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黄龙 共画未来”黄龙第七届高山兰花节正式开启
6月20日,以“相约黄龙 共画未来”为主题的2023年四川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子活动暨黄龙第七届高山兰花节在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正式开启。本次兰花节由阿坝州林业和草原局、阿坝州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松潘县人民政府、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主办,由西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四川省旅游学院协办。活动期间,与会嘉宾见证兰花与瑶池的美丽邂逅,体会夏日黄龙的独特魅力。 三千彩池水光迷人,万株兰花争奇斗艳 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集世界自然遗产、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5A级景区等多项桂冠于一身,以“彩池、雪山、峡谷、森林、滩流、古寺、民俗”七绝著称于世,其独特的高寒喀斯特地貌,使得黄龙景区成为钙华彩池的聚集地。三千多个钙华彩池铺展在3.6公里的黄龙沟,层层叠叠,姿态各异,美轮美奂,蜚声中外,因此有着“人间瑶池·圣地黄龙”的美誉。
高山兰花已成为黄龙的一张靓丽名片。整个黄龙景区共有31属、74种兰科植物。很多著名观赏种,如黄花杓兰、西藏杓兰、无苞杓兰、广布红门兰、二叶红门兰、独蒜兰及少花虾脊兰等,都拥有数量庞大的居群。小花杓兰、巴郎山杓兰、四川杓兰等极小种群,也有分布。每年6月,漫步在黄龙景区,就有机会探访两万多株高山兰花形成的奇幻秘境。 科研为路,深挖黄龙生态底蕴 黄龙高山兰花节是生态保护的成果,也是科研价值的生动体现。黄龙景区从1982年成立以来,就一直在坚持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为兰花保留了相当优良的繁育地。通过积极的科研活动,黄龙目前已经拥有了对多种兰科植物的种子无菌繁育技术。
20日下午,黄龙自然遗产地科研项目汇报会在管理局五楼会议室召开,会议围绕世界遗产影响力塑造作主旨演讲;并就科研项目进行了详实的汇报,报告内容涉及九-黄高寒钙华地貌微生物多样性及沉积环境共演化、科技支撑黄龙碳中和先行示范、声纹技术支持下的黄龙风景名胜区生物多样性时空格局监测研究、黄龙钙华自然保护研究探讨、黄龙风景区过去200年以来黄龙降水重建项目进展报告等研究课题。
在本次科研项目汇报会上,黄龙管理局分别与西南科技大学、四川旅游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同时黄龙管理局与西南科技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就“雪宝鼎流域高寒喀斯特生态系统四川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筹)”举行了揭牌仪式。
兰花为媒,深度拓展全域旅游 通过举办黄龙高山兰花节,以兰花为媒,积极探索发展旅游+研学模式,有效提升了黄龙品牌的美誉度和知名度。黄龙高山兰花节,既吹响了黄龙景区从大众观光旅游向生态体验游、科研探索游转型升级的全域旅游号角,也拉开了景区文旅相融、以文促旅全域旅游发展的大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服务国家、省、州发展战略需要,是黄龙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黄龙景区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培育品牌新亮点、丰富产品新供给、拓展消费新领域、满足游客新需求、提升游客新体验,树立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管理的典范;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的实践范例”,立足黄龙沟、牟尼沟、丹云峡、红军长征纪念总碑四大景片,持续提升生态保护、科学研究、文旅融创、管理服务、智慧建设、设施建设、品牌影响、人才培育“八个”方面的能力,不断谱写黄龙发展新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