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隔离这一刻,雷神山建设者有话说
在武汉,新建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已经迎来送往了一批又一批病人。春天踏风而至之时,中建二局华东公司500余人组成的援建团队终于结束隔离,几位青年建设者也终于有时间,向记者讲述这段难忘的工程经历。 42小时,吊顶、发泡胶、装门都学会了 2020年2月3日,接到中建二局华东公司援建雷神山医院的通知,徐江第一时间报了名。母亲担心儿子,说:“人家都往家里跑,你怎么还往外跑?”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走出了家门。 “生命总是伴随着时间在赛跑,早一点完成任务,就多一份希望。”徐江觉得,作为一名普通的建设者,在疫情面前能做的只是加快建设步伐,让这个城市多一份生机。 在公司组织分配下,徐江担任“党员突击队”的分区责任工长,主要负责雷神山医院A7区感染一科7病区,任务主要包括做好隔墙、门窗、吊顶、室内密封等一系列工序施工。 由于他负责的是重症科,对室内密封性能要求非常高,他不敢有一丝的懈怠。“每次给工人师傅们交完底,明确好施工作业工序和要求后,我会紧紧盯住现场,做好验收,着急的时候就自己动手。”徐江说,到最后同事们都会开玩笑,说:“这趟没白来呀,吊顶、打结构胶、发泡胶、装门你都学会了。”
徐江结束雷神山建设后的朋友圈 所有的辛苦都没白费,徐江的任务是提前完成的。他至今记得,经过一间间房的自我检查、一条条问题的自我发现和整改、一扇扇门的完好密封与开关、一块块吊顶板的无缝衔接、一点点的漏洞打胶填充修补、一丝丝的空隙锡箔纸封堵,42小时连续作业,完工验收一次性通过!得知这一消息的那一天,他满脑子只有一个想法:“我可以好好地睡一觉了。”
李立军 10天超负荷工作,连续冲刺60个小时 李立军参与了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的建设。2020年1月31日,看到中建二局华东公司群里火神山医院需要钢结构管理人员的消息后,他想都没想就报名了。 火速来到火神山医院项目现场,李立军接替白班同事丁礼幸的工作,负责夜班工作。2月3号,他又转战到雷神山医院,在这里,扎扎实实地大干了10天。 每天早上在工人点名结束后,要按照前一天计划的工人人数分组,了解一下各班组的工具情况与特长,“打鸡血”般地给大家鼓鼓劲,之后各班组就前往施工区域干各自负责的工作。 在最后冲刺阶段,为了达到预期的进度,临时调来了许多工人安排在各个区域。“冲刺关头,我们连续工作了60个小时。”李立军说。 期间他接到过母亲的电话,听到儿子沙哑的声音,做妈妈的担心得不得了,差点就哭出来了。全工地的同事们都跟他一样辛苦,负责白班的丁礼幸直接累倒了。“我告诉自己,一定不能倒下,必须坚持到最后。”李立军拼了一口气,他也的确坚持到了最后。 “十天的超负荷工作,确实够累,感想也很多,虽然干了很多项目,但这一个却与其他的都不一样,我能记一辈子。”李立军说,“不过我希望以后我们再也不需要这样的医院了,希望武汉早日能够康复。” 疫情结束后一定要摘下面罩好好聚聚 2月3日,在得知中建二局华东公司援建雷神山医院需要帮助时,雷神山建设者申章涛连夜从河南老家驱车赶到援建雷神山医院指挥部,参加建设。 由于对武汉当地十分熟悉,他主动请缨,负责指挥部的后勤服务工作。考虑到建设雷神山医院迫在眉睫,工人们马上就要进场了,在到达指挥部前,他就与援建雷神山医院指挥部所在区防疫指挥部沟通好施工人员宿舍的消防与防疫等问题,并解决了援建人员的住宿问题。 刚到指挥部,他就马不停蹄地驾车前往武汉周边的批发市场,采购施工材料、防疫和生活物资。由于疫情特殊时期,批发市场早已关门,申章涛只能开着车四处打听,一个个电话的联系,一点一点的累积,终于将所需物资筹备齐全,如数交付给了指挥部。“能做一点是一点。”他说。
李强 和他一样参与雷神山建设的李强在决定援建时,没有征求过家里人的意见。“在家里妈妈从来都是支持我的决定的,后来也就没怎么拦我。”但妈妈会一再提醒儿子:“每天一定要报平安啊!” 李强还记得,去雷神山工地的路上,前面黑茫茫一片,同车的同事笑着说:“我们可真是在逆行。”听到这里,他其实内心是有些慌张的,“那个时刻就感觉到了前方任务的艰巨。” 凌晨2:00,赶到中建二局援建行动临时指挥部,大家梳理了思路,形成六个小组,各司其责,分工明确。而后又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李强是其中的支部委员。 “说实话,我是大学时期入的党,毕业7年来,感觉自己履行党员的义务并不够,但是这次,我真正感受到自己终于是在履行党员的义务了。”他说,因为临时党支部的成立,大家都更加积极地想完成这次任务,“检验我们的时刻到了。” 在这样紧急的援建中,李强结交了来自四面八方经历生死的战友,疫情时期大家都是戴着口罩见面,脱下口罩都不一定认得出。“我们都约好,疫情结束后一定要摘下面罩好好聚聚。”他期待地说。(郝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