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桐庐:小作坊大作为 开辟共富新路径
日前,在桐庐县召开的杭州市小作坊“五化”工作现场会上,与会人员走进修缮一新的引坑村非遗工坊集聚园,纷纷为新合探索“1+N”索面园区的经验点赞。
引坑村非遗工坊集聚园由文化礼堂改造而成,投资400余万元,通过“党建引领+乡贤运营+村集体参与”方式,助力小作坊由‘小散低’向‘精特美’转型升级,推动了新合食品小作坊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食品小作坊的综合治理工作关系民生福祉,是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晴雨表’‘风向标’,也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动力引擎。”桐庐县市场监管局食品科科长戴萍表示,今年,杭州市开展了小作坊“五化”建设工作,在桐庐县试点首创“1+N”索面园区建设,由“园区+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索面作坊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新合乡地处偏远是著名的红色老区,同时还蕴含了传承千年的索面文化。但碍于地块位置与交通,新合经济社会发展受阻。尤其是新合索面,产值较低,价格上存在销售劣势。 为此,桐庐县市场监管局立足监管职能,将新合索面食品产业发展作为突破口,建设新合“1+N”索面小作坊集聚园区,实施《新合索面加工工艺规程》、《新合索面技术要求》两项团体标准;促进新合乡与桐君堂等桐庐本土龙头企业加强合作,发展索面深加工产业,改良索面制作工艺,成功推出红曲索面等创新产品;完成新合索面商标注册及LOGO设计,进一步扩大“新合索面”品牌影响力和传播力。有效解决索面生产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销售方式单一等问题,让索面真正成为实现富民增收、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当地党委政府凭借新合乡作为红色革命根据地,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良好等优势,结合现有的新合印象馆,以非遗工坊为主阵地,将新合索面“1+N”园区建设项目作为乡村旅游及非遗文化体验项目,通过文化交流、技能培训、研学体验等多种活动形式,打造新合索面3.0样板地,有效推动共同富裕、传承文化根脉。 目前已有十余家索面作坊入驻园区,实施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原料、统一包装和统一销售的“五个统一”管理。索面园区日常监管纳入数字化监管范畴,借助摄像头、温湿度计等硬件设施实现数据上传,实时掌握索面加工过程信息。
并且,在园区牵头带动下,周边已经有15个加工场所完成统一设计、装修,同时定制规范化索面加工器具。 下一步,桐庐县市场监管局将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因地制宜鼓励小作坊规范提升,切实将人员管理、环境卫生等方面落实到位,要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建设更多的“1+N”小作坊集聚园区,促进全市小作坊更健康有序发展(桐庐县融媒体中心 李雯 通讯员 余雯)
|
|||||||||||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