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传承黄河文化,践行青春使命
近日,郑州大学的大学生们在郑州黄河文化公园开展了一次意义深远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传承黄河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培养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和红色教育等多个方面。 一、炎黄二帝塑像:感受中华文明的源头
炎黄二帝的巨塑 丁双鸽 供图 在炎黄广场矗立着炎黄二帝的巨塑,塑像由山体与条石雕砌合成,上为钢筋砼框架结构头胸,下融山体为像身,巧妙实现山人合一。雕塑中高者为炎帝,矮者为黄帝,二帝形象栩栩如生,黄帝英明睿智、目光如炬,炎帝宽厚仁慈、充满智慧,共同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起源和繁荣,象征着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志愿者们在这里举行了隆重的敬拜仪式,表达对中华民族祖先的敬仰之情。 2007年4月18日,炎黄巨塑落成典礼在此隆重举行,吸引了三万余海内外嘉宾。典礼当天,大雾弥漫,直至庆典开始前才逐渐散去,塑像真容初现。这一神奇景象成为了典礼上的一大亮点,也让学生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神秘与魅力。 站在炎黄二帝塑像前,志愿者们深深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历史的厚重感。雕像的每一个细节都讲述着古老的传说,每一块石头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希望与梦想。学生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倾听讲解员娓娓道来的故事,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炎黄二帝带领族人开疆拓土的辉煌历程。(再放入张合照) 二、炎黄鼎:体会中华民族精神 炎黄鼎矗立于河南省郑州市黄河风景区内,位于壮观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前,是纪念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与黄帝的重要标志。此鼎高6.6米,重约20吨,由中国著名青铜器专家马承源设计的。鼎身饰以二十座山峦与波浪图案,象征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长河。鼎座四壁铸有“炎黄鼎”三个古雅金文,以及多位国家领导人的题字,其中江泽民主席的题字尤为引人注目。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江泽民主席在任期间非常重视弘扬中华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江泽民主席为炎黄鼎题字这一行为,就是在强调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以及对中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期望。 炎黄鼎不仅是艺术与技术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承载着对先祖的缅怀之情,展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炎黄鼎山峦与波浪图案 丁双鸽 供图 三、名人像:理解古人智慧 在炎黄广场周围还伫立了100尊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像,志愿者们对其中老子的故事感触最深。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最著名的著作《道德经》探讨了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律——“道”,并提出了“无为而治”的哲学理念。然而“无为”的真正含义却总会被人误解。 讲解员为志愿者们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次,一位弟子问老子:“老师,您经常教导我们要顺应自然,可是如果遇到洪水,我们是否也应该顺其自然,任由其泛滥呢?”老子回答说:“当然不是。顺应自然意味着要根据自然的规律采取行动。比如,我们可以利用水的力量来灌溉农田,而不是让它随意泛滥。真正的‘无为’是在理解自然规律的基础上,采取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这个故事展示了老子无为理念的核心:在理解自然规律的前提下,采取最少的干预措施,让事物按照其本性发展。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可以更好地与自然和谐共处,同时也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 老子的思想超越了时代,不仅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全球范围内也被广泛传播和推崇。他的“无为而治”理念至今仍启发着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理解与处理方式。
老子名人像 丁双鸽 供图 四、中国黄河第一铁路桥遗址:见证历史变迁 中国黄河第一铁路桥遗址是黄河文化公园的一大亮点。这座桥不仅是郑州境内第一座黄河桥,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钢体结构铁路大桥,见证了中国铁路交通发展的重要变迁。 桥体部分依然保存完好,成为了珍贵的历史遗址。志愿者们在这里聆听了桥梁的建造历史,了解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技术人员是如何坚定信念、克服重重困难的。这段历史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了先辈们在艰苦条件下所展现出的智慧和毅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现代科技发展的浓厚兴趣和探索精神 走在黄河第一铁路桥遗址上,志愿者们仿佛回到了那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年代。桥梁的设计和施工细节展示了工程师们卓越的智慧和无畏的精神。学生们在感慨先辈们伟大成就的同时,也深刻认识到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为社会带来的巨大变革。
中国黄河第一铁路桥遗址碑 丁双鸽 供图
中国黄河第一铁路桥遗址 丁双鸽 供图 五、黄河:母亲河的雄伟与壮丽 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志愿者们沿着黄河边漫步,亲身感受黄河的波涛汹涌和磅礴气势。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注入渤海。 黄河有着世界大河中最为伟大的塑造平原的能力,黄河泛滥所形成的黄河两岸及华北大型冲积扇平原,正是最适合农业革命的地方,为人类文明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自然地理基础。 郑州黄河公园位于河南省会郑州市西北20公里处黄河之滨,南依巍巍岳山,北临滔滔黄河。在这里,我们能够欣赏雄浑壮美的大河风光,领会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 在这里,可以欣赏到黄河的“悬、险、荡、阔、浊”等独有特征。此处流域的黄河,处于中华民族发源地的核心部位,历史古迹丰富,文化遗产深厚。漫步园内,浩渺的黄河尽收眼底,那波澜壮阔的景象仿佛诉说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沧桑巨变与辉煌历程。 黄河两岸风光旖旎,绿树成荫,生态环境保护得十分完好。 六、“三桥汇”:传承黄河文化 郑州黄河公园的黄河“三桥汇”是该地区一项重要的交通和景观工程。 首先,“三桥汇”的建筑价值是:其是采用不同形态、不同结构、不同材料、不同建造水平的黄河桥。它们分别是:1906年通车的京汉铁路郑州黄河大桥被称为“中国铁路大桥之母”;1960年建成的石济铁路郑州黄河大桥是中国第一座跨越黄河的公铁两用桥;2007年建成的郑西高铁郑州黄河特大桥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高度最高的公铁两用斜拉桥。在桥梁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环境保护因素,采取了多种措施减少对黄河生态的影响。同时,这一地区的自然风光也得到了有效保护,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一方面,这三座桥梁在中国铁路桥梁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世人了解中国铁路发展历史提供了更为直观、生动的材料。另一方面,黄河“三桥汇”为当地及周边地区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这三座大桥连接了城市与乡村,加强了区域内的交通联系,使得人流、物流更加畅通无阻,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黄河“三桥汇”不仅具有交通功能,还具有极高的景观价值。在这里,三座大桥犹如巨龙横跨黄河之上,形成了一道壮丽的风景线。游客们可以在此欣赏到黄河的壮阔景色,同时也能感受到现代化桥梁建筑的魅力。这一景观为郑州黄河公园增添了独特的旅游魅力,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黄河“三桥汇”作为郑州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三座大桥的建设,不仅见证了郑州的发展历程,还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桥梁文化。通过这些桥梁,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黄河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八、视察黄河纪念碑:重温红色记忆 视察黄河纪念碑记录了伟大领袖视察黄河的历史时刻,展现了国家领导人对黄河治理的高度重视和深厚情感。志愿者们在纪念碑前肃立默哀,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
通过了解国家领导人在黄河治理过程中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和贡献,学生们深刻认识到了黄河治理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纪念碑前的学习交流,使大家更加坚定了继承和发扬红色精神的信念,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纪念碑前,志愿者们凝视着国家领导人的雕像,仿佛看到他们当年在黄河边视察的身影,听到他们对黄河治理的殷切嘱托。学生们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纷纷表示要继承革命先辈的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不仅让郑州大学的学生们深入了解了黄河文化和历史,还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将把在此次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和感悟带回校园,分享给更多的同学,共同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青春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