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课”让中国传媒大学思政教育落地
为贯彻落实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中国传媒大学发在国内首创了“双师课”教学模式,探索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共同授课。从专业课教师助力思政教学,到思政课教师走进专业课堂,双师针对专业特点和学生困惑设计课程,通过生动形象的传媒语言实现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育人。 重兵集结赋能思政与课程,激发师生学习热情。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学校多部门合力推进课程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专业学院作为“双师课”的教学主体,协同配合完成课程讲授;校史馆、博物馆、专业实验室等作为教学资源提供有力支持;教务处制定《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在课时认定、教改项目认定等方面提供保障。双师相互点燃授课激情,再将这种体验传递给学生。专业中的经典案例和核心问题激发了学生兴趣,双师将专业资源转化为思政资源,更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形成教学共同体共建思政与课程。 梳理盘活专业课程资源,思政教育找到专业落点。双师立足课程建设标准设计问题点燃学生求知欲,双师互动和师生互动相结合解答核心问题,用专业中的故事讲出马克思主义道理。讲到井冈山精神,和着《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的经典旋律,音乐专业教师讲述学生们感兴趣的专业故事,用代入感的案例体验了革命精神的力量。思政课教师从历史发展引发情感共鸣,讲解革命精神的价值意义,思政理论知识点精准敲击到学生的共鸣点,思政教育找到了专业落点。 党史学习融入思政课,沉浸体验强化育人效果。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双师走进传媒博物馆、校史馆开展博物馆教学,讲解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技术发展和传媒人的初心和使命。在《新闻报道与采访》课上,双师融合采访报道知识和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传播故事解读《西行漫记》。双师发挥播音实验室的思政育人功能,以学生讲、老师评的方式合力指导长征专题视频录制;双师还带领学生来到长征出发地讲党史,将地方红色资源活用为思政教育的生动素材。这种沉浸式双师教学模式拉进了双师与专业、与学生的距离,引导学生用专业语言来讲述党史故事。 活用校友资源助力思政课,增强思政教育力量。为克服双师教学带来的师资不足问题,中国传媒大学活用校友资源穿越课堂边界,建立了双师与优秀校友、行业专家、案例亲历者等多重资源的“1+1+N”育人共同体。在广告学院的双师课上,校友们有的来到课堂授课,有的现场视频连线,有的提前录制视频节目,分享人生感悟和实践经验,营造了高校“大思政”氛围。双师加强了理解,提升了政治站位,加强了理论素养,善于做思政工作,在各自授课中自觉进行价值引导。教学团队梯队建设合理,发挥优秀教师的教学示范作用、年长教师的经验分享作用、青年教师的朋辈引导作用、团队资源的协同共享作用。 “双师课”服务学校人才培养、专业课优化提升、课程改革创新、教学团队培育、协同教学机制建立,在中国传媒大学全面复制推广,以课程思政为核心,实践思政为特色,作品思政为抓手,项目思政为载体,活动思政为拓展,用这样的五位一体的思维来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通互进,将理论阐释、知识传授、情感体验、能力培养与价值引导融为一体,推动了新发展阶段铸魂育人走深走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