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疫情后的三种消费心态需要注意
疫情暴发至今,我们终于从“恐慌停摆期”进入了“疫后消化期”,但对于众多中小企业而言,生存压力有增无减。 自2月16日吴晓波老师领衔进行“加油!老板”直播计划至今,一个半月内,890新商学推出了21场直播,这一轮覆盖广泛、供给及时的“企业自救计划”,共吸引观看人次近2000万。 创业者、企业家都太难了,我们收到超过7万条留言问题,8万多家企业领取了“加油2020企业大学课程包”。 现在,针对新阶段,890新商学再次发起更具针对性的“行业复苏计划”。昨晚,吴老师和来自地产、餐饮、家电、新消费品类、教育等行业的导师和企业家,一起分享了复苏的“道”与“术”。 吴晓波 财经作家 4月8日武汉“解封”,疫情的第一阶段“恐慌停摆期”就结束了,但是接下来3个月的“疫后消化期”,对企业来说困难更大。 杭州的武林路上有很多餐饮店、服装店都开了,但店面门可罗雀。关店的时候能跟房东申请减点房租,现在开店了,估计是不可能减了。另外还要增加员工工资、水电费等开支,成本可能比1月、2月更多。 那么,在复苏期,企业应该找到哪些着力点,慢慢恢复体能呢? 在这样的情况下,再来回望中国的产业经济,我们每个人会问:过去将近70天,中国的产业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次请来众多嘉宾,我们都在讨论一个问题:危机到底给我们的企业带来了什么? 有人说:不要浪费一场危机。因为危机给了我们一次正视现状的机会,同时也给我们改变自己的机会。 疫情发生以来,企业出现了许多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学习使用企业服务软件。如果10年后我有机会写一本关于中国企业史的书,我大概会把2020年定义为“中国企业服务软件元年”。 60多天前,我们很难想象会有几十万、上百万人来听我直播。因为之前直播多是为了卖货,但是今天我们为了学习知识,为了分享,也进行直播。 其实线上的基础设施建设早就具备了,只是疫情暴发后,企业和员工对信息化工具、在线学习模式的理解和认知,以及每一个人的数字化学习能力,都起码提前了三到五年。 第二个变化是企业与消费者关系重构。可能你在全国有2000家连锁店,有1000个经销商,有2万名员工,他们怎样能通过线上方式重建与消费者的关系? 比如美的的门店店长可以直播,通过社交的方式,在互联网环境下与消费者连接。而且通过线上直播互动,美的还能收获新用户。通过大数据的方式,在它的CRM系统里把参加过美的直播的用户数据调出来,然后告诉这些消费者,有一款新产品,你愿不愿意成为我们的第一批试用者? 这种行为以前只有通过广告、通过店面销售的方式才能完成,但是今天消费者被教育了,一种新的交互方式产生。 再者,我们发现成功都是留给做好准备的人。 如果美的原来没有建立这套CRM系统和ERP系统,没有一套完整的信息化体系的话,是无法发动一个大规模的线上营销活动和教育消费者的;如果松鼠Ai没有提前做好Ai智适应产品及线上线下双栖的OMO模式,它们同样无法快速完成线上线下的融合。 这次疫情也警醒了一些企业:如果你没有进行数字化系统建设,那你可能会来不及变化。 中小企业也可以学习美的进行数字化营销,第三方的企业服务工具并不神秘。中小企业家要学习利用这些工具、方式来管理企业。我们890新商学也在尝试着利用工具做“企投家成长营”等课程的线上交付。 有一家海外控股的英语培训学校,中国许多一二线城市的家庭会把孩子送到那里学习。2月,这所机构宣布将出售在中国的所有资产。因为这是一家100%做线下的企业,收费很高,但当线下崩溃后,就不行了。 这家企业不像我们中国公司一样快速反应,有及时应对线上的能力。未来线上和线下的融合,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会是所有企业追求的目标。
对于个人而言,这一次是对中国消费者群体的多方位“教育”。疫情暴发后,人们重新思考财富、家庭、健康……消费者观念变化,生产者也要跟上。 消费者或许会更谨慎消费。虽然他还是会去旅游、买车、买家具,但他会想想,自己在过去三个月都没赚到什么钱,企业也没怎么开张,选东西就会更谨慎一些。 当他更谨慎的时候,也就会更偏向优质消费。倒闭潮后,能够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企业,会越来越好。 消费者还会越来越注重体验。比如美的线下店,不仅仅是卖产品的店,而且把家庭中的餐厅、厨房复原,卖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一个电饭煲,它代表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和解决方案。
我们常说,一块石头崩裂了,有人很绝望,有人看见了缝隙中透出的光,我们要成为看到光的人,我们不要浪费了这场危机。 所以890新商学开始全力做在线交付,开始以“行业复苏计划”直播课程的方式与大家见面。我们的“企投家成长营”和“新匠人养成营”课程,也全新融合线上和线下方式进行交付。 听完这么多行业导师的课,希望太阳升起时,我们都能骄傲地说:“我们改变了。” 刘德科 德科地产频道创始人 地产资深观察家 1-2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35.9%,销售面积下降39.9%。但是,全国商品房的均价,却同比上涨了6.61%。 量跌价涨,是反市场规律的。这是因为我们的房地产市场实行价格管制,疫情期间管制放松了些,价格自然就反弹上来了。 这个局面是政策制定者很难接受的。一方面,交易量持续下跌,对经济伤害是很大的。另一方面,价格涨上来,他们更不愿意看到。 政策制定者最想看到的局面是相反的,即是“量涨价跌”。这样既能保障经济,又能保持房价稳定,舆论接受度较高,才是符合民意的。
近来,政策实际是悄悄放松的。比如直接针对开发商的有三条:1.所有城市几乎都在降低预售门槛,开发商可以较快回笼资金了;2.融资监管放松,1-2月上市房企的发债已经接近2500亿,比去年同期增长36%,开发商手里钱多了起来;3.限价有放松,住建部允许各地方有上涨5%的幅度。 这三点利好,让过去一个月的土地市场火爆,热到九重天。 不过,这一波土地热很难传导到房价上。因为短期内,价格管制不会取消,疫情后,楼市政策也不会更放松。因为现在各级政府已经摸索出了一整套既能控制房价,又保住地方财政的方法。就是土地可以卖得火,但房价不大涨。
现在的楼市已经不只是宏观调控,而是微观调控了,可称为“政府控盘时代”。所以房价要超级反弹是很难的,会稳中有升,但不可能稳中暴升。 此次疫情期间政策放松,但我预计窗口期不长,下半年就会重新加码调控。 分析这么多,那具体到每个人,我们需要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这里,我暂且分出三类人来讲。 第一,如果你是专业的开发商,那么我建议你不要去赌政策放松。如果要靠政策放松来实现土地的盈亏平衡,就麻烦了。因为调控随时会加码收紧。 第二,如果你不是做房地产的企业,但你手上刚好有一块地,那么我建议你不要直接进场开发,这对你来讲非常危险,十年前五年前你进场可以轻松赚钱,现在不行了。建议你直接跟相对透明的大牌房企进行股权合作,交给他们来开发,你做一个安静的财务投资者即可。 第三,如果你是一个普通的购房者,那么,今年放手去买房。因为今年未必是开发商的好年份,但一定是购房者的好年份。 张小懿 美的集团副总裁兼CIO 疫情期间,美的数字化的全价值链在线协作,成为了我们复工复产最重要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互联网的在线协作,帮助我们清晰掌握上下游的所有数据和信息,比如模具的分布、原材料的供应、工人到位情况、机器运行状态等。我们正是通过这些数据,来安排生产计划、协调上下游运作和赋能其它企业复工。 2.在数字化营销方面,我们建成了“线上线下融合、一盘货共享”的模式,让线下的企业门店能够向线上转换,来应对疫情。比如“美的到家”微店系统,在2月份就上线了2万多家微店。 3.借助大数据和AI,我们的经营管理层在疫情期间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够时刻掌握、透视公司的经营数据,从而进行更好地运营。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疫情所催生出的“宅经济”。用户宅家期间,对我们的智能家居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尤其在健康方面。 为此,我们围绕健康饮食、健康空气环境、健康洗护三大核心需求,迅速升级20多个精品智慧健康场景,提供了健康防疫智慧解决方案;我们还贴心地为各位宅家大厨提供智能食谱和智能厨房,提升下厨体验。 未来,我们还将在智能家居上持续发力,不仅仅是把产品品质做到最好,智能、功能、内容和服务这些综合体验也都要跟上。 秦朝 餐饮老板内参创始人 这次餐饮行业遭遇打击很大,要真正恢复,至少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摘口罩。到钟南山院士说能摘口罩的那一天,我想大家才会真正放心地去餐厅吃饭。不摘口罩,消费者的信心很难回归。好在我看到有些地方已经说会在4月初开学了,如果对开学这样的聚集行为有放开的话,那餐饮行业的聚集性消费也会更快到来。 第二,相关管控规定撤销。比如说大家间隔不用再那么远,进店不用再登记和测体温等,让堂食场景恢复正常,才能让消费者重新回归餐厅,也让餐饮的人效、坪效、翻台率等指标真正恢复。 另外一个话题,现在大家都在谈复工,餐饮业的复工可以分为复苏期、重建期和真正的回暖期。 现阶段,处在复苏期。我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就是说的这个阶段。此前停业的时候,餐厅可能只有租金成本,现在复工了,餐厅又还没恢复正常营业水平,收入还没真正回来,但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等都上来了。 不开业的话,消费者以为你倒闭了,开业的话,可能每天赔一点,像小刀割肉一样,反而让你受不了,之前没被冻死,现在可能被耗死。 第二个阶段是重建期。长时间的停业状态结束后,运营能力,人员调配和员工熟悉度等能力,能不能重新跟上?比如一旦出现报复性消费,消费者迅速涌过来,你能不能抓住这个机遇,能不能抓住窗口期? 第三个阶段是真正的回暖期,熬到这个时期,就可以说是胜者为王了。 这次疫情还给餐饮行业带来了一些变化。比如有几个餐饮老板就跟我聊,他们以前只重视堂食和门店经营,这次被逼着重视外卖业务,而且外卖的增长速度很不错。 比如西贝在疫情期间,外卖额增长了50%以上,线上的服务和玩法都比以前想得更明白了。 线上化和零售化机会如果抓住了,那未来能成为企业的另外的长腿,成为又一个核心竞争力。
最后,我认为餐饮业可能迎来几个变化: 1.准备迎接“消费降级”。现在我发现一些客单价比较低的餐饮品类,包括一些刚需的品类如奶茶、包子、油条等,已经率先迎来报复性消费。昨天高端的饮品品牌喜茶公布了它的子品牌“喜小茶”,价格定位在8-16元,这是想要抓住下行市场的一个品牌。相反,高端餐饮则要做好中长期寒冬的心理准备。 2.餐饮业“马太效应”更明显。一些餐饮头部品牌,可能会有并购机会和动作。还有一些资本,他们希望能够把质地不错,但近期比较艰难的品牌整合重组,然后走资本化道路。大鱼吃小鱼,头部越来越集中。 3.产业多元化布局。经过这次,很多老板意识到只有某一类品牌不行,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最好有多种商业模式。 4.介入供应链,提升标准化水平。成功的餐饮企业往往会介入供应链,保证供应链稳定性和标准化,这样抗风险能力就会更大。 林小仙 小仙炖创始人 我们2月份销售额实现了220%的增长,今年三八节期间,更是获得同比471%的增长,拿下了全网支付品类销量第一的成绩。 我们分析背后有三个原因: 第一,产品力过硬。2014年我们开创了仙炖燕窝这个新品类,调研了大量用户,针对用户需求,这6年时间我们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研究如何炖好一碗燕窝。 我们现在有33项专利,其中有10项发明专利,是鲜炖业务专家级别的。 疫情暴发后,我们第一时间组织保证工厂能够完全复工,及时发货,2月11日我们就已经能保证春节期间所有用户订单及时发出,获得了非常多的好评。 第二,重视用户。除了产品力强,服务也要过硬,为了保证仙炖燕窝的新鲜和营养,我们开创了C to M的服务模式,就是用户下单,需求会直达生产中心,每天下午4点之前所有的订单我们都能当天仙炖,当天发出,保证新鲜。 我们为用户提供订阅制的服务。用户按年、按月购买,我们按周配送。 我们还开发了自助周期发货修改的小程序,这整套服务体系我们花费了三年多时间,投入上千万的费用,目前还在不断投入和迭代升级中。
第三,品牌力的打造。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但也要把产品的优势转化成心智优势。 我们的用户年轻化,主力人群是26岁到35岁的一二线城市白领和孕妈。 我们发现她们每天都会在微信上社交,在抖音上看娱乐内容,在小红书上看购物攻略,在今日头条上看新闻,在天猫京东上购物,然后上下班时会接触到分众传媒的电梯广告,开车时会听音频广播,于是我们建立了一套围绕主流人群一天生活习惯的用户沟通体系,潜在用户在一天生活中可以多次接触到小仙炖,形成深刻印象。 栗浩洋 松鼠AI 1对1创始人 在疫情开始的时候,其实只有武汉地区禁止培训机构上课,其它省份还可以上课。当时我们比别人早了7~10天决断,开始快速线下转到线上。 正是凭借这提前的7~10天,我们把老师培训好,把家长的习惯培养好,在全国做到了步步领先,把学生大批量转到了线上。 2月份的时候,我们总共有27万学生转到了线上,完成了460万课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倍。等到其它学校反应过来,我们的家长和学生也学完免费的课程,开始续费了。 教育产品的线下转线上,绝对不是简单地用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教学内容,把几十名学员全部搬到直播里就完事了。我们的视频课程还加入了我们最新的AI智适应产品,老师可以直接看到每个学生,究竟还有多少知识点没有掌握,以及他们的学习速度与成长度。 凭借这个产品,我们极大地减轻了线下转线上的压力。不仅老师只需要讲最基础的教学内容,减少了他们70%的教学时间,还做到了教育的“千人千面”,让学生有更多时间都能用来专项练习自己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高。 这个“打地基”的产品是从去年12月开始,由我带领五六百人的AI、技术、产品、教研团队打造出来的。春节前我们把原来的产品研发进度都停掉,临时改成“战时”的需求,通过不断测试改进,突破各个学科的算法运算与系统调用,最终实现了短期内上线。 当时我们总部还紧急讨论了48小时,最后推出了帮助招生的两项政策: 第一,做5亿学习账号的捐赠。这个方法吸引了大量学生,现在有些学生因为效果好、口碑好,已经开始去报名更多学科的课程,有些学生甚至预交了5月份之后的学费。 第二,去和全国200多座城市的公立学校合作。当时我们预计到公立学校不能开课,就去和教育局合作,这也帮助我们吸引了一些学生。 正是凭借这样特殊的招生方式,在疫情期间,兰州地区的学校实现了百分之两三百的同比增长,郑州、天津、唐山、驻马店等合作伙伴的收入,都有600%多的同比增长。 到今天,我们3月to B的收入,比2月份最低谷增长了8倍,2月的C端的课时也是增长了8倍。这一方面来源于压缩开支,另一方面是因为2月份全国学校招生的火爆场面,引发了整体收入的大幅增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