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筑团结,民族强根基,国家展宏图
新时代中国青年把基层作为最好的课堂,把实践作为最好的老师,将个人奋斗的 ‘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大蓝图’,将自己对中国梦的追求化作一件件身边实事,在磨砺中长才干、壮筋骨。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 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我们要深入了解民族团结现状,当好民族团结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立大志,担大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为上好“民族团结”这一堂思政实践课,兰州交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了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喇嘛敖包村及沙巴日太嘎查村,在这里开展“共育‘石榴籽’ 浇灌民族花”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成员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喇嘛敖包村前合照 民族风光
实践团参观巴音昌呼格草原成吉思汗陵,探寻蒙古民族文化的起源,学习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帝国的历史,了解蒙元文化的民族历程,促进民族团结。 地域交流
开展了“民族文化交流会”,交流不同地区的民族风采和地域文化,促进民族文化融合 乡风村史
在对村子进行走访调查前,村委会干部为实践团讲解从游牧民族到嘎查聚居几十年历史的变迁。 走访调研
实践团就国家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民族团结政策落实情况、农业(畜牧业)种植(养殖)情况等民生方面进行提问调研,走进村民生活。 慰问帮扶
实践团携带爱心物资看望重疾户,了解村内针对重疾户的帮扶政策和家庭情况,为重疾户送去温暖和祝福。 特色产业
村民为实践团成员们介绍了村中以“人——牲畜——植物”三个环节形成的农业生态闭环,以保证农业生产的利用率。 乡村振兴
实践团成员与村干部交流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并对村中现状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 民族团结宣讲
考虑到语言问题,实践团特别印制了蒙汉文双语宣传册,走进每家每户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讲 立大志 做实事 学习民族历史,领略民族风情
在沙巴日太村干部的推荐下,实践团前往成吉思汗陵学习蒙古民族文化渊源。墙壁上的壁画描绘了成吉思汗颠沛流离的一生,艰难险阻的童年生活缔造了铁木真坚毅勇敢的素质,肝胆相照的兄弟为铁木真建立蒙古政权、一统欧亚大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后殿还有一幅“成吉思汗称汗”壁画,展示了成吉思汗经过艰苦奋战,终于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的盛大场面。铁马金帐群雕恢复了成吉思汗出征时的金戈铁马、声势浩大场面,实践团成员无一不感叹其雄伟壮观。 交流民族文化,感悟文化交融
由于新冠疫情影响,部分实践团成员未能实地进行“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此,兰州交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共育‘石榴籽’ 浇灌民族花”民族团结实践团开展上线上“民族文化交流会”活动,通过拍摄家乡风光,展现不同地区文化特色,促进民族文化交融。 宣讲民族政策,弘扬民族团结
实践团成员走访了5-6户村民,为村民发放了蒙汉双语民族团结宣传册,以促进民族团结为根本出发点,围绕“三个尊重、两个共同、五个认同”开展入户宣讲活动,并加以真实案例辅佐,重点突出“做实事、干实事”,加强民族之间的交流沟通。以《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为基础,实际记录村民们的生活现况和各方面政策落实情况,加强民族间的交流沟通,展现交大学子对基层村民的关怀。
据村干部反应:“从村民角度看民族团结,设身处地的为村民着想,让民族团结政策深入人心,感受各民族文化差异,村干部要带头为村民做实事、做好事,才能真正地实现‘民族团结一家亲’,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开展走访调研,领悟民族发展
实践团成员结合国情国策,与当地牧民探讨对嘎查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想法,为农牧民带去目前相关的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实践团成员也以“拉家常”的方式,对当地的村民们进行采访,了解当地牧民收入情况、农业及畜牧业的发展状况及主要销售途径。 深入困难群众,聚焦民情民生
村干部带领实践团来到沙巴日太嘎查重疾户家中,了解到该重疾户夫妻二人均饱受病痛折磨而导致身体残疾,孩子常年在外打工,实践团成员爱心购买了面粉、牛奶等生活物资,为困难家庭送去交大青年的温暖与祝福。
为了展示村委会对重疾户的支持,经该村民的同意,村干部带领实践团成员们参观了该村民的家。屋内宽敞明亮,洁净且温馨。生活方面,在村委会志愿者的帮助下,夫妻二人主要以种植玉米、土豆等基础农作物为主,养殖了5-6只鸡作为经济来源,保证了夫妻二人基本的温饱。 总结所见所闻,聚力献计献策
结束一天的走访后,实践团成员与村干部相聚在村委会会议室,与当地村干部一起分享自己的所学、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在沟通交流的言语之中,与牧民感同身受,对生活生产中可以实现改进的地方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用笔记录下此刻的生活,引发对集体、对国家、对民族的深刻思考。
在走访过程中,团队成员张冠勋提出:“针对沙巴日太嘎查村目前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乡村振兴‘,结合学校为大学生提供的创新创业渠道,将农副产品销售出去,将沙巴日太嘎查村向四方推广”,尽管这一提议的实现有一定的难度,但实践团成员们愿意通过微博、推文等方式自发为沙巴日太嘎查村进行宣传,用自身微薄之力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促进民族团结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夯实基础。 寻找团结标语,共享民族力量
为了让远在他地的实践团成员感受到民族团结的力量,兰州交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共育‘石榴籽’ 浇灌民族花”民族团结实践团发起了以“寻找身边的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发现生活中的民族团结标语”活动,通过寻找身边的民族团结标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收获与感悟 此次喇嘛敖包村之行,让我深刻的感受到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农民生产生活的大力扶持,我看到村子里人们干干净净的房屋,整整齐齐的田地以及看到我们到来时村民们的真情流露,都见证了国家的发展进步。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要投身于基层,扎根于基层为新时代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力量。 ——实践团负责人 刘雨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农村的变化日新月异。如今的农村中网络已经普及,交通变得便利,上学得到了保障,村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提高了村民的满足感、获得感与幸福感。 ——实践团成员 季子清 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发现我们应该提高自己的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尤其在宣讲民族团结的过程中,我们更需要运用语言的艺术将国家相关的政策转换为村民更容易理解,更乐于接受的通俗语言。良好的沟通能拉进我们大学生与村民之间的距离,消除他们接受采访时的紧张情绪,更易于了解国家民族政策,使得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弘扬民族团结,集微薄之力,同心建设美丽中国,共圆伟大中国梦。 ——实践团成员 张冠勋 深入乡村,走访调查,倾听的是人民的心声,更是深深体切着制度的优越、政策的贴心。贫困人民们口中的感谢,乡民们不分民族的团结与热爱,归根结底,是优秀的党与强大的国家给予的。 ——实践团成员 赵芸欣 少数民族老人看到我们的到来非常高兴,他说起了当地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力支持,赞美之词溢于言表。临行时,看到老人真挚的笑容,我认为这正是我们民族政策卓有成效,各民族见紧密团结的最强有力的证明。 ——实践团成员 赵宏儒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和民族理论与新时代中国国情有机结合,反复强调要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事业紧紧抓好。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我们更要深入了解民族团结现状,当好民族团结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立大志,担大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