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夫:普通人改变命运最关键的10年
和君商学院院长、和君集团董事长王明夫博士认为,在产业更替和社会变迁过程中,今天的好产业、好职业,十年后可能是“惨”业。专注做好一件事,锚定稳定的市场需求、做出真正的高质量,是以不变应万变、立于不败之地的一条正道。 1 今天你热衷的金领职业 十年之后可能变“惨”业 1.今天的金领职业可能是明天的“惨业” 我先讲几个现象。第一个现象,大学里有个很热门的专业,很多学霸奔这个专业去,那就是金融专业。因为金融专业毕业后找工作,收入高。尤其是证券业,是典型的金领职业。所以高材生趋之若鹜。 哈佛、耶鲁、哥伦比亚这类顶级学校的毕业生,华尔街行业是他们的首选,因为起薪就非常高。中国目前也是这样,我相信找工作时能找到比这个行业收入更高的工作是不太容易的,当然,这两年互联网行业也可以,但证券业肯定是收入最高的行业之一。 1980年代后期,台湾股市繁荣,证券业兴旺发达,出首富、出暴发户,顶级聪明的人才涌进证券业。这很正常,哪个行业收入高人才就往哪个方向涌。1993年我南京大学毕业到深圳,进证券公司工作,那时候大陆证券人都羡慕和学习台湾证券业。 但是前两年我出差去台北,看报纸看到一条新闻,令我很感慨,新闻大标题写着:证券业已成为台湾十大Can业之一,哪个Can?悲惨的惨,惨业。现在台湾的年轻人找工作,据说是实在没地方去了才勉强去证券公司工作。 为什么?因为台湾的证券市场已经衰落了,很冷清,没多少交易量,而且台湾经济没有纵深腹地,股市很难再看到大牛市回春了。当年的盛况一去不返,金领职业就变成了惨业。 今天中国的金融业仍然是炙手可热的行业,但大家有没有想过十年后,会不会有哪天,也变成惨业了呢?说不准。 如果你把眼光放到未来15-20年的长周期来看,今天的金融热现象其实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第一,国家的总体发展方向是脱虚向实,实体经济是实,而金融是虚,再不搞脱虚向实,国家的经济就要发生危险了。想想看,如果大家都不去干实业、搞生产,倒倒钱、搞搞金融交易就能发财,我们的国家还能有前途吗?所以脱虚向实是必由之路。 第二,这么多年来,大量优秀人才都读金融专业,金融行业人才的供求关系是严重供过于求。 今天你毕业能进金融行业工作,说明你还是挺有竞争力的,胜出了。如果10年或者15年后,你35、40岁了,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自己处在了一个“惨业”当中,怎么办?那时候你再想转到一个热门行业,估计就很难了。因为那时候你已经是中年了,除了金融经验,你不会干别的,也很难再重新学习了。 我说这些话,并不是说我对金融业的未来发展有这么笃定的判断,这个我没把握,我不是神仙,也不是算命的,未必有这个远见。我只是想告诉大家一个观念:在你二十几岁到三十岁前后的时间里,你一定要思考未来中国社会将如何演变,从而根据这个演变来确定你个人的职业生涯和财富生涯。 简单来说,在你职业年龄的这个时间窗口,你要看到未来十年二十年的产业兴衰和社会变迁,如果你没这个眼光,你的职业选择可能是盲目的或者不自觉的。 2.今天的好生意,明天可能做不下去了 我来说第二个现象,汽车与出行。去年有个非常震撼的消息,不知道大家看到了没有,华尔街日报出了一个很刺激的新闻: 2018年无人驾驶汽车公司Waymo开始出租车商业化运营服务,最新估值1750亿美元,相当于传统汽车三巨头的市值之和。 要知道现在中国3500多家上市公司里,超过500亿人民币市值的公司才200多家,超过一千亿市值的就更少了,而这家Waymo公司最新估值1750亿美元,一万多亿人民币啊,这是一个令人震撼的数字。Waymo的估值,预示着无人驾驶时代的真正到来。 滴滴出行的老板程维说过一句话,我印象非常深,他说:以后,你如果听到一个朋友买了一辆私家车,你会觉得他很奇怪,就像今天听一个朋友说他买了一匹马。为什么?因为以后全部是智能出行了,人们不再需要私家车。如果谁家的车上还有个司机,那就更奇怪了,因为将来都是无人驾驶。 据说将来政府还可能立法,禁止人为开车,因为人为开车会疲劳、酒驾、情绪影响等,会发生交通事故,而无人驾驶安全度更高。 现在看来,关于汽车和出行,这是大趋势,必然走向。相应的,一系列与此相关的生意、职业,将来都要大变化。比如办驾校一直是个好生意,将来就会办不下去了,因为很少人需要考驾照。比如4S店、汽车维修和服务、汽车保险等等生意,都会变得面目全非。 移动互联网刚出现时,我就有预感,如果冒出一些人用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进入出租车行业,传统的出租车行业将被颠覆,传统的出租车行业一直靠牌照和管制赚取垄断利润,长期以来这是个难以撼动的好生意,移动互联网会把它搞掉。 果然,后来冒出了滴滴快的这类企业,出租车行业的垄断地位就被搞掉了,如果不是政府保护,滴滴这样的公司是会彻底颠覆掉出租车行业的。 社会的变化其实很快,十年时间就足以天翻地覆。证券业、汽车业、出行业是这样,其他行业未来又怎么可能不变呢?现在热衷的行业、生意和职业,未来会不会继续存在,都是一个问题。 3.行业的趋势决定了你未来的收入 我来说第三个现象,最近有消息说北京离婚率达到48%,是不是言过其实我不知道,反正现在离婚的人确实很多。2018年中国成年单身人口超过2.4亿,预计未来会达到4亿左右,现在越来越多的精英和高素质人才都不想结婚了,或者结了婚赶快离掉过单身日子。 这就造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消费现象:过去一年,天猫迷你款商品销售增速比普通款高出15%,迷你款微波炉销售增长了970%,宠物经济的规模接近2000亿了。单身生活,什么用品都仅需满足一个人的用量,所以迷你款就够了。 多说一句,目前如果要找一个百分之百看好、必然会增长的行业,那宠物行业必居其一,单身人士,宠物成为必需品。同理,为单身人群提供各种服务和产品的行业及相关职业,大趋势向好。 另一个我很看好的产业是养老。虽然目前做养老行业挣钱的不多,也非常辛苦,但15年之后,养老这个行业一定类似当年的寿险、保险行业一样非常火爆,从职业选择上讲,是很好的行业。 当然,与养老相关的不单是开养老院,我昨天看新闻,说上海、大连这些城市的老年大学特别火。以前我们讲入学难,说的是小孩入学难,但现在老年大学入学比小孩入学还难,有的老人排队排了五年都没轮到上老年大学。这是一个缩影,将来,与养老相关的事、相关的职业都会变的很好,不要把目光只局限在养老院上。 之前央视报道说,北京月嫂起薪是八千块,熟练的月嫂月薪两万五,而且提前半年预约才能排到队,否则没档期。说到这里,我也想问一下各位目前的薪资如何,一个985、211毕业的研究生,现在的起薪能不能达到这个标准?所以,能不能跟上社会的变化、行业的趋势,直接决定了你职业的收入水平。 总体来说,未来十年,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各种新科技,将聚变出全新的产业、全新的商业和全新的职业,在这个过程中,一批夕阳职业会衰败,一批朝阳职业会兴起,职场命运,财富丰瘠,首先系于此。 在你的职场第一个十年,什么是夕阳职业,什么是朝阳职业?这个判断,很重要。 2 35岁之前 你必须想清楚4个问题 讲完大的趋势,我们回过头再来探讨,职场的第一个十年到底该怎么过?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系统的思考过自己的职业,或者有没有考虑过究竟应该怎么思考职业?这是我总结的几点经验,希望大家听完后可以走出职业的迷茫期,把握住25岁到35岁这个重要的时间窗口。 1.了解社会、适应社会 在你们年轻的这个阶段,有一个任务就是要了解和适应社会。 我经常跟年轻人讲读书有一个危险,就是一口气读到博士,从高中、本科到研究生再到博士,一口气读下来,是不好的。等你博士毕业,基本上也在30岁附近了,你在书本和校园里一呆就呆了30年,想想看,你对社会还能有多少认识?你的视野已经局限在你所攻读的专业领域了,等你毕业时都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干这行。这是很可怕的。 读书要读读停停、停停读读,我自己是无意中这样读过来的。本科毕业后我去工作了两年,工作两年后我觉得不满意,然后就去考了南京大学的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去深圳工作了几年,然后去芝加哥留学了解了解美国,最后又到人民大学读了博士,最终了却了自己的学历心愿。 读读停停、停停读读的过程,使我两边不耽误,一边是增长知识、解决学历,一边是了解社会、了解职业。根据对社会对职业的了解,来调整和补充自己的学习。 当然,我这个观点,是针对文科说的。如果你学的是理工科,那就另说,比如学医的、搞科研的,你需要硕博连读,需要持续呆在实验室不受外界干扰,否则你很难在本专业里有突破和发展。 另外,我也希望大家大学毕业后不要选择留校工作,因为留校工作往往也就意味着你一辈子都要待在校园里,一生都走不出校门,那你还怎么去了解这个社会、了解其他职业? 所以,职场的第一个十年,哪怕你没升官、没发财甚至好像什么都没做成,但只要你明白了原来社会就是这么回事儿,知道了该怎么在这里面混,发现了原来还有这样的行业能让你在里面干,那你这个十年就不算白过,你做了你应该做的事,我觉得这也是年轻人第一个十年应该完成的刚性任务。 2.认识自己、调整自己、修理自己、磨炼自己 认识自己、调整自己、修理自己、磨炼自己,这几个字的道理大家都懂,但要真正做到,却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我已经是一个50几岁的人了,现在还经常修理自己,因为我经常能发现自己的毛病,而且有些毛病很顽固,修理了十年都没修理过来。 我有个非常好的企业家朋友,云南人,成就很大也非常有境界,他抽烟抽的厉害。有一次我说,你抽那么多烟干吗?戒了它吧。他不说话,我说你戒不了吧!他说我就没想戒,我想开了,想抽就抽吧,人生就这么活吧。 他说,想戒怎么会戒不了?一个男人,如果连烟都戒不了,还能干成啥事?这句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连烟都戒不掉,连游戏都戒不掉,连熬夜都戒不掉,连懒散都戒不掉,就这么一些很简单的事都做不到,那还谈什么追求成功? 但事实上,这些小事,确实很不容易做到。认识自己、调整自己和修理自己是非常难的事,比了解社会都难。如果你在调整自己、管理自己方面不当真,放任自己,那你就少扯谈什么人生追求和成功了。喜欢打游戏你就打吧,愿意喝王者农药就喝吧,总是懒散就由着自己的性子懒散去吧,玩一辈子玩到死拉倒。如果你真的是这么选择了,倒是可以,你想明白你的人生就是要这样,那没什么好说的。 所以,我希望大家在探讨成功前,首先要想一想该如何管理自己。李嘉诚说,很多人的人生失败,本质上是自我管理上的失败造成的。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是职场第一个十年的重要任务。 3.补课、补证、补学历 第一,你要补课,补你的知识。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个感觉,发现自己大学学的知识在工作中基本没用,一方面可能是你没有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另一方面是大学教学的知识跟实践脱节太远,所以工作后的第一个十年,需要补课,一定要把自己在职场能用的着的一系列专业、行业知识补上去。 第二,要补证。你想从事的职业都需要哪些证书,做律师要考司法考试,做会计师要考CPA,想从事基金业就要考基金从业资格,想做投行就要考保荐代表人,职场的前几年要把工作所需的证书补上。 第三,补学历。如果你的行业入门学历门槛很高,非要985硕士以上学历,那你就要考985硕士,甚至要考博士,当然学习的过程中也不要忘了你所需要的职业技能。 4.建立良好的工作生活形态 最后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就是工作十年左右时间,35岁之前,你要尽量解决基本生活问题,要有位子(职务)、票子(收入)、房子、车子,建立工作、婚姻和家庭生活的基本形态。 职场的第一个十年,在经济收入上,你最好要实现收支上的大体平衡,不要过度负债,否则债务和供房的压力,会让你变得急功近利,急于成功,心态和精神都可能变得扭曲。 总之,了解社会,修理自己,补课补证,位子票子,这4个方面的问题,是职场的第一个十年、大约35岁之前必须解决的。 3 人的一生有3次机会 最近的一次就是2019年 我先讲一个人,他叫周金涛,中信建投的首席经济学家,他在2015年12月份做过一场演讲,2016年3月又在上海清算所重新讲了12月那场演讲的PPT,后来整理成了一篇著名的文章,叫做“人生就是一场康波”。 这篇文章的观点后来红遍了整个资本市场,为什么?因为他的观点和预言,特别明确、锋利,而且都被后来发生的事实验证了,让人很震撼。 所谓康波,是前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在1925年提出的一个世界经济运动长周期规律,经济学上称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康波理论认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体系是以45-60年作为一个周期而循环波动的,随着生产和科技的演进,经济趋势通常会在45-60年的时间内发生一次由兴到衰的转变。具体的理论在这里我们就不展开了,大家只要知道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宏观经济理论或者说一个分析方法就行了。 周金涛作为经济学家,对康波周期很有领悟和心得,他把这个理论应用在分析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当中。在2015年12月的那次演讲中,他说我们处在这样的一个60年康波周期当中:1982-1990年是回升期;1991-2004年为繁荣期;2004-2015年是衰退期;2015年之后就进入到了本次康波的萧条期,这个阶段将会持续到2025年,也就是说未来十年,我们注定将在萧条中度过。在这个萧条期,房地产会转跌、互联网+的热潮会退去、全球资产价格全面回落。一个个都应验了。 2015年底,周金涛的原话,他说未来的4年里,2016年将是最好的年景,2018年到2019年将是康波周期的万劫不复之年,是六十年中最差的。现在就是2019年了,我们接下来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他说:“一个康波周期是60年,而每隔20年却会出现一个波动性的转折点,所以从我们工作开始算起,人的一生只有三次机会,只要抓住其中一次机会,至少可以成为中产,如果一次机会也没抓住,那么变富无望,终生贫穷。” 他说最近的3次机会是: 第一次机会是2008年,如果你在那时候买股票、买地产,现在肯定很富裕。 第二次是2019年,就是今年,因为今年会是历史上最低的低点,今年下半年所有的资产都有可能触底反弹。目前来看,会不会人为的延后或烫平了这个周期呢?还需要继续观察。 第三次是在2030年附近。 根据周金涛的观点,三次机会中我们每个人都能最少赶上两次,2019年和2030年附近。我希望你们都能抓住这个机会。 不过如果是投资股市的话,我想说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否则冒然入市,结果很可能就是“亲人两行泪”。 告诉你们个事实,如果你不是职业做证券的人,不是从事投资职业的人,你想通过炒股票赚钱,赢的概率很难超过20%,输的概率80%以上,不管行情好坏,你炒股票大概率是亏钱的,要不然怎么叫你“韭菜”?统计规律逃不出二八定律,炒股票,20%的人可能挣钱,80%的人要亏钱。你会是那20%吗?你指望一个80%概率要亏钱的事来让你发财致富吗? 大家别忘了周金涛是证券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他的服务对象,是机构投资者、职业投资者。你如果不是职业投资者,他所说的机会对你的适用性,你就要小心,应用之妙,存乎于心。 4 房价会大跌吗?或者继续涨? 钱和房子,是我们大多数人的一生中两个无法逃避的刚性需求,我称之为两个硬核刚需。钱的背后是金融问题,而房子的背后是房地产问题。我接下来就跟大家聊聊金融和房地产。 中国的金融和房地产,大趋势怎么看? 1.什么是金融? 首先讲个笑话,说有个人在美国上大学,选课时发现一门课叫“选择与未来”,便果断的选择了它,希望通过这门课来学习些人生的经验和智慧,指导自己的未来选择。然而上课后他发现不知所云,一点也听不懂,最主要的是老师讲的话题跟人生话题一点都不沾边。 为什么?因为这门课叫《Option and Future》,翻译过来是《期权与期货》,这是一门金融课程而不是什么选择与未来。他不懂金融专业术语,所以弄出了这样一个笑话。 我为什么讲这个笑话?我是想说,金融是什么,金融是一套自己的话语系统和知识体系,如果你不在这个圈子里,那套话语系统像是黑话,你听不懂。学习金融专业就是学习一套话语系统和知识体系,如果不了解这套话语系统,你就无法谈论金融话题。 那金融到底是个什么事呢?金融在经济运行系统里非常复杂,你很难一时半会说清楚,而且你终其一生研究这个事也未必能搞的明白,但金融其实也很简单,简单到就五件事: 第一,利率。利率是货币供应决定的,发多少钞票,市场上供应多少钱,有多少人需要资金,供求关系决定利率,利率是资金的价格。 第二,股票债券,即资本市场。 第三,期货,主要是大宗商品。 第四,汇率,外汇供求决定汇率,汇率是外汇的价格。 第五,房地产。以前是黄金和石油,现在主要是房地产,尤其在中国。 下面,再和大家讲讲中国金融体系的三大特点: 第一,银行系统庞大,资本市场很小,这是造成中国经济高杠杆系数运行的主要原因。 货币供应到银行,银行贷款给企业、给实体部门,都是贷款,结果高杠杆造成了整个中国经济在高杠杆和高风险系数上运行,这是中国经济非常大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必须靠金融改革。 第二,基于房地产金融。 中国所有的金融、所有的信用都是基于房地产抵押的,纯信用的贷款很少,中国的银行系统是基于房地产的。 第三,基于美元的外汇。 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外汇都是基于美元,否则没戏,虽然现在人民币好一点了,但整体上还是基于美元的外汇。 这五件事和三大特点决定着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三大方向: (1)扩大资本市场,增加直接融资,使中国经济总体去杠杆,风险系数降下来。 换句话说,在金融体系里,银行体系将来会保持稳定甚至慢性萎缩,资本市场体系、证券业,还是扩张的趋势。找金融工作的同学们注意啦,要尽量去资本市场体系找工作,次选银行系统。 (2)从基于房地产的金融过渡到基于产业结构效率的金融,从基于抵押的信用过渡到基于大数据的信用。 数据资产,成为金融业的核心资源和竞争力。 (3)人民币国际化,逐步成为世界各国储备货币。 2.怎么看待房地产? 讲完金融我们再来聊聊房地产, 大家先来看看下面这张图表。 美国、欧盟、日本都是成熟的、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它们的股票总市值和房产总市值,大致是相当的。假定这种状态是成熟的、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的正常态的话,那么我们可以推测,中国只要走市场经济道路,总是要不断地走向成熟的、发达的市场经济形态,最终会变得股票总市值和房产总市值,大致相当。 目前,中国的房产总市值65万亿美元,股票总市值6万亿美元。按上述推测,未来的趋势,无非是三个变化方向: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就是房地产不可能像过去15年那样狂飙突进了。总体上是放缓脚步、保持稳定,不可能再突飞猛进,而资本市场还大有增长空间。 当然,大家也不必为房地产下跌感到紧张。去年很多地产大佬来问我房地产会不会下跌、崩盘?我说你一万个放心,房地产不可能大跌更不可能崩盘。原因很明显,中国金融体系三大特点中的第二点决定了房地产不可能大跌,因为中国金融是基于房地产的金融,中国的银行体系,安危系于房地产价格。 如果中国房地产崩盘,中国银行体系就会跟着崩盘,进而整个中国金融体系都可能土崩瓦解,金融危机,就要大爆发。这种事怎么可能出现?这种事怎么可能允许出现?如果出现了,那就是“大地震”一样的天灾,人为控制不了的情况,那就另说。 所以,中国的房地产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房价长时间继续涨,很难;普遍大跌,更不可能。 5 可叹多少聪明人 一生没有做好一件事 社会底层出身的人,不成功就没有出路,所以人生的责任就是必须追求成功。我说人人都可以成功,你信不信? 做好一罐辣椒酱,你会不会?陶华碧专心致志做好辣椒酱,就成了老干妈,每年几十亿营业收入,几亿元的纯利。 做好一个火锅,你会不会?张勇专心致志做好普通口味的火锅,就成了海底捞,海底捞上市了,现在市值超过一千亿元。 做好一个鸭脖子,你会不会?绝味鸭脖现在市值100多亿元。 做好一个打火机,你会不会?普通打火机几块钱一个,ZIPPO打火机几千块一个,成为男人的至爱和标配。 做好一瓶酱油,你会不会?海天酱油,现在市值2000亿元。 做好寿司,你会不会?小野二郎终其一生,专心致志做寿司,做成了享誉世界的寿司之神。 做好避孕套,就成了杜蕾斯;做好棉衬衫,就成了香港溢达;做好运动服装的代工厂,就成了申洲国际,每年纯利润几十亿元,市值一千多亿元。 我想问问你们,你们上了名牌大学,受了高等教育,成了高素质人才,让你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做好一个产品、做好一个服务,你能不能做的好? 能做得好,就能成功。做不好,就别扯淡。 大家应该明白了,我说这些,就是想向你们传递一个道理:“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只要你能够倾一生的时光与精力,倾一生的思维与智慧,把一件事做到极致,那么你就能成功。可叹世上不知多少聪明人,一生没有做好一件事。 孟子和王阳明说:人人皆可成圣贤!如果有人跟你说“人人皆可成功”,你千万别把它当作庸俗的成功学,当然更不要把说者看作是孟子王阳明那样的圣贤。 清静一念,即刻就是菩提道场;你一正心,朗然见得成功之道。人人皆可成功,只是一个常识常理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