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我践行,同心共筑中国梦——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子赴新疆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为帮助和引导青年学生通过实地调研和观察,深入了解民族团结现状,充分感知民族地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好民族团结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7月底至8月初,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阳光人能”民族团结实践团赴新疆乌鲁木齐市、喀什市等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该团队入选2022年广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国重点团队、省级重点团队。该团队以新疆籍维吾尔族学生为线下主要参与对象,以“赓续红色血脉,共促民族团结”为主题,围绕“团结”“认同”“传承”等方面,开展了包括走访社区居民、调研民族文化、追寻红色足迹等活动。 团结 兴疆稳疆,重在基层。“各民族大团结的中国一定是无往而不胜的。”团队成员前往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固原巷社区参观学习,并采访社区周边居民。 固原巷社区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生活的聚集区,其中少数民族居民占社区总人口的95%以上。该社区始终把民族团结作为最大的群众工作。在固原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团队成员参观了关于社区以及民族团结工作的介绍。该社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大力加强现代文化引领,持续改善民生,积极营造各民族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推动各族居民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
(参观固原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此外,团队成员走进周边社区,围绕“民族团结”这一主题采访当地居民。居民们表示,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经济不断发展,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努力和居民的配合下,生活环境越来越美,各族居民群众关系也越来越团结和谐,“虽然我们距离首都很远,但是我们各族人民的心却是紧紧相依的”。
(采访当地居民) 认同 团结,离不开认同。“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团队成员先后参观《新疆历史文物展》、《共有的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陈列展》等展览。一件件雕塑、一幅幅图片、一段段影像、一个个场景生动再现了天山南北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团队成员认真品读人物故事,静静欣赏油画、雕塑等艺术作品,观看数字影像资料,沉浸在艺术氛围中。此外,团队成员还对观展的游客进行采访调研。他们表示,通过主题展览,不仅对新疆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充分认识到新疆各族人民与来自各地各族人民共同书写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的精神。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采访游客) 在喀什,队员们前往喀什古城,了解民族文化历史,感受民族文化气息。在喀什古城,有大大小小的巴扎(“巴扎”是维吾尔语,意为集市),如木器巴扎、坎土曼铁器巴扎、帽子巴扎、土陶花盆巴扎等。队员们参观了许多相关民族文化的介绍,例如“砖雕艺术”“木雕文化”“铁器文化”等传统手工艺文化,还有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各式精美手工艺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展示。队员们还来到了“吾斯塘博依——千年古街”。在“油画一条街”里,本地艺术家、书法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以及各民族画家都汇集在此,作画形式多样,形成了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文化现象。在走访调研的过程中,队员们感悟最深刻的是,中华文明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的根脉所在,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正确认识新疆历史特别是民族发展史,树牢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国心、中华魂。
(在喀什古城感受“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在喀什古城采访游客) 传承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在乌鲁木齐,团队成员前往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参观学习。远远望去,一幢中俄合璧风格的土木结构二层小楼。青砖压檐砌腰,深红门窗嵌墙,一面面红旗格外引人注目。该馆是全国现存11个“八路军办事处旧址纪念馆”中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纪念馆。
(参观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 1937—1942年,该馆曾是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该馆再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进行抗日救亡运动和不屈不挠狱中斗争的历史风貌,是先烈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历史见证。在参观过程中,队员们认真了解革命先烈为保家卫国所做的英勇事迹,敬意油生,并表示将时刻铭记红色初心,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多种文化包容互鉴、交融贯通,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队员们通过此次活动,深切地感受到,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重要成员;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大家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长盛不衰。(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陈慧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