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访 | 从业25年儿童青少年心理专家:孩子厌学的“根”在家里!
"孩子昨晚又熬夜打游戏到凌晨四点,作业一个字没动,我急得整宿没合眼……" 在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每天都穿梭着父母们疲惫的身影。白天辛苦上班,回到家看到沉迷手机的孩子,怎么劝都无法好转,这样日复一日的循环正在摧残许多家庭。科主任张海生医生已经在这里工作了25年,经常上午的儿童学习困难门诊刚结束,匆匆扒几口午饭,下午的青少年厌学干预门诊又开始了。他的诊室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来自全国各地无数个家庭的焦虑与无助。
当家庭变成压力的源头,学习就成了痛苦的代名词张主任的诊室里来过形形色色的孩子: · 有重点中学的学霸,成绩名列前茅却偷偷用刀片划伤自己的手臂; · 有小学二年级就拒绝上学的孩子,一进校门就肚子痛、呕吐; · 还有沉迷网络游戏的少年,在虚拟世界里寻找现实世界给不了的满足感; 对这些孩子而言,学习早已变成一种不得不完成的任务,而非出于兴趣或意义的探索。在所有案例中,张主任总结出一个共性——家长缺乏如何理解和支持孩子的技能。 张主任说:虽然这些年,我在各大平台利用自媒体“心理科医生张海生”做科普宣传,但一些“不成长”型父母,还在本能地养育孩子,科普的道路任重道远...... “一个孩子愿意去学习,核心不是‘要考名校赚大钱’,而是他对世界有足够的好奇心,并且在探索的过程中,得到了来自外界的正反馈,知道自己是被爱、被支持、被理解的。”张主任表示,孩子对学习的态度,与他们在家庭中的情感体验息息相关。如果孩子长期处于高压、控制、甚至是冷漠的家庭氛围中,他们可能会用“厌学”来表达内在的无助感。 被误解的"叛逆":那些藏在厌学背后的求救信号15岁的玲子(化名)是被父母强行带来就诊的。母亲一进门就数落:"医生你看看,花钱给她上这么好的学校不去,整天就躺床上玩手机!"但当张主任单独和玲子聊天时,这个看似叛逆的少女逐渐崩溃大哭:"每次考试我都很害怕,没有进步,我爸就会说'我花这么多钱,你上课到底用心没’,我也不想这样,但每次拿起书,我就想到爸妈忧虑的样子,想到他们花了钱我却读不好书,想到爸妈为了我的学习吵到要离婚……" 这样的故事张主任听过太多。厌学从来不是突然发生的,它是一个孩子长期情感压抑后的爆发。就像一株植物,如果长期得不到阳光和水分,自然会枯萎。 "很多家长总问我'怎么让孩子听话',但很少有人问'我能做些什么来帮助我的孩子'。"张主任翻看着厚厚的病例本,"这些孩子用不学习来表达痛苦,就像发烧是身体的警报一样。" 在门诊,张主任特别关注3个关键指标: 1. 生理节律紊乱:昼夜颠倒、暴饮暴食或拒食 2. 躯体化症状:不明原因的头痛、腹痛、呕吐 3. 社交功能退化:拒绝出门、回避眼神交流、语言表达能力下降 "有个高三女生让我印象深刻。"张主任回忆道,"她每天学习到凌晨2点,早上六点不到就起床,后来发展到一翻开书就呕吐。家长还坚持要她'再忍忍,马上冲刺了',直到她站在窗边说'不知道为什么活着'......" 这些影响基本生活功能的症状,就像身体的警报灯,提醒我们:问题已经从心理层面蔓延到生理层面。虽然心理治疗是医心为本,但必须先稳住这些危及正常生活的症状。
从家庭到国家:心理健康是未来的基石
张主任说起一个令人心痛的对比: 这不是简单的青春期叛逆。当一代孩子普遍失去学习动力、缺乏人生目标时,折射出的是更深层的社会问题。一个国家的未来取决于青年,而青年的活力源自健康的心理和饱满的精神世界。 "我常常想,我们培养孩子,到底是为了让他们成为'优秀的人',还是'幸福的人'?"张主任的疑问,值得每个家长深思。 重建联结:让家成为治愈的港湾面对厌学的孩子,张主任从不急着开药,而是先教家长做三件事: 1. 少一点指责,多一点共情“你怎么又做错了?”,“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你上课在干嘛?”这些话家长可能不经意就说出口,但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成为记忆中永恒的否定和压力。换一种沟通方式,比如“这道题有点难度,别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次没考好,你肯定很难过吧,需不需要妈妈帮着一起看看哪里可以调整?”,能让孩子在学习上有更好的状态。 2. 减少对学习结果的焦虑,关注过程和生活孩子长期处于被“盯”着的状态,会本能地产生抗拒。家长可以把重点从“考了多少分”转向“最近在学校开心吗?遇到了什么困难?”。建议家长每周至少一次,全家人一起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包饺子、逛公园、晒太阳发呆。"当家庭生活只剩下工作和绩效考核时,你肯定会觉得枯燥没意思,孩子自然也觉得没意思。” 3. 家长做好自己的情绪管理孩子是家长情绪的“放大镜”,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感到焦虑,学习就会变成一份沉重的“责任”,学习不再是孩子自己的事,他们背负的是整个家庭。调整自己的期待,减少无效焦虑,张主任常劝父母们:"要相信孩子们自然向上的动力,他们有自己的生命力。"
诊室的窗外,夕阳把杭州城染成金色。张主任开心地分享了一个案例:"那个曾经想用结束生命来“报复”父母的女孩,现在经常给父母写小卡片。最近一张上面写着:“谢谢你们带我来到这个世界,我相信未来会很好。” 也许,治愈厌学的良药,就藏在这些瞬间里。当家庭重新成为爱的港湾,当学习不再与痛苦画等号,孩子们自会找回探索世界的勇气——而这,正是我们能为下一代,能为这个国家的未来,做的最重要的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