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企经济网
   

新人限时福利

《祝福》:众声喧哗里的模糊与分明
2024-05-23 15:39:23 来源: 浏览:20

祝福》是鲁迅先生把目光投注在乡土小人物身上并将其置身在民俗背景去思考中华文化大命题的力作。小说一开头就叙写鲁镇的过年景象和习俗。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

旧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中国乡土社会、在民间,尤其隆重和热闹。投异地走异路的游子一般都会在这个时候“归乡”。有研究者敏锐地感觉到“毕竟最像”四个字写出了旧历的年底压倒了新历的年底的结局,交代了归乡的心理根源,也暗示“归来”之前曾经有过的犹豫和挣扎,为最终的“离去”埋下了伏笔。但不管怎样,旧历新年是热闹的、喧嚣的,客居在外的游子归乡团圆,亲朋故旧相互拜年、寒暄。曾在鲁镇做工的祥林嫂就是在这样隆重而又热闹的氛围中与“我”相遇,出现在读者的视野里。当然,接着往下读,我们会看到祥林嫂的故事经常在春节期间被补足,命运也经常在春节期间转折,逝去也在旧历新年期间。故事在乡土民俗环境中徐徐展现。

细读《祝福》的文本,我们会发现,众声喧哗中,小说里有很多语焉不详、观点相左、细节缺失或人物行踪不明等模糊之处。同时,祥林嫂的命运却又是那样分明。

《祝福》里最表层、最先引人注意的模糊之处是小说对祥林嫂破碎的人生的碎片化的叙述带来的其身世的不明和经历的模糊。在《祝福》发表前后,展现乡土社会女性不幸人生与悲惨命运的作品并不鲜见。但鲁迅的《祝福》不是像叶圣陶的《这也是一个人》那样以第三人称简要但完整顺叙伊不幸的一生,也没有像冰心《最后的安息》那样将童养媳悲惨的遭遇细细道来。作者在《祝福》中把祥林嫂不长的一生打碎成几个片段,通过“我”、卫老婆子、四婶、柳妈等人之口,进行了碎片化的讲述。

众声喧哗中,“外来者”祥林嫂来鲁镇前后的遭遇虽然比较完整的展现出来了,但常常细节缺失、信息模糊,并且留下了诸多大大小小的空白。祥林嫂来鲁镇之前的经历,诸如她的娘家是哪里,嫁给祥林的时候多大、祥林死去之后她是怎么逃出来的,不清楚;抢走祥林嫂的人都有谁,说不清;祥林嫂抗婚之后的情形,模糊;祥林嫂被赶出鲁四老爷家以后,如何生活的,又经历过什么,无从知晓。

大家都叫她祥林嫂;没问她姓什么,但中人是卫家山人,既说是邻居,那大概也就姓卫了。

看见的人报告说,河里面上午就泊了一只白篷船,篷是全盖起来的,不知道什么人在里面……

“后来怎么样呢?”四还问。

“听说第二天也没有起来。”她抬起眼来说。

因为祥林嫂除了总是唠叨阿毛之死之外,基本上是沉默的,自述很少,所以关于祥林嫂的事,叙述者也大多是听说、猜想。但这种模糊之下,却又显示出一些确定性。卫老婆子、四叔四婶、柳妈、“我”等人对祥林嫂去向的关注、再嫁的议论乃至结局的“关心”都只是基于利己,而不关乎人性。祥林嫂始终是处在被观看、被嘲笑、被讥讽与被敷衍的境遇之下。卫老婆子因为前后两次介绍祥林嫂到鲁四老爷家做工,并且要为祥林嫂被婆家抢走之事向鲁四老爷解释和赔礼,所以对祥林嫂的故事补充很多。本来人在讲述事情或者与人对话的时候,都会有意无意地进行信息筛选,况且卫老婆子是作为中人角色而向鲁四老爷和四婶说明情况。因此,卫老婆子说话时是审慎的,会更有意识的避重就轻。这种筛选虽然在客观上帮助了祥林嫂谋生,但很难说主要基于真挚的同情和怜悯而不是中人从中取利的算计。除了两次介绍祥林嫂到鲁四老爷家做工,卫老婆子还在其间的一年“新正将尽”的时候到鲁四老爷家拜年。卫老婆子这次细致叙述了祥林嫂被劫回婆家以后嫁到贺家墺的情况,特别是带着醉意讲述和描绘了祥林嫂与贺老六成亲时的情景。除了开头的年节民俗和环境描写,《祝福》中只有成亲这段情节和祥林嫂反复叙说阿毛之死的那段细节丰富、用笔铺张。一般来说,醉醺醺的状态是人最接近本然的时候。但即使这时候,卫老婆子带有想象色彩讲述的听说来的祥林嫂被迫成亲的细节,依然对最关乎人性的东西一点没说,而是充满对祥林嫂的讥讽。既然惟独肯嫁进深山野坳里去的女人少既然贺老六要花钱买媳妇,那么贺家的生活境况可想而知,但卫老婆子却对此丝毫未提。

《祝福》中另一层面的模糊与分明表现在“我”和祥林嫂关于灵魂有无的对话和鲁四老爷对祥林嫂的评价上。旧历年底,我回到故乡鲁镇,但故乡已无家,只暂寓在本家四叔鲁四老爷家。此时,家家都在忙着准备福礼,我却如旁观者。我与鲁四老爷这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也话不投机。因此感觉百无聊赖。一天下午,“我”在鲁镇的河边遇见了祥林嫂,祥林嫂的变化之大让“我”吃惊。“我”对眼前瘦削、悲哀、呆滞的,一手提着空碗的竹篮,一首拄着长竹竿的祥林嫂很快做出了判断: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我就站住,豫备她来讨钱。

如果祥林嫂真的是向“我”讨钱,或许“我”能毫不犹豫地施舍给她一些钱。但是祥林嫂不是向“我”讨钱,而是连发三问。

“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那么,死掉的一家人,都能见面的?”

然而,被祥林嫂认为识字的、见识多的出门人的“我”给予想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祥林嫂答案却是非常含混不清,模棱两可的。“也许有罢,——我想。”“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唉唉,见面不见面呢?……”“那是,……实在,我说不清……。”祥林嫂和她的这三个疑问仿佛一面镜子,一下子就照出了“我”皮袍下面隐藏的矛盾、犹疑与怯懦。我”也开始折中敷衍,把“有”和“无”都变成了无效答案。“我”没有胆量截然给出祥林嫂确定的回答,也没有按照自己真实的认识回答祥林嫂。不是因为我对宇宙、自然、灵魂复杂性的尊重,也不仅仅是出于新旧纠缠中的信仰悖论,而是因为我认为这是一个无法“被解决”的“真问题”。我在这样的“真问题”面前悚然、困窘,不想瞒和骗,最终还是陷入瞒和骗沼泽。或许,祥林嫂的三问鲁迅也回答不了。“我”的困窘也是鲁迅自己在面对真问题时的困窘。当然,鲁迅提出这样的问题不是让我们分明,而是让我们思考。

总之,“我”对祥林嫂三问的答复方式与话不投机的四叔(讲理学的封建智识阶级)对祥林嫂的评价方式惊人的相似了。鲁四老爷应该是小说中最厌恶祥林嫂的人。但他与祥林嫂的直接对话却很少。祥林嫂最撼动人心的那些不幸是鲁四老爷最忌讳的不详、不贞、不洁、不吉。但祥林嫂的确又是劳作的好手。所以鲁四老爷说话总是欲言又止,不在公开场合对祥林嫂和与她有关的事情做出明确的评价,只是说“可恶!然而……”“可恶!”“然而”。当然,在我以折中敷衍、含混不清的方式回答了祥林嫂的疑问之后不久,当祥林嫂在举镇祝福的除夕之夜倒毙街头的时候,四叔才在极度嫌厌的心情下最终给出了祥林嫂一个极分明的判断:“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鲁四老爷的话语模糊,有理学家和鲁镇头面人物的审慎与对祥林嫂草芥一样的人的不屑,也体现出鲁四老爷的矛盾和自私。鲁镇的人谁又不是如此呢?

《祝福》里更深层面的模糊与分明体现在鲁镇思想、观念、信仰价值体系的混杂和价值标准的模糊。鲁镇受封建礼教统治与笼罩,但人们又信神、信鬼、信命;祭祀、祈福、赎罪。我们还来细读祥林嫂嫁给贺老六之后,卫老婆子来鲁四老爷家拜年那段情节。

四婶和卫老婆子在问答之间,自然就谈到祥林嫂。卫老婆子说祥林嫂现在是交了好运了所谓的好运是她被抓回家之后不几天装在花轿里抬去贺老六家

“阿呀,这样的婆婆!……”四婶惊奇的说。

“阿呀,我的太太!你真是大户人家的太太的话。我们山里人,小户人家,这算得什么?她有小叔子,也得娶老婆。不嫁了她,那有这一注钱来做聘礼?他的婆婆倒是精明强干的女人呵,很有打算,所以就将地嫁到里山去。倘许给本村人,财礼就不多;惟独肯嫁进深山野坳里去的女人少,所以她就到手了八十千。现在第二个儿子的媳妇也娶进了,财礼花了五十,除去办喜事的费用,还剩十多千。吓,你看,这多么好打算?……”

因为当时卫老婆子还是醉醺醺的状态,所以她虽然没有多出对祥林嫂丝毫的人性关怀,但却少了一些审慎与顾忌,说话更直接。从两人的交谈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乡土社会人们思想观念和信仰的模糊、复杂和之间的分歧。祥林嫂要守节,她的婆婆却将她卖做人妇。卫老婆子纯粹从民间生存理论说出了自己对祥林嫂婆婆的理解,甚至是称赞、佩服。对于连温饱和生存谁都难以保障的底层民众来说,“饿死事大,失节事小”。而四叔和四婶为了维护自身阶层的利益和稳定,固执的信奉“一夫当妻,良家妇女不嫁二夫”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而当然,他们共同信奉的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弱肉强食。如果说“我”对祥林嫂回答的模糊照出的是“我”这样的新式读书人面对真问题时无法解答的彷徨与痛苦,那么四婶和卫老婆子的对话则反映出封建礼教的二律背反以及弱者的无所适从。祥林嫂守节也难,不守节也难(《明天》中的单四嫂子也是一证)。另一方面,也由此可见封建礼教的伪善和祥林嫂婆婆的凶悍,民间生活的庸俗和算计。在这样混杂、模糊的价值标准下,分明的是人们总是“抽刃向更弱者”,越是老实人越先被“吃”。

当然,鲁镇这样的乡土社会人们信仰的模糊、分歧之处不止如此,还体现祥林嫂的失节之罪可赎不可赎。柳妈为祥林嫂指出了一个赎罪的方法,一条“希望”之路,让祥林嫂捐门槛。但是,当祥林嫂满怀希望地辛苦攒钱照做之后,却并未得到话份更重的鲁四老爷的承认。官方礼教、民间习俗地混杂,人们置身其中,信仰、观念模糊。在这模糊中,在各种分歧中,人们分不清自己是置身其外还是已罗织其中,更分不清自己是偶然跳脱出来还是必然深陷其中。但分明的是鲁四老爷、四婶、婆婆、大伯、卫老婆子、柳妈、庙祝、鲁镇所有的人们和“我”都在把祥林嫂不停地往死路上赶。

《祝福》众声喧哗中的模糊与分明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作者:马海霞,保定学院)

作者简介:马海霞,女,保定学院文学院教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Tags:《祝福》 喧哗 模糊 分明 发布者:千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良心揭露柿饼市场惊天骗局!亲赴产地,发现富平柿饼真相! 下一篇红色音乐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
热门推荐

推荐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