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夜路也要放声歌唱
走夜路也要放声歌唱,是一种面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更是一种直面挫折的从容姿态。作家杨绛就是这样的“夜行歌者”,她的作品《干校六记》记述了文革期间杨绛与钱钟书等人下放干校期间的生活,行文简洁、风格平淡,却又意味无穷,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干校六记》收录了《下放记别》《凿井记劳》《学圃记闲》《“小趋”记情》《冒险记幸》《误传记妄》等6篇散文,全篇没有冤屈苦难的控诉,更没有愤愤不平的指责,反倒多了些闲情野趣。下放期间,杨绛对每一个人都很尊重,对每一件小事都充满了感情,包括对挖井的年轻人、一起工作的伙伴、乡村孩童、甚至一些小动物,她在平静、平淡中感受着生存的本真与造化的浑然,在平凡和平常心中褒有卓越的人生追求。品读其间,不免感慨她的从容与乐观,即使有悲伤、有落寞,但衬底的色彩依然是清亮的,所以我们读之,不会有宿命的灰色调子,而是生命的勃勃生机。读完这本书,再结合杨绛的一生,我有两点感悟。 一是心态才是命运真正的主人。杨绛先生2016年11月去世,享年104岁,钱钟书先生是88岁去世,他们唯一的爱女钱瑗是北大的博导,59岁去世,女婿一德是北师大的老师,33岁去世。很多人爱慕杨绛和钱钟书的爱情和家庭氛围,但是他们这个家庭却是苦难的。抛开文革不谈,杨绛相继在70年送走了女婿,97年送走了女儿,98年送走了爱人钱钟书,这是怎样的人生体验?她又是靠什么来度过这些灰暗的日子?杨绛先生在《一百岁感言》中给出了答案“平和的生活,坦然的迎接每一天”。她一生历经磨难,忍辱负重,却永远积极平和,泰然处之。人生百味、苦辣酸甜,但往往人生经历酸、苦、辣的时候多,甜的时候少,多是求而不得,求之不能,面对苦难,杨绛先生能不深陷于苦难之中,却自得情趣值得钦佩。” 二是活到老学到老更要专注到老。古语有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青葱年少迈入迟暮之年,杨绛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活到老学到老的治学之姿。即使在黯淡无光的下放生活中,她仍坚持用知识点亮生活,用读书改变命运。纵然经历了不幸的人生际遇,她仍笔耕不辍,分别在93岁和96岁高龄出版了《我们仨》《走在人生边上》。杨绛先生曾说“假如是一个萝卜,就力求做个水多肉脆的好萝卜。假如是一棵白菜,就力求做棵瓷瓷实实的包心好白菜”。学如弓弩,才如箭镞。作为新时代的基层青年党员,我们要学习杨绛先生严谨治学的态度和专注度,以敬业之心投身到基层火热的学习实践之中,始终以“重任在肩”的使命感、“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马上就办”的紧迫感,立足岗位、深耕基层,不断淬炼“硬作风”,炼就“真本领”,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展现“新作为”、彰显“新担当”。 “戈壁滩上,只需一棵树,就能把大地稳稳地镇在蓝天之下。阿尔泰茫茫群山中,只需一片纯真,走夜路也能无所畏惧。”不论是治学还是个人的成长,我们时常都需要一个人面对,一路坚强相伴,一路放声歌唱,但愿我们都像杨绛那样坦然淡定、敬业从容,愿大家都能有诗、有梦、有坦荡的远方。(武汉江夏烟草周余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