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商学子三下乡: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其中河水治理对改善生态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响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学习研究河水治理等方面成就,天津商业大学“经行南北”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采取线上线下联动组合形式于2022年7月18日顺利抵达天津市大角甸村开展实践活动。 自然资源协调发展 共同迈向富裕之路 大角甸村为典型农业村,土地资源相对丰富。自北向南流向的鲍丘河,为大角甸的农业发展灌溉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但随着乡村发展建设的推进,人们环保意识的缺乏,对这条温和美丽的河流造成了极大的环境污染。近年来,大角甸村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发展重任,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河水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双双促进了大角甸村的农业发展。碧水绕城、绿水长流,水生态的持续改善体现在细微里,看在老百姓的眼里。
大力整治河道水环境 建设人水和谐新农村 实践团成员漫步在鲍丘河边,河面泛起层层涟漪,诉说着过去和现在的对比。瞻顾往昔,无法日产日清的垃圾成堆放置,被运到村庄附近的坑塘洼地,就地掩埋,没有进行任何技术处理。人们却从不醒悟这会对地下水造成极其严重甚至不可逆的灾难。上述问题是农村多年形成的生活习惯。回首当下,如今的河流水质状况良好,水体清澈见底,有鱼、虾、河蚌、田螺等水生动物,且具有多种水生植物。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角甸村积极践行生态理念,全面开展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工作,把河道治理作为重点推进项目,通过河道疏浚,全面清理有害水生植物、垃圾杂物和漂浮物,清除河坡残留物,解决岸线被占用问题,建设河坡绿化,防止水土流失,可以保证河道引排功能,打造“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新常态。大角甸村治水和生态相结合,真正实现了生态和经济同向而行,发展与保护同步而进。
实践团成员随后参观了大角甸村的污水处理站。村里建起小型污水处理站,将生活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和污染环境清除、降解做无害处理,排入坑塘里,水变得非常干净。经过污水处理后的河流和坑塘成为了大角甸村旱涝调节的蓄水池。大角甸村还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全面推行“河长制”,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治水,为找回“遗失的美好”;护水,为让每滴水都清甜;兴水,为有源头活水来。大角甸村治理“美好”,也是为今后的生活幸福美满打下充分基础。
实践团成员通过采访村委书记,了解到大角甸村非常重视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的宣传教育。村委会为进一步深化绿色环保理念,倡导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向所有村民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并积极宣传垃圾分类的有关知识及意义,提高村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而同样“抓好污水治理,再现碧水清流”等各种污水处理环保宣传标语也深入人心。污水处理是一个长久而复杂的过程,污水处理的胜利,依靠的也不是个人的力量,而是大角甸村集体的力量。村民们经过教育宣传,环保意识增强,认识到了在河边倾倒垃圾破坏河水水质的危害,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真正实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 农村与河流关系紧密,河流承担着行洪、排涝、灌溉、供水、养殖等功能。河水水质直接关系到大角甸村灌溉用水安全,良好的河水水质直接关系到村民的生活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河水治理的种种成就有助于大角甸村生态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促进了大角甸村产业绿色发展。 在大角甸村,河道不仅承担着农业生产、防洪防涝的重责,而且还是农村生态风景线和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夏日炎炎,河水潺潺,小鸟戏水,村民避暑纳凉,实现了人与河流和谐共生,也绘就了生态文明美丽大角甸村的幸福画卷。 碧一江春水,道两岸风华。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持之以恒的呵护河水,凝心聚力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