,龙华区相关部门分管负责同志,市及其他区相关领导、小镇时尚企业代表,策展团队,参展艺术家代表等嘉宾出席参与开幕活动。开幕活动上,嘉宾共同拼出“经纬之间”主题字,昭示着展览的启动。
艺术家殷晖在展前招募公众参与“循环制服”工作坊共创作品,并在现场走秀展出
由服装设计师田沅静为展览定制组织的设计创造秀 随后,“循环制服”和“物尽其用”主题的沉浸式秀场开启。观众跟随着模特,共同进入展厅,体验这场发生在艺术现场的走秀。此次别样的秀场为上启艺术特邀艺术家殷晖、设计师田沅静为该次开幕式定制,模特来自各个年龄层和职业,既有充满创造力的中小学生,也有创意行业青年,同时也有热衷于时尚行业的阿姨。展前,艺术家组织了旧衣物改造工作坊,招募公众完成共创作品,以手工的力量将日常材料组合成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品;设计师则和她的团队以本次展览关键词“经纬”为灵感,通过对服装剪裁的边角料和印染失误织带的再利用,从可持续时尚的角度回应所处的场域。
由策展人杨勇为现场观众导览 主展场空间经过WAU建筑事务所改造,展场内类似T台的基座改变了观展的视线高度,走秀表演为观众展示在场内空间赏析艺术作品的方式,也让游客转换观赏视角,从观众席旁观者的角色转变为置身艺术舞台的演员。展期间还将举办十余场活动,此次开幕式活动也拉开了UABB龙华大浪时尚小镇分展场系列公共活动的序幕。
深圳市龙华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赵妍妍女士讲话 深圳市龙华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赵妍妍女士在开幕讲话中提到,此次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龙华分展是一场关于先锋时尚与城市文化交融的视觉盛宴,希望通过本届双年展深化深港紧密合作,创造出更多关于建筑美学空间与先锋时尚融合碰撞的尝试,借力建筑圈与时尚圈跨界融合,实现以“开放”促“破圈”,让小镇得到更多艺术界人士的关注,不断增强小镇品牌魅力,带动市民游客的热情追捧与积极传播。同时,近期小镇将开展新一轮的消费券发放工作,进一步挖掘区域消费潜力,提振消费信心,让惠民与消费更加有力地服务时尚产业发展大局,助力小镇在文旅商新模式、新场景不断“蝶变”的过程中,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更优的服务,做优新兴业态,拼抢新赛道,加快打造时尚产业新城和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释放龙华这片热土蕴含着的强大生机和澎湃动力,为龙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内需动能。 旧工厂变身艺术T台,纵横交错的空间叙事 龙华大浪时尚小镇因聚集了深圳大量本土时尚品牌企业而名声在外,在时尚小镇错落有致的现代化产业园之外,旧的工业园区厂房显得与众不同。正是这些旧厂房的存留,记录了深圳城市化及产业变迁的历史。此次龙华分展场的展馆空间选址在原石凹第二工业园区及其临近的浪静路,以建筑改造及艺术介入的方式梳理城区肌理,助力空间转型。
展场外部空间 策展团队邀请WAU建筑事务所进行场馆内部设计,以简易的材料搭建出二层看台,模拟秀场T台的结构,将空间在水平方向分割成上下两个部分,大展厅则被切分成若干个独立的小展厅,以舞台空间的形式多维度展示18件作品的样貌。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策展团队之一的上启艺术则对原工厂配电房进行微改造介入,改造成为信息中心、休憩场所与快闪店集合地。
信息中心现场 改造后的场地提供了多重解读线索,让观众在行走中感知身处时尚场域的种种细节,流连于议题丰富多元的展品与空间,勾连出属于自己的思路和故事。
展览现场 以经纬为线索,多维交织的展览内容 龙华大浪时尚小镇分展场邀请近三十位不同身份的参展人和参展机构,聚焦城市空间、时尚产业与个体三个方向,参展人背景身份包含建筑师、艺术家、平面设计师、时装设计师、景观设计师等,参展机构涉及艺术机构、建筑工作室、高校实验室与研究所等,参展作品在展厅内外编织出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结的三个内容单元。 第一单元 “时空串联:街道、城市与自然”追寻自然在城市中的变迁,在生态环境和其他物种中寻找人与他者、他物之间的联系,探索当代城市生活中的自然性。梁绍基的装置作品《海市蜃楼》用竹子和钢筋相互交缠的网状结构编织出南方土地上生命图景的演变;吴季璁的装置作品《水晶城市》则用电子机械原材织造城市人的精神寓所。
《海市蜃楼》,梁绍基(台州),装置(螺纹钢、竹、渔网残片),2022
《海市蜃楼》,梁绍基(台州),装置(螺纹钢、竹、渔网残片),2022
《海市蜃楼》,梁绍基(台州),装置(螺纹钢、竹、渔网残片),2022
《水晶城市》,吴季璁(台北&纽约),装置(轨道、马达、LED、塑胶),尺寸视空间而定,2022
《水晶城市》,吴季璁(台北&纽约),装置(轨道、马达、LED、塑胶),尺寸视空间而定,2022 第二单元“拼贴—转换”以时尚设计的惯用手法为入口,街头文化与神话、工业遗留与自然物质、虚拟时装与手工绘画、生计劳作与理想种植在拼贴中转化各自的意义与价值。伍伟的装置作品《退化的形》呈现的“皮毛”抽丝于书籍中的纸张,在神话与现代之间游走徘徊;王友身的作品《连线》取材留存在展厅原址——信美通新技术有限公司工厂的建材,在声光中接通时代的回响;张驰的作品《理想的信徒》用手工绘画与虚拟时装呈现他十余年来在时尚领域坚持的环保理念;胡尹萍的影像作品《玲姐,你真棒》则记录了一件不施农药、播种“喜欢”的种植事情。
《退化的形》,伍伟(北京),装置(木质家具、金属、纸张),2020
《连线》,王友身(北京),装置(原厂遗留吊线、龙骨、钢架等,LED灯,视频),2022
《理想的信徒》,张驰(北京),丙烯、虚拟时装、LED屏幕,2009-2012
《玲姐,你真棒》,胡尹萍(北京),灯箱,单幕影像(920×1080,16:9,彩色,3’45’’,立体声),2018-2028 第三单元“编织与联结”则把可持续发展的视野延伸到材料的运用、生态环境的修复再生,甚至多样包容社群的构建,从布料的物质出发,延展至信息、科技、艺术与文化生态,在同一网络中编织多维度的有机图形。杨雄及其创作执行团队的建筑装置作品《布屋》将滇西南地区的民居风格以手工纺制的葛布筑造,勾勒对传统生态家园的想象;低地艺术小组的作品《我们的市花》由公众参与的城市行走、工作坊与共同书写组成,通过深圳人与深圳市花簕杜鹃的故事,记录和感受深圳的发展历程。
《布屋》,杨雄(筑象建筑、昆明当代美术馆)(昆明),创作执行团队:杨雄、罗西尧、杨梦娅,8534*6745*5550mm,建筑装置(手工纺织葛布,回收藏房铁杉闪片瓦,云南腾冲火山浮石,钢索),2022
《布屋》,杨雄(筑象建筑、昆明当代美术馆)(昆明),创作执行团队:杨雄、罗西尧、杨梦娅,8534*6745*5550mm,建筑装置(手工纺织葛布,回收藏房铁杉闪片瓦,云南腾冲火山浮石,钢索),2022
《我们的市花》,低地GROUNDED(广州),研究文本、照片、视频,2022
《我们的市花》,低地GROUNDED(广州),研究文本、照片、视频,2022 从展厅到街巷,用艺术串联小镇空间 主展场的T台连接至浪静路的舞台,浪静路串联起大浪时尚小镇的时尚产业园、服装品牌门店及工业园区,是双年展连接、融合在地多元空间的重要节点。策展团队打破空间壁垒,拆除展场围墙,将数件公共装置作品散落至展场入口小巷中及展场附近的浪静路上。作品与工业厂房、产业园区共存,公共艺术装置巧妙呼应对小镇产业园区的探索,是一次用艺术缝合街巷,为小镇带来更多活力的尝试。 浪静路上醒目的展场外立面装置《城市消逝与自然反造》来自REDO重塑设计,作品使用消费后PET塑料材质,从创作寓意到制作过程均阐释着循环创新的应用场景;了建筑的装置作品《漪》位于浪静路浪宁路路口,借由装置两端不同尺度的入口,营造在传统“流水席”和工业“流水线”之间的空间互换体验。
《城市消逝与自然反造》,REDO重塑设计,rPET再生聚酯纤维(消费后PET塑料材质),2022
《装饰》,United Design Lab(深圳),装置(铝板、不锈钢管),2022
《漪》,了建筑(广州),装置(金属、TPU膜、阳光板、塑木地板),2022 经纬之间,拉开城市生活与时尚产业打造的艺术帷幕 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龙华分展场“经纬之间”将从目前开始至2023年3月30日,三个月的展期中将联动本地时尚集团举办多场文化艺术活动,包括工作坊、行走、共创、论坛、放映、快闪、企业馆主题展览等,呼应可持续的概念,制造沉浸式的艺术现场体验,通过展览搭建起城市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桥梁。
公众、企业与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等共同参与、交流,一同关注与探讨城市与人类、动植物等多物种发展空间的变化,展开对时尚生态的好奇与想象,探索城市过去的工业记忆,织就未来发展的遐想,游走在经纬之间,编织与联结友好生活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