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益“慢火车”搭建起追求美好生活的桥梁
在我国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高速铁路网四通八达的今天,绿皮火车似乎与现代生活渐行渐远,“慢火车”更是显得落后于时代发展步伐。但仍然有81对公益性“慢火车”,穿行在20余个省区市的偏远地区,演绎着别样的流动风景线,它搭建起了偏远地区和外界沟通的主要桥梁,承载着沿线百姓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殷切期望。 与航空、高铁等交通方式比,“慢火车” 具有票价低、站站停、速度慢等特点,对偏远地区而言,它是孩子们追逐梦想的“求学车”;是沿线父老乡亲们移动农贸市场的“致富车”;是当地人们外出务工、就医访友的“公交车”。“慢火车”传递着满满的民生温情,已成为沿线百姓追求美好未来希望之路。 “慢火车”成为大山学子的“求学车”。“慢火车” 成为大山里的孩子们求学的“校车”,帮助很多孩子是从家庭走出来,走出大山实现自己的求学梦。相比乘坐长途汽车,乘坐“慢火车”出行,更安全也更便宜。在这列特别的“校车”上,学生们可以读书、聊天、写作业、玩耍,“慢火车”承载着他们的全部快乐与梦想,搭载着无数学生的诗和远方向着未来前行。 “慢火车”成为百姓生活的“致富车”。“慢火车”承载着交通扶贫的愿景,见证铁路人坚守奉献的责任与担当。接地气、低廉的票价,亲民的“慢火车”是沿线百姓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让沿线百姓获得更多的收入。“慢火车”诠释着另一种“快速”的意义,它打通了山区百姓出行最后“一公里”。“慢火车”变成了一个个流动的农贸市场,以最快的速度把百姓赖以生存的农产品输送出去,变成实实在在的收入、鼓起的腰包,加快了沿线地区致富的步伐,承载着深山百姓的“幸福梦”。 “慢火车”成为人们出行的“公交车”。“慢火车”凭借着低廉的票价、安全优质的服务,已经成为沿线群众外出务工、就医、赶集、求学最方便、经济的出行主要交通工具。“慢火车”票价20年来基本没有过调整,公交车般的低廉票价、不断升级的设施、持续加大投入的背后,浓缩着铁路便民利民的民生情怀。“慢火车”守候着偏远地区的百姓,它是关乎山村百姓柴米油盐的生存重器,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满载的是幸福与希望。 多年来,铁路始终坚持在偏远山区开行票价低、站站停、速度慢的公益性旅客列车,既为沿线地区人们出行带来了方便,也在提振地方经济发展、带动旅游经济消费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用心诠释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理念,体现了铁路部门在公益路上的责任担当,搭建起了偏远地区人们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桥梁。(李菊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