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企经济网
   

新人限时福利

提高流通效率,建设高效统一的现代流通体系
2021-08-10 14:36:37 来源: 浏览:278

构建统一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是我国提出的新发展格局,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国拥有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其中中等收入群体约占总体人口的三分之一,保证了强大的购买基数群体,带来了巨大的人流、物流以及资金流。为了充分挖掘消费潜力,发挥巨大购买能力,就必须将生产与消费连接起来,一方面扩大消费范围,提升消费水平,另一方面开拓新的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另外,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之下,还应该将国际市场纳入考虑范围之内,联通国内、国际市场,推动建设更广范围、更深领域、更高效率的现代流通体系。

2020年9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对我国国民经济循环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问题进行了研究与讨论。会议提出:“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强调,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流通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特别是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流通系统发挥了重要和关键的作用。我国现代流通体系的现状

流通体系的基本形成。在改革开放时期,通过引入市场机制,逐步形成了商品流通体系,加快了竞争格局的构建,推动我国流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同时流通的国际化程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党和国家助推流通体系建设。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流通体系建设取得一系列明显成效。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流通制度环境显著改善、国家骨干流通网络逐步健全、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等。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流通现代化水平快速提升,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集约化和智能化等特征,智慧物流体系初步建立。据统计,截止到2020年9月,全国货物运输总量为324.67亿吨,公路货运量为240.61亿吨,占比货运总量的74%;在快递运输方面,2020年,我国快递业务收入和业务量达到了8750亿元和830亿件,在十四五开局之年,2021年我国快递业务有望达到955亿件,发展势头良好。

为推动现代流通体系的高质量发展,创新物流服务模式,鼓励“互联网+”货运物流新业态健康规范发展,促进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此外,我国面向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地、集散地布局建设17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新布局建设22个国家物流枢纽,致力于打造“网络化”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

降低物流企业以及企业物流成本。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立足《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发布了《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方案既对行动的重点做出了重要部署,又提到了保障这一行动落实的举措。此外,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 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文件从简政放权、降本清费,体制改革,以及互联互通、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的建设等方面提了48条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

地方的政策创新。其中江苏省通过34项措施的集中整治,实现减负。这些举措的核心在于简化审批检测手续,减少不必要的费用。重庆在水路、公路、铁路实行“路路优惠”,取消了主城区路桥的通行费、船舶的登记费、船舶及船用产品设施检验费。

一、 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 组织化程度不高,经营方式落后

当前我国流通企业呈现出规模小且松散、缺乏合理的分工、企业间关联性差,缺乏“长期交易”行为。这一现状主要是由于物流行业涉及了不同的企业与行业,同时存在地域限制,建立关联性难度极大,由此呈现出组织结构松散的状态。除此之外,现在流通系统的经营理念未得到普及和认可,经营管理方式停留在过去,对先进的经营方式缺乏了解,存在抵制创新的元素,这不利于形成现代规范化的经营管理体制,企业和行业的管理科技含量较低。

(二) 流通环节过多,流通成本居高不下

自2018年到2020年上半年,我国的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分别为14.8%、14.7%、14.2%,而美国等发达国家为8%-9%。我国流通体系中从生产制造商到经销商,到分销商到最终消费者,流通环节多导致流通成本高。这一现象在服装业、建筑业、食品业屡见不鲜,如在山东济南一超市,每公斤大米折合价约为五元,也在东北大米产区,每公斤大米不到三元。

(三) 行业企业小而散

由于我国流通体系的进入门槛较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行业的规模化和信息化程度较低。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占整个流通业达到了90%以上,其中前20家公路运输型企业市场份额低于2%。另外,网络化的大型企业较少,受限于知识技术和人才素质水平,大量企业没有实现信息化智能化。

(四) 现代化流通体系建设滞后

长期以来的“重生产、轻流通”思想。由于对流通体系建设的忽略,我国流通体系的基础设施相对不够健全、监督管理过于分散、物流渠道不够畅通。正如我国在对接国际这类高附加值的航空运力明显不足,同时专业化的物流机场极少。多式联运转运、现代化仓储等设施建设程度低,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也尚不健全。

(五) 信用体系不健全

流通主体信用数据不健全。货运司机作为庞大流通体系的主要参与群体,具有年龄偏高、人员流动性大、知识水平较低等特点,同时工作的不稳定性以及企业的网络化水平低下导致了征信数据不充分的问题。此外,传统物流行业的货主与司机之间存在或多或少的中间环节,无法形成长期的信用背书,还有很大的优化提升空间。

二、 建设统一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的建议

(一) 大力加强流通主体建设

要构建现代化流通体系,关键在于加强流通主体的建设。流通主体是现代流通体系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可以在流通企业的品牌化建设、信息化建设上发力,完善流通企业的网络化和信息化水平。同时鼓励流通企业探索新的经营方式,企业之间进行联合,尝试开展连锁经营,以此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率与效益。

(二) 以制度创新营造良好的流通环境

流通体系的建设依托于良好的制度环境。国家要不断创新体制,保障流通领域的有效制度供给。一方面,要按照简政放权的要求,减少对流通体系的制度性约束,释放其活力,为其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在监督管理上寻求创新。在保留一部分传统的监督方式上,通过使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提升信息化水平,探索跨部门的协同监管。

(三) 大力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在加快建设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同时,必须毫不动摇地继续加强部分基础基础设施的建设,打好流通体系发展的底子。立足当下,我国综合运输通道发展良好,但任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一些贫困地区,积极探讨新的发展路径,打造安全高效的物流体系。推进物流基地建设,降低成本,提速增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物流基地建设,完善分拨中心、末端配送网点物流体系建设,补齐冷链物流等短板。

(四) 以供应链创新带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供应链创新旨在融合创新、高效协同从生产到消费各环节、涵盖的各产业。企业要围绕打造供应链标准化、协同化、信息化、网络化为立足点,对供应链过程所涉及的物流服务、采购管理、信息采集进行创新,注重龙头企业的引导作用,发挥各服务商的一体化管理作用,推动各主体、各环节实现设施设备衔接、资源协同共享、数据交互顺畅,提高流通运行效率。

(五) 引入第三方信用体系

第三方供应链信用体系不仅可以对平台上进行交易的企业或个体进行信用评价,同时通过大数据实现对每一笔运单业务的实时监督,让物流管理全程真实、合规。这个由第三方平台根据货物的真实流通数据形成的信用体系,可以使流通环节中各参与主体的利益更加透明化、系统化。(作者:廖毅,陈桓亘 分别系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副教授)

Tags:提高 流通 效率 建设 高效 统一 现代 体系 发布者:晨晨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良心揭露柿饼市场惊天骗局!亲赴产地,发现富平柿饼真相! 下一篇小仙炖:全产业链生产模式保障了..
热门推荐

推荐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