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海亮教育集团总校长叶翠微深度解读:寻找更有意义的教育!
新年如约而至,教育仍为民先。 未来已来,面对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今天给孩子的教育,能否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帮助TA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全新的社会挑战? 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有一份足够的冷静,既要回归到教育原点,又要带着超前的育人眼光去看待周遭发生的这场教育试验,对教育保持一份冷思考:教育何为? 在这个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新春时节,我们特别邀请了海亮教育管理集团总校长、湘湖未来学校校长叶翠微作为本期主讲嘉宾,为家长们拨开迷雾,指明教育的新方向!
海亮教育总校长、湘湖未来学校校长叶翠微 叶翠微:寻找真正有意义的教育 不管教育的场景在哪里,教育的样式怎么转变,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它的意义。 寻找有意义的教育,就要寻找与“有价值的学习”相匹配的教育样式。华东师范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郑太年博士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科学知识、科学素养、信息技术素养、社会知识和社会情感能力。而与之对应,自主性和建构性的、注重文化和情境脉络的、情境性和真实性的、以概念为基础的、注重元认知的学习才是最有价值的学习。所以有意义的教育就应该是这种“有价值的学习”的实践与集成。 首先,指向未来的教育是基于个体发展的教育。 疫情期间,北京师范大学张志勇教授把此次居家学习称为一场重塑未来教育的伟大实验。这一判断的逻辑原点依然在于“人及人的成长”,在于这样一次变革真正意义上让我们开始关注“基于社会的开放性学习课程”“基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基于课程的资源整合筛选能力”。这恰恰是传统学校教育容易忽视的。面对已经到来的教育4.0时代,让每一个学习的个体具备在社会真实场景下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资源的整合筛选能力,是有意义的教育应该指向的核心命题。 其次,指向未来的教育是基于工具革命的教育。 在我们思想和观念深处依旧存有工具的鸿沟,其实我们应该意识到,要借助这样一次工具变革,去激发作为网络“原住民”的青少年一代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去提升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淋漓尽致地展现现代学习的新样态。日前,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对全省线上教育教学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在前期线上教学方式中采用最多的是纯直播教学,达到51.8%;同时,学生满意度最高的是基于资源包的学习方式,即由教师提供学习资源(如阅读资料、微视频、部分相关录课等),学生进行自学。由此我们是否可以判断,工具的改变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解放学生的学习力,反而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束缚学生学习路径的多样选择,妨碍他们自主建构学习能力的形成呢?我们认为,真正的工具革命不是基于工具性的革命,而是基于工具意义和价值的革命,这才是指向未来的教育可以依仗的思想利器。 最后,指向未来的教育是基于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 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时代的发展将根植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这样的机遇之上。因此,基于时代发展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指向未来的教育是坚守“人不被异化”的教育。时代的发展将逐步解放人的手、脚,甚至脑,教育也必将更大程度地回归到人,回归到人的生活,让每一个人有创意地生活、有情感地生活、艺术地生活。 未来已来,线上线下融合教育会是现代人学习的一种基本样态。但我们还是要回到教育的原点,把孩子当人,因为“人”才是教育的目的。我们要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式打开海量的网络教育资源;我们要基于网络工具和人工智能,打造未来学习的新工具、新手段,使每一个学习者形成一种数据的思维、数据的表达,拥有数据的财富;我们要基于在线学习和“自决学习”,让学生奔走在不同学校之间、不同班级之间、不同社群之间,让他们更自主地建构最有效的学习。这或许只是后疫情时代中国基础教育的“哥德巴赫猜想”,但我相信它一定会慢慢实现。
教育何为? 关心孩子是必要的,但若是把他前进道路上的石块全部清理干净了坑坑洼洼全部垫平,他可能暂时看似安全,但同时也失去了走坎坷道路的能力。 那么,在这个教育创新瞬息万变的时代,什么样的教育更适合孩子的成长? 2月28日,叶翠微校长再度线上开讲——《教育何为:寻找更有意义的教育》。回望传统教育、展望未来教育,让我们共同期待,与叶校一起寻找更有意义的教育!
作者:叶翠微 编辑:ATOB教育 审稿:ATOB教育 资料来源:《中小学管理》2020年第4期
|
|||||||||||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