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遂宁科学应对“8·16”特大洪灾回顾与启示
遭遇40年一遇特大洪水 零伤亡的背后 ——四川遂宁科学应对“8·16”特大洪灾回顾与启示 “遂宁克服暴雨洪水防御困难,主动调度水文、气象等防汛抗洪部门力量,对潼南开展援助支持。”日前,遂宁市水利局收到来自重庆市水利局的感谢信,面对特大洪水,得益于遂宁的倾力支持,处于下游的重庆市潼南区在洪峰来临前就提前将3.3万名受威胁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无一人因灾伤亡,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洪水滔滔,浊浪拍岸。8月16日,涪江射洪水文站出现洪峰,流量达到24100m3/s,为近40年一遇洪水,在保证水位以上的持续时间长达58个小时,在警戒水位以上的持续时间长达78个小时,是1981年以来遂宁遭遇的量级最大、来势最猛、持续时间最长、波及范围最广的涪江特大洪水。 在短短数小时内,遂宁成功转移群众1.89万人,在特大洪灾面前实现了无一人伤亡。同时,全市重要桥梁、道路和水库电站等工程安全,受灾地区社会稳定、人心安定。 面对猛兽般洪水的肆虐,遂宁各级各部门沉着、主动、科学应对,坚持信息发布全覆盖、人员全撤离、救援全天候,不仅奇迹般地“挺住”了,而且创造了零伤亡和最少损失的记录。 信息发布全覆盖 “淹没图”让基层干部心中有数 “什么时候转移群众?哪些需要转移撤离?以往都是老干部靠水位线经验指挥,但我刚上任,可以说毫无经验。”回忆8.16特大洪水抗击战,遂宁市船山区老池镇副镇长申俊仍感觉像是昨天。 今年4月,申俊正式分管防汛工作,没想到上任不久,就遇到4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老池镇位于遂宁城南5公里,坐落在涪江沿岸,受暴雨洪灾影响,8.16特大洪水中,该镇10个村受到灾害,部分村庄断水断电。 正当申俊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时,遂宁水文局绘制的一份“洪水淹没范围图”送到了他的手里。按照淹没图的划定范围,申俊带领镇、村干部及时将2472名受威胁群众安全转移。 防汛抗洪就是一场战斗,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今年以来,遂宁水文局结合气象预警和对上游降雨摸底预算以及综合上游实测资料,绘制洪水淹没范围图,理清防汛重点,突出防汛重心。 将冷冰冰的水流数字翻译成直观形象的淹没图,不仅精准锁定了淹没区域和受威胁群众,还将预见期延长了10—20个小时,为高效转移群众赢得先机。 与此同时,遂宁充分利用短信、微信、微博、电视、广播、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渠道和新媒体,将预警信息及时传递至基层一线和群众,并对高风险重要淹没点位所在乡镇进行点对点实时电话通知,通过精确指向到村到社的预警发布方式,为各灾害点群众提前撤离争取到宝贵时间。 据统计,8.16特大洪水期间,遂宁及时发布涪江上游和本地雨情信息52期,洪水预报预警19期,通过广播、电视、新媒体、短信等方式,面向广大干部群众滚动播放预警提示信息近280万条次。 人员全撤离 救生高台发挥大作用 此次8.16特大洪水,江(河)心洲坝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洪水威胁,群众转移安置是大问题。 位于遂宁市船山区仁里镇的圣平岛在观音湖下游,是常年四面环水的江心岛,现有自然村落4处,村民们日常出行全依靠涪江轮渡。 圣平岛上近70%地区高程低于涪江正常蓄水位。涪江的正常水位一般在275.5米,而圣平岛大部分地方的地平位置在273米左右。8.16特大洪水来袭期间,涪江水位涨至275.7米,岛上近400米堤坝被洪水毁坏。 因此,遂宁市防指提前调度过军渡电站,将24孔闸门全部打开放水泄洪,但由于涪江洪水来势猛、涨势快,运送群众转移的渡船无法安全靠岸,导致500余名常住圣平岛的群众被困岛上。 如何保证岛上群众的生命安全?按照应急预案,500余名被困群众分别被安置在岛上4个离地近3米的救生高台上,并为村民准备了饮用水、食品和药品。同时,全岛8.3公里长的防洪堤实行分段通宵巡查值守,直到水位退至警戒线以下。 在遂宁,类似圣平岛这样的21个江(河)心洲坝上目前共有救生高台36个,可为当地群众在遭受特大洪水威胁下提供紧急避难场所。救生高台配备有厨房、厕所还有部分房间,有的还配备有发电机、雨衣、棉被、救生衣、矿泉水、方便面等物资。最小的可容纳近百人,最大的可容纳近千人。 救生高台的设立是遂宁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的一个缩影。 此次8.16特大洪水期间,遂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早在汛期来临前,就紧盯山洪灾害危险区、地灾隐患点、水库电站、堤防等重点部位,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 同时,在汛期来临时严格落实干部“一对一”转移安置“包保”责任制,提前、果断、彻底转移受威胁群众,做到不漏一户一人。 据统计,8.16特大洪水期间,遂宁共出动党员干部4500余人次奔赴在抗击洪涝一线,用身体构筑起一道道冲不垮的“防洪堤”。提前、主动、精准转移群众1.89万人。 救援全天候 涪江流域上下游联防联控 仔细梳理抗洪过程会发现,零伤亡的背后,除了及时监测预警、精心安排部署外,遂宁各级各部门也在此次特大洪水中,用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了坚强的“红色堤坝”。 险情就是命令。8月16日以来,遂宁各级各部门把迎战涪江特大洪峰过境作为当前中心任务,按应急响应要求迅速到岗履职,切实加强监测预警、群众转移、除险排危、安全管控、应急救援等各项工作,全面投入到这场抢险救灾战斗中。 遂宁市防汛抗旱指挥中心以战时状态,紧锣密鼓地调度安排洪峰过境应对工作,先后进行了7次会商研判和调度,指挥重点区域防汛抗洪;水利部门切实加强对涪江上5座水电站的科学精准调度,充分发挥水库电站削峰错峰的关键作用,减轻下游压力;遂宁市应急管理局成立4个督导组前往各县(市、区)、市直园区开展防汛减灾风险防控督导;公安、消防、交运、水电等各类综合应急救援抢险队伍、专业抢险队伍、志愿者队伍赶赴一线,紧急转移被困群众,紧急处置灾情险情…… 据统计,8.16特大洪水期间,遂宁共统筹组织现役官兵、民兵、公安、武警、消防等抢险救援力量5600余人次,出动党员干部4500余人次,发动沿江群众1.75万人次。克服困难,及时派出消防救援力量近100人次,紧急支援成都、雅安、绵阳等兄弟市州,派出水文队伍3支,紧急支援重庆潼南,扛起“上游担当”。 此外,涪江上下游的联防联控机制也功不可没。涪江是川渝重要跨界河流,此次8.16特大洪水,遂宁与绵阳、潼南等上下游地区相互间加强了防汛减灾信息共享和沟通协调,实现了涪江流域上下游联防联控。 “上游及时分享天气预报、灾害预警、汛期提示等信息,下游根据上游提供的资讯,做好数据研判和分析,抢在灾害形成前做好准备。若发生重大险情,上下游处置部门可第一时间商讨出处理办法。”遂宁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遂宁将进一步强化与上下游地区的联防联控,建立健全汛期信息共享、传递机制以及定期会商交流机制,共同织密防汛减灾网络。(欧欢 张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