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企经济网
   

新人限时福利

大学生国家情怀培育的实践路径
2024-05-16 10:22:14 来源: 浏览:20

大学生的国家情怀是其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的具体体现,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动力,也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更是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证。大学生国家情怀培育存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不足,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国家情怀培育实践路径探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提升大学生对国家认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增强大学生对祖国的情感认同;以社会实践为载体,激发大学生对祖国的责任担当;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引导大学生对祖国的行为自觉。通过强化大学生国家情怀培育,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一、大学生国家情怀培育的意义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国家情怀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个体成长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国家情怀培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大学生个体成长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国家情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精神支柱。大学生群体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对其进行国家情怀培育,可以让他们树立起高度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自觉地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民族振兴联系起来,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事业中去,在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奋斗中实现个人价值。

(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的精华部分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具有重大意义。这种精神渗透到每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情怀。“爱我中华”“我以我血荐轩辕”等都是中华民族的铮铮誓言,彰显了中华儿女对国家、民族、文化和传统的深厚感情。历史证明,每个中国人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是一个民族自觉、自主、自立和自强的精神源泉,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精神纽带。培育大学生的国家情怀,就要引导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安康而努力奋斗的远大志向,使其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只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更好地应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大学生必须增强国家意识、强化责任意识、提高自身素养,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以主人翁的姿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二、大学生国家情怀培育的实践路径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提升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

“认同”是指社会成员对其所属社会共同体的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国家认同是大学生国家情怀培育的内在要求,高校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高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积极进取和谐发展的校园氛围。

(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增强大学生对祖国的情感认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又要注意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增强大学生对祖国的情感认同,是在世界各国多元文化思潮不断冲击下站稳脚跟的根基,也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伟大实践中凝聚力量的源泉。

(三)以社会实践为载体,激发大学生对祖国的责任担当

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我们要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让青年学生了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来龙去脉,了解民族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因此,高校要积极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引导大学生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内在要求,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做到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充分激发大学生对祖国的责任担当。

(四)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引导大学生对祖国的行为自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学习榜样,就是学习最好的哲理。大学生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积极投身到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去。高校要将大学生国家情怀培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将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时代楷模等先进典型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鼓舞和感染。高校要深入挖掘和培育一批具有代表性、先进性的先进典型,利用校园广播、网络平台等载体进行宣传报道,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营造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校园氛围。

三、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深入发展,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也面临着各种思潮和多元文化的冲击。在这一历史大背景下,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提高大学生国家情怀培育的实效性,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和奉献精神,培养其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价值取向。高校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建立一套完善的大学生国家情怀培育的评价体系。(作者:高立威,保定学院)

Tags:大学生 国家 情怀 培育 实践 路径 发布者:千寻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良心揭露柿饼市场惊天骗局!亲赴产地,发现富平柿饼真相! 下一篇权威发布:2023年中国十大战略营..
热门推荐

推荐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