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湖“红色海丝”片区探索基层精细化治理新模式
东湖街道铭湖“红色海丝”片区东至刺桐路,西至田安北路,北至东湖街,南至丰泽街,片区面积约0.52平方千米,人口10228人,涉及二级网格11个、三级网格83个,老旧小区28个,辖区内单位11个,企业、商铺791家,有相对成熟的人居环境和浓厚文化氛围。 写好三篇文章,练好治理“基本功”。突出党建引领,抓住基层治理三个关键环节,实现片区环境优、发展优、品质优。
围绕“改”字,做好改头换面、以旧变新的文章。抓住老旧片区改造契机,对武夷花园、湖心街中段等18个老旧片区和城市2条支路的雨污分流、破损路面修复以及设施建设等改造,截至目前已完成改造231599平方米,完善社区服务设施5项,共计2000万元。重点解决老旧小区管理难题,社区探索成立物业公司,将失管的9个老旧小区进行统管,并成立“联合业委会”,实现小区治理模式上的“拆墙并院”。在铭湖社区“党建+”邻里中心基础上升级打造为片区“党建+”邻里中心,在原有活动场所上拓展延伸片区治理“微展馆”、便民服务市集、公共文化服务空间等20项特色空间,聚焦宜居、宜商服务,有效激发社区治理活力。
围绕“提”字,做好提升效能、助推发展的文章。网格工作提标,整合各类网格化管理平台,实现“一网统管”,探索建立一支网格专员队伍,以户为单位对网格进行管理,建立网格群、楼栋群“一键处置”工作模式,第一时间完成基层矛盾的收集、交办、处置、化解,真正让基层治理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商圈优化提档,围绕打造泉州首个国际轻奢名品生活中心的商圈定位,推动商圈“党建+”邻里中心建设,推动商圈“红领”当好商圈发展“东道主”。社区品质提升,统一规划和运营沿街商铺、道路两侧等闲置场所,打造全新文化休闲复合空间,实现街区创收,反哺街区治理。
共建单位签约
商圈警务室 围绕“共”字,做好自治共治、群众参与的文章。凝心共议,成立片区党委,召开多方联席会议、商圈党委议事会2场次,开展“有事来座谈”小微议事活动5场,增强群众公共事务参与的主人翁意识。齐抓共管,与26个单位签订了片区治理合作协议,做好商铺“门前三包”,引导居民商企在公共事务上积极作为、创先争优。合作共建,与片区内8个企事业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合作建设“同心阵地”、城管驿站、商圈警务室、金融纾困驿站等,为居民群众提供全流程服务。多元共治,建立党员“三长”、“红色管家”等8支治理服务队伍,形成工作合力。成果共享,丰富居民群众衣食住行各方面生活需求,实现街区善治。
“红色海丝”治理示范片区项目启动仪式 据了解,本次铭湖“红色海丝”片区治理,紧抓一条主线,奠定文化“主旋律”。围绕海丝文化主题,着力将“红色海丝”片区建设成为文化型片区精细化治理工作标杆。 制定一个方案。围绕海丝主题制定文化型片区治理工作方案,建立片区治理工作例会制度,明确工作进度、时间节点、责任领导与责任单位,有效解决社区治理突出难题,完善服务管理机制,全面提升片区的人文环境和人居环境。根据片区治理工作要求和社区自身建设要求,制定7个方面共90个细项的项目清单,目前已完成57个细项,29个内容正在按时序推进。
打造一条路线,将片区分为“非遗海丝”、“科教海漾”和“时尚海潮”3个街区,“非遗海丝”街区打造2个非遗打卡点和5个非遗文化景观,研发一条“食非遗、购非遗、赏非遗”的“小微游”路线。“科教海漾”街区结合学校教育与校外科普,建设六大青少年科普场馆,助推文旅文创产业,打造研学路线。“时尚海潮”街区重点打造都市时尚商圈,线上线下服务企业与消费者,围绕休闲娱乐的“夜间经济”建设轻奢时尚路线。
活动精彩纷呈 活跃商圈氛围 形成一个品牌。汇集海交馆、高甲戏剧团、区文化馆等非遗文化资源,将海丝文化和新时代红色文化相结合,按“日、周、旬、月、季”周期开展主题文化活动,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充分浸染海丝文化氛围,目前已举办主题活动5场次。将铭湖文化场所和东湖整体商旅资源相结合,联动场馆空间、商业店面和公共空间,通过展览展示、主题活动、文创建设等点亮方式,突显非遗海丝文化内涵。使“红色海丝”成为一张新的“东湖名片”。将传统海丝文化和现代泉商精神相结合,聚合品牌效应,打造消费亮点,聚集街区人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