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核雕:方寸之间呈现精湛技艺
近日,记者走进“85后”小伙高华林(字乐行)位于河南项城的核雕艺术馆工作室,看到高华林正一只手拿着刻刀,一只手转动着小小的橄榄核。为更好展现核雕的过程,高华林现场为作者演示了一遍操作,大约半小时后,一只褐色的“蟹”呈现在记者面前。 核雕技艺在我国盛传已久,但明清后核雕艺术衰落,逐渐为人淡忘。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又出现了不少核雕技艺爱好者,将核雕技艺传承下去。 “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这是明末著名散文家魏学潘《核舟记》中的开头部分。这篇经典散文,为我们展示了古代核雕艺术家高超的技艺,也让我们对那枚小小的"核舟”充满了想象和好奇。 乐行,原名高华林,字乐行,号千舍、核堂。其目前的作品有:《棋乐融融》、《菩提心》、《乡情》、《长眉》、《梅枝》、《蟹斗》等。
乐行
乐行在创作
乐行作品——《棋乐融融》
乐行作品——《菩提心》
乐行作品——《乡情》
乐行作品——《长眉》
乐行作品——《梅枝》
乐行作品——《蟹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橄榄核雕的制作,除了要具备一般雕刻所需要的绘画、书法以及雕刻基础之外,还要有特选的材料、特制的刀具、特别的眼力、特有的指功、特别的毅力和独特的构思。要选择比较肥厚,而且可雕刻的凸起面积较大的榄核,这样可为后面的创作提供更大的创作空间。要有合适称手的雕刻工具,根据不同的用途,刀具也有长短粗细之分,刀口分平的、圆的、斜的、尖的、三角的、带钩的等等多种形状。对手臂、手腕、手指的力气和手指头感觉的灵敏能力也有很高要求。
乐行作品 乐行于2013年跟随秋人先生学习雕刻技术,并于2016年联合众多核雕艺术家成立核潮团队。现为河南乐行核雕艺术馆馆长,专攻橄榄核雕。
乐行接受河南财经频道主持人采访 核雕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但究竟源于何时无史料记载,最早记载见于宋朝中期,距今约1000多年。是中国传统民间微型雕刻工艺,秉承了岭南文化的风格特征,是广东地区传统雕刻艺术之一。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为载体雕刻而成的工艺品。明朝时期,这门民间艺术颇为盛行,自平民百姓、达官贵人至皇亲国戚,都对核雕艺术情有独钟,特别是朱由校皇帝本人不仅是核雕爱好者,也是核雕创作者。明清以后由于战乱等诸多原因,核雕艺术衰败,逐渐为人淡忘。新中国成立以后,核雕艺术经技艺人传承,又为人们普遍所认知。2008年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