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旅游景区重塑卖点,浅谈IP旅游的商业运作模式
IP旅游的商业运作模式 01 超级IP主题旅游 通过主题形象化的IP,让游客的感官认知与旅游景点产生了关联,从而激发游客的情感消费以及个性化消费,这对景点持续经营以及顾客粘度的建立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代表案例:迪斯尼乐园、乐高主题乐园、小猪佩奇乐园等 文化IP延伸旅游 众多旅游平台借助文化IP的影响力去拓展旅游项目的关注度,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综艺节目类: 《爸爸去哪儿》共播出5季,每一个取景地在节目播出后都赢得了巨大的关注度,游客蜂拥而至。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地方,也一跃成为当年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 影视歌曲类: 一部经典的电影,必然有经典的取景地。或优美,或深邃,或充满风土人情,电影里那些经典的桥段,容易成为下一个目的地。 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让稻城又火了一把。著名的小众景点,深受文青们的追捧。 03 特色IP体验旅游 乌镇戏剧节以拥有 1300 年历史的乌镇为舞台,共邀全球戏剧爱好者和生活梦想家来到美丽的乌镇体验心灵的狂欢。 每年举办戏剧节的乌镇给慕名而来的广大游客,带来了江南水乡特有的话剧舞台文化气息。 文化旅游景区打造IP的常见问题 01 误把名人古迹当IP 很多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者认为名人或古迹就是IP。文化旅游的IP重点在于文化,可以说名人或古迹是构成文化旅游IP的重要部分,但名人或古迹绝不等于IP。 02 IP缺乏解读 文化旅游IP是包含大量内容的综合体,庞大的信息量对于初来旅游的游客是巨大的挑战。对于景区而言,对IP的解读是要贯穿始终。 03 文化旅游IP不能转化成消费 游客进行消费购买相关旅游商品,既是对景区的纪念,又有了对文化旅游IP进行延展思考与想象的载体,是文化旅游IP和游客的最高互动形式。 04 IP老旧无创新 文化旅游的成功与否在于创意,而很多IP在策划时就缺乏创新。游客到旅游地是为了找到与书本、网络等形式有区别的体验。没有创新的IP不仅不会让游客满意,反之会使游客对景区的印象大打折扣。 05 IP打造不成系统 一个完整的文化旅游IP是各种体验形式的综合系统,而很多景区在规划时欠缺系统性。游客对IP感兴趣却无法深入了解,愿意为IP消费却无物可购,这样的情境就十分尴尬。 为项目打造出IP内容生产力 好的IP内容应该是从旅游资源生成的一个文化系统,能够从旅游项目衍生出许多的文化项目,形成生态盈利模式。所谓的生态盈利,就是一个项目的盈利对其他项目的盈利产生正外部性,相互起到增益作用。 以华清池的《长恨歌》为例,就属于IP内容生产力(白居易《长恨歌》)在先,旅游项目(实景演艺《长恨歌》)在后。 对于绝大多数旅游资源影响力达不到顶级的项目来说,更适合走IP文创内容先行、旅游项目后上的路子。 02 三个团队配合 旅游IP的打造一般要经过创意团队、规划团队、设计团队三个团队打造,问题在于三个团队之间缺少融合的力量,从而导致三个团队无法进行高效协同,而IP内容生产力是最需要高效协同的,就像一个艺术作品需要一气呵成的气势。 创意团队——IP内容 人格 的塑造。 创意团队通过自己的形象定位、主题定位和故事演绎赋予旅游项目独特的人格,让旅游项目具备与游客进行深度对话的能力。 规划团队——IP内容的域格塑造域格包括项目的地域经济适应性、地域地理适应性、地域文化适应性、地域行政适应性。 设计团队(执行落地团队)——IP内容的艺格塑造艺格体现的是项目的体验流营造上。体验流包括视听流、形象流、氛围流、道具流、色彩流等方面。 三个团队实现融合的关键在于形成一致的IP内容人格、IP内容域格、IP内容艺格 。 旅游景区的IP可能就是一个故事 如同很多的旅游景区,从一个传说演变过来的具象,如山海关、鹿回头等等,原不是一个旅游景点但是故事赋予了景色更多的内涵,也就有了旅游景区。 吸引游客的起因可能是故事的开始,体验故事的内容才叫游客有意愿走到旅游景区里,那就是景区的卖点。 IP在旅游景区里可以是具体的某一个景点,也可以是一个某一种感觉。例如我们说到丽江,就会想到发呆、艳遇、放松,就会在大脑里跳跃出来一米阳光,懒洋洋的猫,有故事的老板娘,陌生人的酒吧和歌手…… IP赋予旅游景区独特的性格特点,也给予了景区以生命力。它可以是一个故事的再现,也可以是影视,游戏或者传说的再现。 国内的主题公园,同样的游乐设施甚至比迪斯尼还要长的过山车,却无法创造迪斯尼乐园的经营指标,核心的问题不就是IP的问题么?它是旅游景区的卖点,更是旅游景区的核心竞争力,是文化和地域风俗的具象载体和产品的灵魂内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