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钦州“产”“城”融合 打造宜居康寿现代化滨城
今年初,钦州市委六届三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找准发展新坐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实施“建大港、壮产业、造滨城、美乡村”四轮驱动战略,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城市建设上,要按照“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打造岭南风格滨海风光宜居康寿现代化滨海城市。 一、打造完善的港口集疏运系统,扩大港口辐射半径和影响力 推动港口通过高效集疏运扩大腹地辐射范围,提升自身的地位和影响力对带动城市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是产城融合的核心。加快开展以海铁联运为主的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重点发展港口物流、航运服务、国际中转、中转集拼等业务,打造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门户港及陆海联运基地。推动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二期工程、钦州港大榄坪南作业区集装箱泊位等9个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大港航项目建设,加快实现北部湾1000万标箱“建大港”目标。提升港航服务水平,构建国际集装箱中转服务中心、国际船舶换装修造中心、国际船舶燃料供应中心。国际上在这方面有过许多成功的案例值得借鉴和学习。例如,有“欧洲门户”之称的荷兰鹿特丹港拥有多模式的集疏运系统,通过铁路大通道,将港口腹地延伸到上千公里以外的欧洲内陆腹地,形成“水–公–铁–管”的运输模式,海铁联运集装箱吞吐量占到20%以上,美国向欧洲出口货物的43%以及日本向西欧出口的货物近34%都经由鹿特丹港中转。 二、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带动城市经济发展 临港产业是港口城市协调发展的关键,是港城互动、产城融合的纽带。国内外典型港口城市在形成过程中无一例外地都是依托临港产业带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并且均具有主导产业鲜明的特征。在产业发展上要充分利用港口资源、围绕港口优势建立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与港口直接产业、关联产业、依存产业的生活性服务产业,提升城市功能。例如,鹿特丹依托自身工业基础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成为世界上三大炼油基地之一;新加坡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成为了世界石油炼制中心、国际船舶燃料供应中心及世界最大的修船基地。建议加快推动中伟、华谊、桐昆、中船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建成中国石油化工炼制中心、国际船舶燃料供应中心、中国修船基地。统筹开发风能、潮汐能、波浪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大力培育钦州风电打造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加快打造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加快打造国家级现代海洋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浮筏吊养、网箱养殖、深海养殖、滩涂特色水产品和经济作物;大力建设海珍品和鱼类养殖出口创汇基地;打造全国海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区,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围绕大耗、虾蟹壳及海鱼深加工,建设集科研、检测、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生物科技产业基地,逐步打造北部湾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加快建设犀牛脚、龙门港、勒沟渔港经济区,加快建设三娘湾、茅尾海大型海洋牧场,大力发展远洋捕捞和休闲渔业。 三、加强自贸区跨境产业集聚发展,探索与东盟产业合作新模式 进一步促进跨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协同发展,是产城融合的新模式。推动由产品输出为主向技术、资本、产品、服务和标准输出并举转变,加快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集聚发展。鼓励以跨境产业链带动跨境物流、跨境贸易、跨境金融服务、合作研发、服务外包等跨境服务链发展,支持在自贸区内设立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研发中心、设计中心、检测维修中心、国家级实验室、展示营销中心、结算中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要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推动会展业集聚发展。支持企业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对跨境产业链相关企业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通关便利化、贸易投资便利化、检验检疫、跨境资金灵活使用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建议对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运营企业予以重点支持,支持自贸区内跨境电商企业对符合条件的出口商品,采用“清单核放、汇总申报”等方式简化出口通关手续。试点开展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业务和出口商品退运进境业务以支持跨境电商发展。 四、推动自贸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构建大数据交易生态圈 推动现代服务业重点向自贸区集聚发展,开展商贸流通领域大数据的分析应用,是自贸区新城产城融合的新领域。一方面,要加快引进一批国际知名金融机构、现代服务业、总部企业、数字经济平台企业落户自贸试验区。进一步开放教育培训、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出台境外会计、建筑师、律师等专业人员自贸区从业技术资格认证等办法。引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化管理,建设产城高效融合的智能片区。推进自贸区高品质城市建设。加强自贸区内医院、学校、商业业态等配套,提升自贸区国际化建设水平。进一步完善公共租赁房、人才公寓等建设、保障机制。探索、创新和优化社会治理模式,推进自贸区主要经济园区向现代化城区升级。加强政策支持,鼓励科技产业发展,对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所得税返还。重点支持物流、租赁、数字、文创等企业发展,形成自贸区核心产业规模集聚效应。另一方面,要依托中国–东盟商品交易和项目合作数据信息,探索开展商贸流通领域大数据分析和应用,为实现自贸区对东盟各国人文、地理、经济、宗教、资源等信息的收集、建立经贸投资公共服务数据库,挖掘和整理相关信息,形成集“交易、通关、供应链、金融、物流”一体化服务支撑,为企业开展中国–东盟贸易和投资提供全方位服务。推进面向东盟的文化创意产业建设。要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官方网站,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举办网上东盟博览会,宣传自贸区企业和产品形象,汇集采购、资金、物流等信息,实现网上招商和“云签约”。推动跨境数据流通研究,引进并培养大数据关键人才队伍,完善境内外数据交易标准规范及法律法规;平息国际数据流动壁垒争议、建立有效的国际治理规则,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从立法、国际对话、技术合作、机制改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五、争取列入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试点城市,打造冷链物流新通道 依托港口冷链物流中心建设,完善专业冷链物流信息化平台,是拓宽县域经济产城融合的重点。在县城、重点镇布局建设一批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培育一批骨干物流企业,完善专业冷链物流信息化平台。优化冷链物流全品服务,优化“冷链物流+”产业培育,加快建设肉类、果蔬、水产品、奶制品、速冻食品、医药产品等冷链物流。发展“移动冷库+集配中心(物流园区)”模式,构建产地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大力发展冷链甩挂运输,鼓励企业建立“冷藏挂车池”。建议加快开通钦州至北京、广州、成都、上海、重庆、西安等铁路冷链班列,享受国家铁路总公司冷链铁路运输运费下浮优惠政策,争取列入国家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试点城市。大力发展公路、铁路、水运、航空联运集装箱和冷链快递,拓展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国际铁路联运链物流,鼓励布局建设“冷链海外仓”,打造冷链物流新通道,建设国际冷链物流门户枢纽。 六、突出红树林和茅尾海独特优势,淬炼独一无二的滨城特色 加强沿海生态环境保护和合理开发,是产城融合可持续发展之路。连片红树林和茅尾海是钦州“开门见海、关窗听涛” 海韵特色的灵魂。要加快建设红树林滨海景观带,进一步拓展城市亲海空间,优先布局白石湖片区、沙井岛片区、辣椒槌片区等环茅尾海区域开发,建设滨海新城居住带和海洋产业集聚区。重点开发钦江、大榄江、沙井岛、茅尾海、钦州港、三娘湾、犀利湾、龙门港等生态景观资源,做好平山岛等保护开发规划研究,规划以沿江沿海景观路建设为纽带,美化提升沿线村庄,推动钦州滨海景观资源串珠成链,构建内湾运河景观带和外海度假景观带。积极推进海岸线生态整治修复,重点建设慢行路、海堤等构(建)筑物、滨海湿地、景观绿化、雕塑、灯光、水景、海洋文化墙,兴建极具海滩风情的滨海公园、滨海广场、网红露营基地,努力打造成为世界级滨海景观带。加快推进茅尾海国家公园、黄金海岸生态海堤改造及提升,沿线打造生态康养体验示范带和乡村振兴滨海走廊示范带。建议将龙门港镇打造为集渔港经济区、滨海文旅区、商贸区、航运服务区为一体的海洋特色小镇。加快推进沙井岛“温德姆”五星级酒店建设。在沙井岛规划建设“北部湾渔人码头”,打造有丰厚海洋历史文化底蕴的主题公园式的大型旅游主题区,突出滨海风光、渔港风景、乡野风土特色,规划建设酒店、海鲜排挡、海产品交易市场、海洋渔业造船厂等,建设渔船停靠和渔民***交易场所。争取成为帆船、潜水、龙舟、自行车、沙滩排球等国际国家赛事举办地和国家级海洋休闲运动中心。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合理开发,确保在“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发展中的良性互动。(黄华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