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现状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刺梨工坊”帮助农户增效创收
2021年8月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针对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的客观条件,“共同富裕,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不是所有人都同时富裕,也不是所有地区同时达到一个富裕水准”,各地区差异巨大,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域优势,要“鼓励勤劳创新致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有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可以说,农村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很多从前贫瘠落后的荒野,变成了幸福满溢的希望的田野。这种转变,是当地人民群众,在党的政策指导下,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勤劳肯干,最终致富的结果。 在“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的贵州,刺梨产业龙头企业“刺梨工坊”就充分利用当地的政策利好,带领农民改变现状、梳理乱象,书写了一曲共同富裕的新时代创业篇章。
01 曾经 贵州是名副其实的刺梨之乡,漫山遍野的刺梨,是贵州的第四张名片。在贵州,刺梨资源的利用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清康熙年间的《黔书》中这样描写刺梨:“食之可以解闷,亦可消滞,渍其汁煎之以蜜,可作膏,正不减于梨渣也”。刺梨以健胃、消食、滋补的作用和止泻的功效,显示了其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医用价值,素有“刺梨上市,太医无事”的民谚。 刺梨果实营养丰富,有“营养库”之称。刺梨,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刺梨黄酮、刺梨多糖等营养物质,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维生素 C。作为 “维 C 之王”,刺梨中维生素 C 的含量是当前已知水果中最高的——每百克刺梨果肉中维 C 的平均含量高达2500多毫克,是猕猴桃的10倍,柠檬的100倍,苹果的500倍。
贵州刺梨资源开发可以溯源到清道光年间,“今黔人采刺梨蒸之、爆干、囊盛之酒盎,名刺梨酒,味甚佳,甜而能消宿食”,始终发展缓慢,多以个体户加工、自产自销为主。资源分散,未能形成规模;同时,种植管理相对粗放,产出效益不高。在政府大力发展刺梨产业并进行规划帮扶之前,贵州省的刺梨产业具有一下几点不足: 刺梨基地建设标准化程度不高,各行其是; 1、种植户多为粗放型,精细化管理需进一步加强; 2、刺梨相关技术人员缺乏,不利于提高刺梨标准化栽培水平。 3、刺梨品种优化缓慢,优选优育的植株品种“贵农2号”种植比略低。 此外,农民个体户的刺梨种植常在于峻峭山地,分散规模小,加之病虫害防治难度大,收购成本在每斤左右,农户采收积极性也普遍偏低。 02 改变 面对发展的种种困境,贵州省在农村产业革命推进过程中,以打造精深加工刺梨产业为目标,以扩大市场、品牌培育为导向,充分调动企业,带动农户,积极探索出刺梨种植及产业加工带动助力脱贫的发展模式。以刺梨工坊为代表的刺梨企业,积极配合政府,发挥自身的技术、市场优势,帮助农户制定刺梨种植标准、引导接入市场;同时,刺梨工坊投入大量资金,升级自身科技水平,刺梨工坊与昆明植物研究所和贵州大学农学院等科研院联合创建刺梨联合创新工作站,专注刺梨研究与开发,逐步完善刺梨种植标准化、鲜果贮藏工艺技术标准化等,并把这些标准广泛推广到农户,监督农户严格执行。
在贵州助力刺梨农户脱贫攻坚的硬仗中,刺梨工坊始终起到表率作用。刺梨工坊协助政府打造“产、加、销”一体化产业链,与合作社及农户签订收购订单,进行保底价收购;同时,刺梨工坊制定严格收购标准,从源头规范农户的刺梨种植,然后由合作社牵头按照企业要求标准组织农户发展,由刺梨工坊统一回购合作社或农户刺梨鲜果。 在指导农户种植方面,刺梨工坊负责生产销售,与合作社共同制定农残标准, 监督农户禁用农用药物,指导施用农家 肥、生物防治,做到原生态生长、标准化管理,农户负责刺梨种植采摘,充分发挥各环节职能,完善刺梨产业链,让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机联系在一起,有效解决农户销售难题。 03 现状 截至目前,刺梨工坊帮扶的农民种植户,已覆盖11个乡镇。在政府的政策带动和企业的大力帮扶下,贵州的刺梨种植面积达30万亩,覆盖55个乡镇345个村(其中贫困村168个),涉及种植合作社75个、大户523户、散户近2.75万户,带动受益人数9.52万人。创建规范种植示范基地1000亩以上的21个、500亩以上的43个、100亩以上的90个。
脱贫攻坚,共同富裕,这不仅是党和政府的建设目标和使命,更是包括刺梨工坊在内的企业的长期发展愿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生于贵州,长于贵州的刺梨工坊,一定会在未来的产业升级之路上,越走越稳健,越走越扎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