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韶关南雄帽子峰镇:“乡景乡愁”带活“美丽经济”
构建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景区建设体系,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韶关南雄市帽子峰镇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农业基础,以服务城市、富裕农村为目标,深入开展美丽圩镇建设工程,大力发展休闲乡村民宿和乡村文化旅游,创新乡村产业发展模式,持续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在广东韶关南雄市帽子峰镇,有省级森林公园旅游景区(帽子峰森林公园)1个。是一个以“银杏”为主题,集生态宜居、森林康养、森林浴场、乡村旅游、农业观光、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生态宜居型小镇。帽子峰镇依据自然生态景观格局,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差异和森林资源分布等特征,将镇域空间布局规划为“一核、一屏、一带、多点、多片”,分森林人居环境建设、森林生态体系建设、森林生态旅游建设和森林生态文化建设四大块,“银杏小镇”“生态帽子峰”“幸福帽子峰”“宜居帽子峰”等理想规划建设中。其中镇域“乡景乡愁”更是持续带活当地“美丽经济”。
“土胚墙、老瓦片,公社饭堂……”到韶关南雄市帽子峰镇河背村游玩的游客纷纷称赞这别有一番情趣的乡村旅社。近年来,帽子峰镇高度重视乡村文化背后蕴藏的旅游经济价值开发利用,持续推动乡村旅游事业迅速发展,使帽子峰镇旅游规模进一步扩大,在该镇乃至全市的影响力不断攀升。其中,金色菊园、农家旅馆、千亩蔬菜园、更是获得民众广泛好评。
“老矮村房”变身“民宿客栈” 帽子峰镇在“三清三拆三整治”工程推进中,投入1300万专项资金,改善河背村小组周边各项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美丽宜居乡村,通过拆除破旧泥砖房860多间,清腾土地空间面积6万平方米,全面清理村前村后垃圾,让乡村更加优美宜居,美丽乡村的美好画卷在洞头村缓缓展开。 河背村留有两栋成排联栋的古宅处于闲置状态,留存古匾、祠堂等古迹文物。历史上,八路军“三五九”旅以及东江纵队武工队亦到过河背村休整。考虑到村厚重的历史底蕴,帽子峰镇决定投入资金300万元,将农村用房20间(涉及农户18户)闲置农房进行重新装修,通过“墙体拆改—水电换装—地砖铺设”等一系列改造,将农村用房20间打造成民宿客栈。依山而建的民宿,古朴厚重的古街、蜿蜒曲折的溪河,连片的文化长廊,成方成块的菜田……在帽子峰镇,一个个感悟厚重的乡村民俗文化景点在山水间“百花齐放”,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赏。 “乡愁经济”带活乡村振兴 帽子峰镇按照“一镇一特色、一村一风韵”的发展思路,创新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全力推进农户民宿改造,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文旅名镇、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等进行亲密度“捆绑”,在文旅上突出彰显乡间民宿“土气、老气、生气和朝气”,加快推进乡村旅游美丽文化村建设。同时围绕文旅要素,培育新兴业态,完善民宿服务项目,并投入资金300万元提升接待水平,让“赏乡村自然美景、尝乡村特色美食、住乡村农宿民居、品乡村独特风俗”成为乡村旅游的吸引点,促进全镇旅游向多领域、综合性转型,为乡村振兴、“三变”改革、富民增收注入新的动能和活力,2021年7月以来为集体收入创造收入14万元,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乡村记忆”转为“致富资源” 随着“美丽圩镇”战略的推进,走在河背村小组的乡间小道上,沿路各色景观树点缀,家家户户见缝插绿栽花,移步换景,小桥流水、鸟语花香风光引人驻足流连。帽子峰镇一体化运营村落景区,串联村落景点、挖掘民俗文化,打造依山傍水、错落有致、产村相融的特色村落集群,不断挖掘银杏文化、乡土文明、民俗风情,加强本土特色农产品开发,大力发展集民俗、乡土、时尚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服务商品。“帽子峰”品牌经营模式,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商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延申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链。让“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帽子峰旅游的文化标识,把传统村落的“乡村记忆”变为“致富资源”,既留住了游客,又使村民留住了“乡愁”、尝到了致富的“甜头”滋味。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未来的帽子峰镇将积极挖掘农耕文化、乡土文明、户外运动,突出民俗风情特色,加强本土特色农产品开发,拓展产品范围,大力发展集民俗、乡土、时尚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商品、传统手工艺品。同时,依托乡村电子商务,创意品牌经营模式,促进乡村旅游商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延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链。一个疏密有致、宜静宜喧、城乡融合、环境优美、文化浓郁,风土人情的美丽古朴帽子峰镇将散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通讯员:潘力达、何林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