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建立党建引领“1+5”城市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新模式
刘 娜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和路径。这提示我们,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课题中的应有之义。 推进社会治理,关键在党,重心在基层。近年来,四川省遂宁市河东新区将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注重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优势,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积极探索建立以党建引领为总揽,政府主导、群众自治、公众参与社会协同、法治保障、科技支撑五个方面同向协同的党建引领“1+5”模式,为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了“河东方案”。 基层治理的根本在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很显然,党的领导是覆盖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贯穿国家治理全过程的。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是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这就迫切需要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组织力和政治引领力。城市基层党建是系统建设、整体建设,只有上下贯通、协同联动,才能高效运转、强劲有力。 为此,河东新区党工委出台了《河东新区推进城乡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加快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为街道、部门划出“路线图”、定出“时间表”。建立了基层服务日制度,要求新区领导、部门班子等定期下沉、上门服务。通过督促检查、跟踪问效,上下协同推动工作落实,逐渐形成了纵向贯通的城市基层党建“动力轴”。 在治理横向上抓融合。全面推进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一肩挑”,不断优化基层治理构架,增强执行力。主动建立起党建引领下“小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的三方联动格局,推动小区党组织标准化建设。2020年以来,新建小区党支部51个,小区党组织覆盖率达100%,规范管理标准的小区党组织覆盖率达80.95%。促进小区党组织与辖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各个领域党组织联动,变社区“自转”为城市“公转”。 基层治理的关键在政府主导。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治理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河东新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有效发挥基层政府的主导作用,为居民群众深度参与社区治理提供政治保证和政策支持,为基层群众性自治活动的开展提供物质保障和能力指导。切实推进各项民生工程,将以人为本的思想具体到工作中。 发挥好基层政府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河东新区一是通过加强社区环境综合治理,做好城市绿化美化净化等工作。加强社区规划、建设和管理,改造老旧小区,提升社区基础和宜居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硬环境改善;二是优化完善城市配套,着力打造便利群众生活的“十五分钟生活圈”。高标准建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立完善小区公共服务设施,不断优化城市居民的软环境;三是通过购买社会服务,以项目化方式为居民提供居家养老、家政家教、心理疏导、法律调解等社会服务,改变直接提供的“大政府”模式,同时提升社会服务专业程度;四是切实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落实项目(企业)秘书制度,优化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流程,推进“多合一”改革,不断提升城市发展活力。 基层治理的主体在群众自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河东新区坚持以群众为中心,将规范自治组织建设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活力的有效途径,建立了协商自治机制,推行以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为内容的自治制度。同时,建立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明确提出“小事不出小区、较大事不出社区”的工作要求。 在引导群众开展自治,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过程中,河东新区始终把党建引领贯彻到群众自治的全过程,提高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通过在社区设立“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或“居民议事厅”,寻求社会意愿和诉求的最大公约数,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引导群众积极参与自治,依法行使民主权利,让群众主动参与、充分认同,做到群众利益延伸到哪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就覆盖到哪里。 基层治理的基础在公众参与、社会协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这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科学指引。项目化和制度化相结合,有效整合基层执法人员、公益岗位、社区网格员、社区工作者、民警、志愿者、红袖标,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等力量,形成基层治理网格员系统。党群共建,支持引导群团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参与矛盾纠纷化解,优先承接公共服务项目。党群资源共享,拓展社会组织、群团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开展“童伴计划”“留守妈妈”等公益项目;落实“双联”“双报到制度”制度,引导志愿服务向法律服务、居家养老,心理咨询等特殊领域拓展。 提高居民组织化程度,深化基层群众自治,除强化居委会的组织作用外,还应积极孵化社区社会组织,提高社会组织的影响力和带动力。河东新区建立了社区社会组织孵化机构、孵化机制,引入专业社会组织,为社会组织的成立、发育、成熟提供专业指导,促进社会组织提高组织水平、早日反哺社区。计划每年孵化社会组织2-5个,带动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增强群众的主体意识,激发群众的建设热情。 基层治理的保障在依法治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以法治文化引导基层群众参与,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是基层治理的底线保障。 河东新区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担负推进社会主义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责任主体,以“公职律师”等为载体,鼓励街道设立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不断完善基层法律救助机制,为基层群众提供公共法律服务。基层发展治理重大决策采取征求法律顾问意见机制等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强化法治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切实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夯实基层法治基础。为了让法治工作在基层的推动更加有力,河东新区在人才方面提出明确要求,社区“两委”成员每年开展集中学法制度不少于2次。基层干部队伍的法治思维不断增强。 基层治理的支撑在科技运用。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大趋势,是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在当前大数据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科学技术的运用,更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必备手段。 河东新区尤其注重科学技术在基层治理中的运用。通过实施“互联网+社区”行动计划,拟投资建设河东智慧中心,为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实施和综合性信息平台的构建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支撑。同时,大力推动现有信息资源的立体高效整合,将天网、智慧城管、综治中心数据等进行共享深度融合,有序实施“天府云眼”“天网”三年计划,切实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 这些信息技术一方面推动了智慧城市、智慧党建、智慧社区等新模式、新实践在基层治理层面的蓬勃发展,也驱动政策、资源、人力向基层倾斜,从而为基层治理技术赋能。河东新区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各网格单元间的协调机制,将实现“人、事、物、地、组织”等全要素融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管理服务更加高效精准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作者系遂宁市河东新区党工委书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