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ABB分展首落大鹏,在历史场域展望未来
大鹏,深圳历史的文脉所在,它是时光的守望; 较场尾,深圳滨海的灵气所存,它是浪漫的期许。 12 月 25 日,2019 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 ( 以下简称 " UABB" ) 大鹏所城分展场正式开幕。这个由大鹏所城和较场尾两个片区构成的分展场, 因为时空,成为本届双年展最独特的分展场,“时间之海”(The Sea of Time)的策展主题,正是大鹏以自我的历史与空间特质进行的一次“城市策展”实践。展览即现场,历史即未来。
以历史意识展望城市未来 2019年岁末,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迎来创始以来第一次充满着科幻感、未来视角的主题“城市交互”,在福田区的主展场里“城市之眼”和“城市升维”两个板块,在城市空间与科技创新之间话题讨论正酣。 于此同时, 深双也第一次落地大鹏分展场 —— 一个看起来跟科幻感、科技未来相对距离遥远的地方。不过,“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大鹏分展场或正是给深双另外一种观看城市未来的姿势,给世界另外一种观看深圳未来的视角。 在很多人概念里,深圳,一个小渔村,忽而,几十年就成长为现代化的大都市,径直冲着5G、虚拟、智慧的大都市而去。而往往会被人所忽视的,就是历史,就是大鹏——深圳简称“鹏城”的由头。 大鹏所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明清海防军事要塞;较场尾位于大鹏所城南侧,是珠三角闻名的滨海民宿小镇,也是深圳唯一有海岸线的村落,也曾是大鹏所城驻防将士练兵的校场。 在山海之间、在文化古迹之上,UABB大鹏所城分展场以“时间之海”的主题从本次九大分展场中脱颖而出。策展人艺术家杨勇表示,“时间之海”是从地缘维度、空间维度、生产维度出发,对展场区域的描述、剖析与实践期待。“时间”连接城之古今,作用于史遗传承与未来发展。而“海”恰是空间上最贴切的表达。 策展团队上启艺术将如何利用大鹏所城和较场尾区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丰富的山海资源表达在地文化、表达历史与未来的链接,成就文脉与生活之间的交互,成为让人好奇的事情。 荷兰艺术家弗兰克 · 哈弗曼斯(Frank Havermans)在大鹏所城生活和调研后,从大鹏传统建筑的横梁结构中获得灵感,截取其截面进行重新组合设计,打造出融合大鹏所城传统建筑精髓的现代装置作品《KAPKAR / DP-4B》(《混合建筑》)。这个作品提取了大鹏粮仓的扶壁、中式建筑层层叠叠的木质结构以及所城内随处可见的人字形屋顶,形成了具有独特外观和鲜明色彩的装置艺术品,充满着从时光之中走来的未来感。
2011年就来过深圳并且在OCAT做过驻场艺术家的弗兰克 · 哈弗曼斯表示,城市是很多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建造的建筑,它是所有过去生活在那里的人和现在生活在那里的人创造的人工制品。城市中的每一层时间都是这个创造的一部分。只有城市本身存在足够长的时间来理解它的分层。” 大鹏分展场试图以一种历史意识在展望未来,“欧洲城市总是以中心为导向。几乎总是有一个中央市场广场,一个大教堂,一个堡垒或城堡,周围都是古老的建筑。从这个历史中心我可以读到城市的任何层次。深圳是世界上发展中城市的重要范例。但在深圳,我在定位和理解上完全迷茫了,直至看到大鹏。它不是深圳城市的中心,但是这里可以看到和体验中国传统和建筑方法的村庄,这是我对这个城市的认识上的一个很大的突破。在这个古老的环境中,我认识到了同样程度的分层,这让我读懂深圳。” 正如弗兰克 · 哈弗曼斯在致辞中所表达的一样,“只有了解过去,你才能了解现在;只有从过去中学习,你才能决定未来。这里(UABB 大鹏所城分展场)没有技术和基础设施之类的未来主题,而是一种对未来的历史感。” 建筑评论家史建也在作品《所城之域:UABB在大鹏》表示,“研究大鹏所城历史的意义在哪里?其实就是在寻求有历史记忆或者历史记载的这样一个时期,我们能不能从这个历史记载当中,发现未来大鹏发展中的一些历史基因?” 百年沉淀与当下生活的一次精神交互 在弗兰克 · 哈弗曼斯作品的一侧,建筑学哲学博士徐亮作品《双墙宅》同样灵感来源于粮仓的砖拱屋顶,作品与粮仓的另一互动则体现在屋顶上:将粮仓连续的砖拱屋顶进行形式上的倒转、利用金属材料的自然垂坠来建造一片轻盈的反拱屋顶。这样,墙体与屋顶变成了一幅景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粮仓或遗址花园的观赏方式。灰调粮仓的厚重古朴与艺术品的白与轻巧灵动相互呼应,却又疏离而独立,关系暧昧且具有张力。
建筑师张之杨感慨地说,”展场之中,最优秀的作品就是这粮仓。”而他自己的作品坐落在游客服务中心门口,《所城哨兵》——正如其名。张之杨通过对所城代表元素,例如城门、哨兵、历史文化等的提取和现代新型材料的结合重现中国近代海防,介入休闲游憩空间。 事实上,何止建筑。生活亦是这展场之中作品。大鹏所城内有很多的手艺人,传统小吃制作者、陶艺师、扎染艺人、凉帽编织者……艺术家胡为一邀请了他们一并参与到艺术创作中,无实物“表演”日常最熟悉的手艺动作,通过视频的速度变化演绎出一种虚幻的感觉——这是剥离了日常背景之后的日常,艺术成为了日常的绿幕,正如UABB给这所城带来的体验一样。 游客们在《混合建筑》的雕塑上休憩,孩子们在《双墙宅》的杆件框架上攀爬游戏、《所城哨兵》正是全新的休闲游憩空间……在传统的历史建筑中,这些艺术装置以一种城市家具的形式介入,重新定义人与空间在场所中的互动,重新激活游客对于历史古城的刻板印象。 不仅如此,策展团队上启艺术在展场改造方面还充分引导带动剩余空间的改造利用,对大鹏所城及较场尾区域的闲置场地进行创造性规划,为公众带来全新的观展体验。 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让文化遗产在建筑、艺术的再次创作中活化,在艺术家与当地人的生产经验交换之中,丰盛而跳脱地呈现出来,这对历史空间与旅游场所的全新的缔造,使得公众能够全方位地了解大鹏所城的历史。通过文化和建筑、艺术的助力,将给公众带来更多的出行大鹏的理由以及更多元的旅游新体验。 文化深耕与创新发展一次共创探索 2019 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大鹏所城分展场开幕式启幕,也意味着2019深圳大鹏文化季的正式启动。 今年文化季以“拥抱世界的大鹏文化”为主题,时间从2019年12月16日至2020年2月结束,横跨元旦、春节、元宵等重要节日,三大单元活动——多元的文化、活化的古城、特色的民俗,将分别以非遗展演、音乐艺术、创意设计、论坛讲座、惠民活动等形式贯穿全程,将在大鹏所城文化旅游区不同点位呈现。
2020年春节期间,深圳首个文化主题新IP市集“有渔春集”系列春节文化活动也将登场, 融合“有渔美食街”、“非遗情景表演”、“特色灯笼装饰”等内容,结合大鹏所城与“渔”的文化渊源,凸显大鹏所城抵御外侮,守卫海防重镇的历史文化,传承渔民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 从UABB大鹏所城分展到2019大鹏文化季,大鹏所城打破了文化遗产、历史古城给公众一贯以来的刻板印象——斑驳的时光、尘封的历史,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距离。事实上,很多古城在旅游界的命运都是相同且无奈的——我用我的一砖一瓦的厚重,一分一秒的时光跟你对话,却成为你文艺摄影的背景板。 如何打破这种文化旅游的尴尬,或者是让这种旅游、到访更有互动性,更有收获,让所城的产业升级、城市更新更有先行示范的意义,UABB 大鹏所城分展场开展之后,还将举办工作坊、讲座、对谈等形式丰富的公共活动。策展团队将在 " 交互生产 " 板块引入国内外学院力量,在地研究大鹏未来城市更新和产业共融的可能性,探讨如何通过促进科技介入产业升级、创造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化活动,提高区域的产业交互发展动力,为大鹏所城及较场尾区域带来全新面貌。 事实上,从2016年大鹏所城改造开始,这里已经变得开始不同。 大鹏所城文化旅游区围绕打造世界知名的海防文化遗产小镇,坚持文化旅游并举的思路,深挖“文化+历史、文化+非遗”的厚度和广度,积极探寻融入以文化、艺术、旅游相融合的城镇化发展路径。通过文旅重塑、旅游经济、艺术介入、文化活动等,让大鹏所城更具文化气质的同时,也更有深圳精神—— 一种创新的、现代的、亲民的文化呈现,全方位推进大鹏所城文化旅游区的重生之路。
大鹏本地传统文化如大鹏军语、大鹏山歌、大鹏凉帽、舞草龙、渔民娶亲、太平清蘸等非遗通过实物、数字新媒体、展演等方式进行保护与传播,活化利用历史空间,让人们领略到大鹏的传统之美。正如UABB大鹏所城分展开幕仪式上所见到的《南海风云》光影秀一样,以古城墙为幕,重现那段恢弘的历史 如今行走在所城之中,方知书院、咖啡故事馆、威士忌生活馆……现代生活正在与所城历史相互融合,而于今年国庆期间上线的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智慧景区电商平台“e游所城”微信小程序也是一次所城商户和游客与所城商户“共建共治共享”的探索之举。 在这些探索与尝试中,历史是可以与现实对话,艺术是可以跟生活互动,在地与外来也是在共创与共享。大鹏所城不仅保留历史的建筑外壳,也向公众呈现了鲜活的生活肌理,以及探索未来的更多可能。 这是一届眺望未来的深双,城市升维、虚拟城市、有机未来……而大鹏,在这个科技身份最不明显的区域,这块深圳历史的琥珀正熠熠生辉。这光芒是艺术与生活的交互,是历史与未来的互文。正是在这600平方公里,借着2020年即将开启的三个月内,再次思考历史,眺望未来。毕竟对于一座城市而言,能看到多远的历史,才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
|||||||||||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