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攻坚,跑出科技创新“加速度”
近日,华东公司湖北分公司总工程师徐小洋荣获第二十九届“茅以升科学技术奖”。该奖项是国家级科学技术类最重要的奖项之一。 2020年度,共有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180名工程技术人才荣获“茅以升科学技术奖”,覆盖了铁路、公路、桥梁、城市建设领域的一线优秀技术人才。 作为在建筑领域深耕多年的杰出青年技术带头人,徐小洋带领平均年龄仅为29岁的青年职工创新工作室团队攻坚克难,先后筑造了摘得“中国钢结构金奖”的武汉环贸中心、抗击新冠疫情的武汉雷神山医院等重点工程。 疫情当前,主动请战雷神山医院建设 2020年2月3日,雷神山医院需要援建的消息传来,徐小洋迅速“请战”,出任中建二局援建雷神山医院临时指挥部副指挥长。援建队的工人和管理人员均从全国各地抽调而来,而交给他们的任务是在10天内要完成雷神山四个病区的建设重任,这就意味着,这支临时部队必须抓紧每分每秒和时间赛跑。凌晨3点,徐小洋带领近1000人的援建人员开拔雷神山。 传染病房需要建成负压病房,病房里的气压要低于外面的气压,这对房间的“密闭性”提出了超高要求。经过实践,徐小洋针对病房漏风点梳理了一套“五封法”,即:对板材之间、板材与框架之间、框架与框架之间、管线周边、门窗周边可能存在的漏风点进行更为周密的封堵,这套由徐小洋独创的“细部处理法”,在整个雷神山医院各建设区域推广实施,大大提高了负压病房的密闭性能。 在徐小洋的带领下,作为入场最晚的一支临时“作战”部队,却与其他团队一起,同步完成建设任务,创下了施工效率与质量“双高”的佳话。 科技攻关,开创建筑施工领域“先河” 2012年,徐小洋与江城情定“红灯笼”,担任国内第一座大型水秀表演剧场——汉秀剧场项目总工程师。武汉秀场在他的技术攻关下,创下四项“世界之最”——世界首个可结合剧情变化的舞台、世界最大可移动开合升降坐席、世界最高跳水表演水池、世界唯一的可自由移动的柱状环网索幕墙。 屋架提升作为整个项目施工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有着极大的施工难度。与以往屋架提升不同的是,汉秀剧场的屋架提升区极不规则,这样对吊点的设置极其严格,当屋架整体提升到位后,240根钢梁在高空对接后拼接缝宽度均不超过3公分,这对吊点的设置及提升过程中的整体平衡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这种大胆创举在整个业界都是前所未有的。整体提升过程中怎样保持平衡以及分段加载后的再次平衡?屋架提升区与正装区的120个对接点能不能完成高空对接? 为了解决上述难题,徐小洋组织成立了BIM指挥中心,重点运用软件操作作为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技术支持,同时,在屋面桁架安装上采用“超大型液压同步提升技术”整体同步提升,即钢桁架先试提升至15厘米后悬停4-12小时,再正式提升至7.85米,悬停15至20天,完成46米和50米吊挂结构提升区域的地面安装,再二次提升至52.9米,补装屋面桁架杆件,从而完成屋面桁架整体提升。 在此项目实施过程中,徐小洋带领创新工作室成员发表了《超高钢管混凝土导管法一次灌注技术》等十余篇论文,申请了各类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共计十项,总结形成一项北京市工法、一项国家级工法。 创新再出发,筑就“精武”新高度 2017年12月,徐小洋向超高层建筑发起挑战。精武路超高层塔楼最大高度330米,从进场之日起,徐小洋就组织专家对超高层塔楼重难点进行剖析,对塔吊等大型方案进行会审。 随着工程的不断推进,难度也在逐渐增高。项目施工至60层,大概280米高度时,由于外框结构没有楼承板,此时如何浇筑钢管混凝土成为难题。塔楼外框为18根方钢管混凝土柱,砼浇筑后,钢管内混凝土的密实度是保证钢管混凝土柱质量的一项重点。 徐小洋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能否从280米往上,采用顶升法,一次性将混凝土顶升40米?这一提升所克服的重力大致相当于一次性将100辆小汽车抬高40米,在280米高空上演万吨“举重”,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这一高度和重量级的混凝土泵送在国内尚未有先例,项目部试验操作具有“开先河”的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一个名为“高性能组合结构建筑建造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的攻关课题,也在徐小洋和技术团队手中逐步诞生,这一课题已被列为“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课题”,并成功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课题示范项目。 鲁迅先生曾说“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创无止境,筑梦不休,徐小洋的科技攻坚仍在路上。(郝帅 胡珍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