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测试主管:5G+AIoT时代下软件测试趋势
作为资深软件测试专家,小米测试主管高文辉在2019年第一季度开发者论坛上现身说法,以自己在微软、Adobe和小米的亲身经历,进行了一场5G+AIoT时代下软件测试如何转型的深度交流。 在刚刚结束的2019年小米开发者大会上,小米提出了“5G+IoT推动下一代超级互联网”的主题。当今,第五代移动技术(5G)和物联网(IoT)作为两大宏观技术,正在迅速从理想转向现实应用。5G提供比4G快2.7倍的下载速度,每平方公里可以发送多达100万台设备的数据,是4G的10倍。虽然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这些应用程序,但其基础设施已经开始部署,并将在未来几年不断扩展。物联网设备的数量预计将从2018年的70亿部增加到2025年的220亿部。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预测,到2020年,联网设备的数量将是人口数量的26倍,而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报告称,全球每秒钟就有127台设备联网。在5G+IoT下一代超级互联网势能下,软件稳定性将面对无法想象的挑战,尤其是测试领域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不确定性。
针对这种挑战和不确定性,高文辉一开始就提出了在这种态势下解决问题的四个方向:兼容性测试、性能测试、连通性测试和自动化测试。高文辉指出5G+IoT不仅仅是一个网络,它将构建整个完全连接的智能传感器和设备的生态系统。即便整个生态系统变迁,软件测试的架构依然是一切的基础,兼容性、性能、连通性和自动化程度是我们可以预见到的测试拓展方向。 而物联网的应用日益广泛以及通过云计算服务的便捷访问,使物联网和客户忠诚度方面的竞争逐渐加剧。随着物联网设备数量的增加,消费者对技术、接口和性能的期望也随之增加。针对这些需求,高文辉指出5G+物联网环境下的软件测试需要着重考虑4个测试类型上的突破: 1. 兼容性测试 高文辉认为由于物联网系统将各种设备结合在一起,因此这些设备的软件和硬件配置可能会有所不同。兼容性测试的目标是遍历与物联网系统连接的所有必需工具的组合。因此,通信模式、设备、浏览器类型和不同的操作系统对于测试物联网的兼容性至关重要,确保接入物联网的设备与服务器之间,设备与设备直接的信道畅通,上、下行指令可达,数据传输稳定可靠是最基本的要求。 2. 性能测试 如何确保了整个物联网战略和计划在5G态势下完美实施将会是每一个互联网公司面临的挑战。性能测试的目标是确保物联网应用程序速度可以处理具有大量数据负载的环境。作为资深测试架构师,高文辉认为必须深刻掌握5个关键参数: 1. 增加的数据容量确保物联网产品在极端数据量下运行。 2. 使用不同数量的设备的测试用例,从很少到几千台。 3. 模拟跨设备数据交换。 4. 监视实用程序:系统使用情况显示、电源和电池消耗、温度指数等。 5. 网络影响测试:衡量已部署的物联网应用程序的性能。此阶段包括测试设备是否符合环境条件和网络规模。 3. 连通性测试 高文辉强调需要保证物联网系统应始终可用,并无缝连接到Wi-Fi、蓝牙、5G等设备。运行连接时,测试工程师必须确保数据存储平稳运行。但是“连接中断”方案需要被测试工程师更多的关注,因为无线连接方案的测试对软件制造商很重要。连接的潜在问题围绕应用程序设计,无论网络多么强大,系统都可能会脱机。 质量检查确保数据存储机制在脱机期间继续工作。这意味着可以防止数据丢失并以离线模式存储。软件测试需要检查实际环境中的应用程序是否在连接之间切换。 4. 自动化测试 5G+IoT态势下对自动测试的要求会更高。目前测试线上应用程序通常会让工作人员不堪重负,因为并非所有物联网设备都可以通过自动化进行测试。但是,对物联网使用自动化测试始终在特定设备上进行。高文辉指出模拟器有助于仿真物联网设备,并为物联网产品发布提供一系列好处: 1. 速度:加速测试过程是自动化测试目标之一。它消除了资源限制,允许在跨设备检查的同时执行连续的应用程序测试。 2. 测试覆盖率。由于自动化测试具有成本效益,因此质量检查可以在更广泛的应用程序版本、台式机和移动设备上更早地发现缺陷的。借助自动测试,连接的设备和控制应用程序的性能也可能会提高效率。采用自动化测试可以确保物联网应用程序对多用户友好,并且可以部署在分布式的环境中。 由于物联网是2019年的新兴技术,因此自动化测试是加速产品交付并增强行业竞争优势的方式之一。自2017年起,高文辉带领小米测试团队搭建标准化的测试平台,并且集成UI自动化测试。在通用性和兼容性极强前提下,完成了自动化测试UI的高度集成。这种前瞻性测试拓展帮助小米在2019年提前布局IoT物联网提供了基础。 高文辉认为自动化不是一个孤立的脚本,最终需要在持续集成环境中应用。然而,当前的测试领域低水平的持续集成环境将在5G时代完全淘汰。提前布局测试环境和提升测试质量已经成了所有互联网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普及,软件漏洞和信息泄露事件将更多,信息安全甚至已经引起了一定程度的社会恐慌。测试需要更多的投入和研发,尤其在目前的业态下,需要大量能够构建自动化工厂的测试工程师,而对于少数高端或专家测试师来说专注于新态势下的持续集成环境应用和测试分析是将来的趋势。(陈月)
|
|||||||||||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