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企经济网
   

新人限时福利

玉龙今犹在,何处黄金台——游河北省博物院有感
2021-08-15 12:48:16 来源: 浏览:2102

2020年1月18日,应在石家庄倒机,趁空闲之余,我参观吧河北省博物院。我在保定住了10年久,但那天是我第1次参观河北省博物院。

有着苏联遗风的博物院似乎与这座工业化城市相融得非常愉快,老建筑封存着厚重质朴的气息,踏钢筋水泥间传来了历史急促的呼吸,走入南分馆的瞬间,就仿佛走进了那段建设呼声最高的激荡岁月。

我不禁开始猜想,南分馆的大厅会用什么来迎接人们呢?远远望去,仿佛是山水的模型,金灿灿的,我以为会看到巍巍太行,萧萧易水,山海龙头千年古县,白洋荷塘,张北草原,天来沙漠,或是英雄儿女任一处的山水。但进了去才知晓那座“金山”,不过是北京的天坛模型。是呀,燕赵不再,京津独秀,冀省惶惶,在那金玉装潢的就是北京天坛,我这个过客也无话可说。

南馆不算大,我们绕过模型往前走,来到了更新更大的北分馆,见了宽敞明亮的大厅和临时搭起的舞台,心想,这才是正门应有的样子。大厅里在举办喜迎春节的活动,热热闹闹,红红火火,便带着喜气上了二楼,想先看宣传中“最具代表性的展览”,即二楼的《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大汉绝唱——满城汉墓》。提起中山二字的典故,我脑海中最先出现的就是一句“子系中山狼”,紧接便是着刘备“中山靖王的后裔”身份,一直以为中山国只是个普通的藩国,再加上,省博的核心不是燕赵,这不禁让人有些疑惑。可待我阅读完古中山国的简介,才知晓,中山国作为有游牧血统的国家,从今日的省会石家庄的“方五百里”开始武力扩张。中山国夹在燕国和赵国这两个大国间,其一度被视为中原的心腹大患,几经破立,接轨中原,却终因奢靡之风,亡于赵国之手。看完简介后,再审视这样一个奇诡的国家,还有其所创造的精致文物,——天马行空之余,却比中原器具更写实,更质朴,不得不说,中山文化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原文化与游牧文化的融合体现,文物中处处表现着复杂的认同,挣扎,转变,我想此地无愧是地理上农耕与游牧上的分界所在。

离开这展现中山雄风的展厅,来到三楼的展出史前文化的展馆,看到技术都用了“最早”来描述,只是暗暗揣测河北在北方未没落时,或许也曾占过天时地利?等到了燕国馆与赵国馆,发现展馆的侧重点居然与固有印象相符:燕国,固守传统,展品中多礼器,处处彰显着姬性诸侯的世家荣耀;赵国,锐意革新,展品最多的是武器,可见彪悍尚武民风。再联想起,长平一战后,各国岌岌可危,燕国尚有趁人之危袭赵的做法,只能让人唏嘘燕赵两国合作破灭之快。而后,秦十年灭六国,燕赵常视作一体,风萧萧兮易水寒,燕赵人也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形象出现。

走出燕赵的战国往事,我突然想起省博仅还有抗日主题馆没有探访,而省博所讲述的河北历史,竟在战国截止,一下子跳跃到了抗日战争时期。

可是,河北不可能从真正的历史缺席。

曾"千场纵博家仍富,几处报仇身不死"的邯郸游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燕地刺客荆轲。猛张飞,勇武松,还有历史中那些《侠客行》中的“赵客”们,古往今来,唱出了一曲又一曲激烈、高亢的浩浩燕赵悲歌。河北,这个位置特殊的省份,作为游牧南下的第一站,北伐光复的最后一站,总是在民族有难时首当其冲。“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问义不惧死,慷慨赴国难” 在身赴国难这一点上,燕赵一脉相承:刘琨祖逖闻鸡起舞,张世杰崖山赴死,韩山童起义反元,还有后来的最大的民族危机,他们顶着“三光政策”游击,这四次华夏民族的危机,河北人从未缺席。只可惜,博物馆呈现的历史,出现了断层。也是呀,后来的那些混乱的,悲惨的,或者凋零的,耻辱的历史,其间人们的纠缠不清,同化异化的局面又该如何用一句话讲清楚呢。在冀州曾经的包含区域内(即京津,河北,西北,豫北),再往大里说,在所有北方的城市里,只有京津能有底气屹立在前十榜里了。

离开前,我不禁想,曾属于九州之首的冀州,曾分属于燕国,赵国,中山国的河北,在上天看来,究竟是历史的眼泪,还是微笑。由于各种原因,河北这地方,存在感低微,最大的标签似乎就是雾霾,钢铁和衡水,省内的很多人,听惯了类似“宁愿牺牲河北GDP,也要保住北京的蓝天”的论调,看惯了各自发展,内部哄抢的局面,内斗的城市在被限暖,限行方面又。本人作为京畿某市的居民,若只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只觉北京太近,中心太远,房价涨得比收入快,高铁城比市中心发展快,那其他的处境相同的城市呢?虽然“哭难”的心态不值得提倡,很多北方省市都有类似的困境,但是环京贫困带的存在令人尴尬,唯一211在天津的事实令人尴尬,固定强调的“省会石家庄”也令人尴尬,近代不断划分的行政区尴尬,变迁过十几次的省会尴尬,更尴尬的是,在本省内部终于布置分配完之后,国内各省间的分配也差不多接近尾声,只好匆匆投入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去。

多年后,在被剥离得血肉模糊,又再度拼凑起来的京畿,来自多个地区的拼凑起来的河北人们,环顾四周,举头难见日,也不见京津。在一张地图上,这块失了心的区域,还生活着一群人,考学在衡水,或者更惨地,考学与衡水争,争个能考出去的机会。就算是打工吧,能去京津大都市的都去了,去不了的呢,就在钢铁企业卖力吧。我第一次目睹干苦力活的场景,就在某个贫困县的山村里,那个人当时在门口搬东西,路旁不断扬起滚滚沙尘,他的身体像是青铜铭文,生活在他身上,蘸尽汗水,力透脊背,书尽坎坷。只有汗淌出的沟壑里,才明灭着皮肉光泽,这使他看上去,不再像蒙满灰的石膏雕塑。我想,他在结束一天的忙碌后,应该会记得洗净一身的风尘吧。

所有人都想逃离此番命运,可他们的家乡吸引不来什么新人,也留不住什么资源,成功地由握着好牌的直隶转变为一把不错的好牌,这个内讧不断,唯稳是政的地方用什么来留人呢?河北最惨的结果也不过是,民间赵国遗风,官场燕国遗风,身份认知乱似中山,省内的青年也英雄暮年的样子。纵使热血难凉,也不禁悲观要想:玉龙今犹在,何处黄金台。(作者: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吕欣奕)

Tags:玉龙 何处 金台 河北省 博物 有感 发布者:晨晨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良心揭露柿饼市场惊天骗局!亲赴产地,发现富平柿饼真相! 下一篇Bitstamp Pro has raised $5 mill..
热门推荐

推荐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