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企经济网
   

新人限时福利

新时代,“聊斋俚曲”应当如何拥抱现代生活?
2022-07-29 14:11:07 来源: 浏览:221

为传承非遗技艺,探究聊斋俚曲的传承与创新,保护文化多样性,2022年7月20日,“儒韵齐风—匠心故里”社会实践队走进淄博市淄川区聊斋俚曲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蒲章俊先生家中,寻找聊斋俚曲的悠悠遗韵。

聊斋俚曲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山东地区一种独树一帜的群众性艺术形式,其所承载的聊斋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聊斋通俗俚曲共15种,用50余种时调曲牌,是采用淄博地方方言俚语,利用民间流传的时调写成的长篇通俗演唱作品。由于绝大多数已经失传,现仅存10余部曲牌的曲谱。2006年,聊斋俚曲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使聊斋俚曲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图为团队成员与蒲老先生在家中亲切交谈。

据团队成员采访了解,为了让广大游客和聊斋学爱好者了解俚曲、走近俚曲,将聊斋俚曲更好得传承下去,地方政府与以蒲老先生为首的传承人们做了一系列努力。淄川第十六届人大代表第二次会议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对聊斋俚曲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并在区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蒲松龄研究会、俚曲研究中心等机构。在淄川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蒲章俊老先生与王世忠、陈倩、杨道坤等人精心策划,成立淄川区聊斋俚曲艺术团。随着艺术团的不断壮大,蒲老先生还积极推动“聊斋俚曲进校园”的工作。艺术团多次走进山师、理工大、淄博师专等高校校园,走进师专附小、区实验小学等小学校园,此外,淄博市的松龄小学和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专门成立了聊斋俚曲社团,在淄川实验小学成立了第一家聊斋俚曲少儿艺术团,定期为学生上课、辅导。除此之外,蒲老先生还义务教蒲松龄纪念馆的讲解员们学唱,教她们领会演唱聊斋俚曲的要领,用淄川地方方言土语发音说唱,并运用到讲解过程中。

图为松岭小学校园内“聊斋俚曲进校园”宣传照。

据悉,蒲老先生曾接受中央电视台、中新网、新华网、中国文化报等多家国家级媒体采访,一个月前,台湾当地媒体专门来到淄川区对聊斋俚曲进行采访并在台湾电视台播出,厦门卫视“台青说”也曾采访蒲老先生,并直呼“如听仙乐耳暂明!”接受采访时,蒲章俊老先生都积极配合,为他们提供自己演唱的聊斋俚曲资料,他还参加了山东省广播电台对外宣传台演唱聊斋俚曲,让国外也了解聊斋俚曲的独特韵味。

2018年起,山东省文化厅定期召开聊斋俚曲研讨会, 致力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聊斋俚曲的传承工作。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聊斋俚曲在淄博市、山东省乃至全国、世界中已经显示出一定的影响力。但由于传承机制不够完善、理论研究工作较薄弱、传播方式缺乏创新,其在保护和传承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境,而这些问题和困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其他民间音乐类非遗传承过程中所共同存在的。与非遗的社会宣传比较,学校非遗教育的作用、意义更深远和重要。

图为蒲老先生在教团队成员学唱聊斋俚曲。

“我们也想学学聊斋俚曲,您能不能也教教我们呢?”聊斋俚曲是方言传唱,因此当地以外的地区即使喜欢听,但学习也面临着语音难关,甚至存在听不懂的情况。面对这样的问题,团队成员主动向老先生请教学唱聊斋俚曲,并与老先生讨论了用普通话传唱的可行性。蒲章俊先生在教唱团队成员后表示,原生态的演唱传承是最主要的,但聊斋俚曲的传承归根到底是精神文化传承,在保持文化内涵不变的情况下,形式可以千变万化。老先生还提出,除了普通话传唱,现代乐器奏曲也是一种不错的创新方式。

虽然与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是俚曲的继承发展关系到民族文化基因的传承问题, 这正是包括聊斋俚曲在内的中国传统音乐传承价值所在。非遗事业行在当下,更要着眼于未来。团队负责人在采访过程中也详细询问了蒲老先生“聊斋俚曲”如何进校园以及聊斋俚曲在团队高校所在地济宁的传播情况。“它能听到,如果不去影响他、介入它,聊斋文化可能很难传播到那边”,老先生说道。下一步,团队成员也将积极联系学校,与蒲老先生一同推动“聊斋俚曲进校园”项目的发展,深入践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优秀文化遗产”活动,以实际行动展现出历院学子的青春力量,真正让聊斋俚曲从故里走出去,推动到祖国乃至世界,让山南海北的人们都能听到聊斋俚曲的正声雅音。

图为团队成员与松岭小学校长合影。

Tags:新时代 聊斋 应当 如何 拥抱 现代 生活 发布者:晨晨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良心揭露柿饼市场惊天骗局!亲赴产地,发现富平柿饼真相! 下一篇 欧亚经济论坛配套博览会及西安市..
热门推荐

推荐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