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市翟镇:探索“一村一块田” 铺就“乡村振兴”路
新泰市翟镇共辖46个村,耕地4.18万亩。近几年,镇党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小田并大田、“一村一块田”改革为引领,在做活土地经营、促进集体增收上谋求变革,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模式,加快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农业转型提效、逐步实现强村富民。目前共流转土地3.22万亩,流转率达77%,全镇共33个村实现了“一村一块田”。 全镇推广“一村一块田”改革 在农村,农户承包地普遍存在耕地地块多、小而散,收种不方便,经济效益差的现象,同时,地邻之间因地边产生的纠纷屡见不鲜。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提升、大型农业机械装备的使用,土地零散化、碎片化的矛盾日益凸显,严重制约了土地规模化经营。 为破除这一突出问题,翟镇在尊重民意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在全镇范围内推行“一村一块田”改革,农户逐步实现从“要我并”向“我要并”转变。 “同样一亩地,我们农户自己种植,一年小麦、玉米种植成本1100元,人工成本800元,售卖小麦、玉米收入1700元,费心费力还不保产,甚至可能亏本。委托农业公司种植,一亩地租金就有1000块钱,外加粮食补贴150左右,每亩地净赚1150元。”肖家上汪村村民肖圣新说。肖家上汪村2022年起积极对接山东嘉泽农业公司,把全村526亩土地全部流转给该农业公司,户亩均收入1150元,村集体增收13万元。村民不用愁种地,收入增加的同时,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进行外出务工,进一步增加收入。 翟镇按照“公开公平公正、自发自觉自愿、原承包面积和人口不变、土地性质和用途不变、因地制宜稳妥推进”的五个原则,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目前已成功推进了33个村的土地整合,实现了“一村一块田”。 农田整治“薄地”变“良田” 翟镇大力开展农田水利整治工程,实现“薄地”变“良田”。近年来,翟镇积极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汶河北、牛家庄、肖家上汪等村已建成高标准农田6000亩。通过实施田、水、路、林、渠综合整治,全面提升了生产条件,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土壤肥沃度和土地流转价格,实现了土地增值。 另外,翟镇大力开展旧村复垦工程,实现旧村变良田。因采煤沉陷,造成群众住房安全隐患,为解决此问题,党委政府积极推进村庄搬迁避险工程,目前已完成搬迁9个村,正在进行搬迁的3个村。搬迁完成的旧村,通过“增减挂钩政策”,将昔日的宅基地、废弃地、杂树丛地等复垦成为一块良田,截至目前全镇共新增复垦土地5612亩。复垦后的土地全部归村集体所有,每村年均净增收40万元,石灰峪村社区搬迁后,复垦的土地和原耕地全部流转给了国檩农业公司和种粮大户,实现了全村“一块田”,村集体年增收30余万元。 服务保障“一块田”落地落实 翟镇积极做好“一块田”服务保障,确保各项工作举措落地生效。 成立“一块田”工作专班。建立由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分工领导为副组长,农办、各村支部书记为组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全镇“一块田”建设工作,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协调各种关系,化解矛盾,使全镇“一块田”建设顺利稳步推进。 引进专业农业公司。引进宏茂、青莲菊、益园等5家农业企业,入驻光伏农业园区,大力发展名优新特农产品,目前共建设菊花、金银花、草莓、猕猴桃等8大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 提升“一块田”种植管理技术水平。加强与山农大、山东农科院等科研院所联系,邀请农业专家教授来我镇对光伏大棚、粮食种植进行现场指导,推广农业物联网、水肥一体化、良种良法配套等先进生产模式和种植技术,农产品产量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光伏大棚亩均增加产值2万余元,粮食单产亩均提高100公斤。 推广粮食种植托管服务。充分发挥翟镇喜耕田省级农机专业合作社优势,推进合作社与种粮农业公司、大户合作,目前已在肖家上汪、石灰峪、柳家庄等村展开试点。实施粮食种植半托管服务模式,由合作社对三个村“一块田”进行统一大型机械耕种、统一使用化肥良种农药、统一无人机喷药等托管服务,由种粮大户进行浇水、收获等中后期工作,通过该模式,实现了生产机械化、种植科学化,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产量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实施区域粮食单产亩均提高200公斤。(通讯员:马元宇 陈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