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理念下默默发力的民间非遗工艺品——麦秆画
近年来,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重视,不仅为保护非遗文化出台相关法规政策,还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我国优秀非遗文化,让非遗文化走出国门,面向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非遗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和壮大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因为非遗产品的制作成本过高、收益不大等缺陷,使得非遗产品的发展始终有所滞缓。在这一背景下,麦秆画作为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员,依旧凭借着自身特点为低碳事业和乡村振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图像来源:https://pic4.zhimg.com/v2-aca190bf6dca2b87ec4e8ebe24b0091f_r.jpg) 麦秆画始于隋唐时代,和剪纸、布贴一样是一种剪贴艺术。它是中国独有的特色工艺品之一,是中国民间剪贴画的一种。作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麦秆画虽来自民间,却十分稀罕,更因其作为皇家贡品。它具有光泽透亮、装钸效果好、艺术感染力强等优点,制作出的人物、花鸟、动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给人以古朴自然,高贵典雅之美。精致优美的麦秆画放在今日也不失为绝佳的装饰品和展览品。
(图片来源:https://file.dahe.cn/image/jpeg/20200617/1592355482766475.jpg?imageMogr2/thumbnail/960%3E) 别看麦秆画只是通过一根根普通的麦秆编织得来的,但麦秆画制作的工序却十分复杂,并且整个制作工序全凭手工完成。需先将麦秆浸泡、熏蒸、漂洗,然后剖开整平,再进行薰烫,充分利用麦秆本身的自然光泽和质地,结合温度的高低变化,对薰烫部位分轻重缓急灵活处理,制作者一般不会给麦秆着色,他们会依麦秆本身的光泽、纹彩和质感,根据需要进行剪裁和粘贴制作成品。在技术上会吸收融合国画、版画、剪纸、烙画等诸多艺术手法,使麦秆表面形成深浅不同的层次和色变,之后再经剪、裁、印、贴等工序,才能制作出既古朴典雅、富丽堂皇,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简言之,麦秆画的制作工序可分为拼料、下料、烫料、粘贴、装裱等步骤,但每一步骤中还可细分多道小步骤。
(图像来源:https://cbgccdn.thecover.cn/@/catchimages/20200828/1598603608898055402.jpg-cgwapimg) 那作为无数非遗工艺品之一的麦秆画,又有什么独特之处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和推广呢?这其中的原因和当前的社会现状分不开。 近年来,环境污染加剧、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也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人们逐渐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纷纷开始注重低碳环保的问题。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十四五规划指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但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的麦秆产量大约在6亿吨左右,用于制作餐具、工艺包装、桌椅、屋瓦等产品的利用量占比18.59%;肥料占比43.2%、饲料占18.8%,产业化利用率低,并且就算不考虑制作产品带来的碳排放,其中这6亿吨麦秆就凭空燃烧了2亿吨,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高达2.14亿吨左右。这对环境有着极高的伤害,也有悖于今天低碳环保的理念倡导。
(图片来源:https://img95.699pic.com/photo/50090/5467.jpg_wh300.jpg) 而麦秆画的制作不同于传统的作为燃料或者还田这类严重污染环境的利用方式,这种将秸秆制作成无污染的装饰品的思路可谓是一股清流。一方面它为工业化思维下的我们提供了新的秸秆处理方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利用麦秆制作出来的麦秆画,不仅具有一定艺术观赏价值,并且由于原材料的特殊性以及在提倡环保的时代背景下也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能为农民和制作麦秆画的非遗传承人带来经济收入。 总的来说,麦秆画是具有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民间非遗工艺品。废弃麦秆的处理不再是焚烧,而是变废为宝用于非遗工艺品的制作,这能够极大地减轻环境污染,并且在农村作为乡村振兴项目实施时,通过大量购买当地农民废弃的麦秆,也可以为其户年均收入增长2万元以上,从而实现农村经济和非遗文化双振兴。
(图像来源:jianbihuadq.com) 虽然麦秆画对低碳事业和乡村振兴有着独特的贡献,但归根到底它依旧属于正在被人们渐渐淡忘的、需要大家关注和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或许在这样一个工业气息弥漫、环境和社会贫富问题越来越被重视的时代,我们更应该放慢脚步,关注这些逐渐边缘化却依旧在默默发力,为构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新中国贡献力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们。因为,他们不仅仅代表着过去多彩的文化,也为我们提供着未来更优质生活的发展方向。麦秆画,一件在低碳理念下默默发力的民间非遗工艺品,正等待着人们的开发和助力。(作者:中央民族大学 骆雯静 朱昱灿 邓启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