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观变迁,担使命”社会实践——四川建川博物馆
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8月19日,陕西师范大学“红色信使·家乡变迁寻访”社会实践团4名同学在组长蒋婧琪的带领下,来到四川省崇州市大邑县建川博物馆,开展以“学党史,观变迁,担使命”为主题的社会实践。
图为实践小队在红色广场合影留念唐文君摄 长夏炎天气郁蒸,难以盖过同学们洋溢的热情。上午9时,同学们到达建川博物馆,我们参观的第一站是中流砥柱馆,它展示的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顽强奋斗的文物。特别是抗战时期的展览,以历史照片、资料、实物、文献以及地等方式陈列,通过三个主题单元一一"民族的脊梁"、"敌后之岁月”、"根据地建设",生动展示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敌后民众八年抗战情况,突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意志,领导和推动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浴血奋战于抗战最前线,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的光辉历史。 接着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参观5·12抗震救灾纪念馆,回忆了2008年的那场灾难。
图为5·12抗震救灾纪念馆 曾麟壹摄 历史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山崩地裂,无数生命定格在了瞬间。这是绝望的时刻,放眼望去皆废墟。然而这也是希望的时刻,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领导下,抗震救灾工作快速有序进行。在党的号召下,全国人民纷纷来到汶川救援,与灾区人民患难与共。解放军、武警部队、医务人员、志愿者等一百万人奔赴一线抗震救灾,展现党员干部的担当。 看着彼时的现场照片与馆中重现的现场画面,我们感受到地震的无情、生命的脆弱和人间的大爱。灾难面前,中国共产党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赞歌。尽管灾难可怕,中国人民不惧灾难。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恢复重建灾区。 我们静静地向逝者默哀,敬佩汶川大地震中的抗震救灾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指挥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惧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精神力量。 革命抗战年代已去,但这段沉重而惨痛的历史不能够随之而去,求知心切,下午一点,同学们抵达川军抗战馆。进入馆内,入目是四川地图,正中央的前言让我们直观了解四川军民在“九·一八”事变后所做出的整体贡献。
图为实践小队参观川军抗战纪念馆 唐文君摄 川军抗战馆分为请缨抗战、淞沪战场、奔赴前线、遭受轰炸、青年从军、踊跃捐输等十六大专题,集中展现了卢沟桥事变之后,四川军民极力支援抗战、共同保家卫国的历史史实。 行走在走廊中,两侧是珍贵且鲜为人知的文献图片、抗战文物、艺术雕塑。从这些宝贵的文献资料、图片文物中,我们逐渐了解了川军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加入抗战的光辉历程。 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馆中利用场景复原、艺术雕塑、多媒体互动的技术手段向游客展现了川军大场守卫战场景。面对敌我双方战斗力量的悬殊差距,千余川军仍坚守阵地,用战友尸体堆积成掩体继续殊死抗战。此战惨烈,却见川军奋起杀敌之决心、坚定不移之信念、不畏牺牲之英勇。 实践结束后,每个人都对此次实践活动感悟深刻,作为新时代师大学子,实践团成员们将继续学习“厚德、积学、励志、敦行” 的优良校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党史中汲取信仰的力量,砥砺品格,增强多方面的能力,有朝一日在时代的舞台上绽放青春风采!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正值中国共青团建团100周年,我们要铭记历史、感恩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缅怀革命先烈、传承奋斗精神、聚集奋进力量,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崇高信念,为祖国的美好明天奋进!(通讯员:蒋婧琪)
图为实践小队成员向革命战士致敬 曾麟壹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