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立强:不仅是临床专家,更是科研带头人
钱立强,上海市胸科医院肿瘤外科专家,尤其擅长肺癌的外科治疗。钱立强医生近年来独⽴完成各种胸外科手术约1000台,先后主持和参与重大研究项目和科研基金项目数项,发表学术论文近二十篇,在肺癌诊治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虽然临床的努力让钱立强收获诸多赞誉,但他深知个人的力量有限,而科研成果能惠及或挽救无数生命。于是,在临床诊疗的同时,钱立强不遗余力地加强肿瘤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积极承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临床带教工作,致力于大力推进医学学科建设,努力补齐学科发展短板,并提高临床重点专科的医疗技术和科研水平。 钱立强认为,学科建设是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助推器”,也是群众“看好病”的保障和基础。钱立强医生严格执行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大力倡导肿瘤多学科协作,积极组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疑难病例的讨论,不断提高肿瘤临床诊疗技术。
“初出茅庐”的科研成就
早在2008年,钱立强便参与胸科医院谭强教授主持的“体内生物反应器”构建组织工程化气管项目。项目组提出了“体内生物反应器”的概念,将传统组织工程研究中相互分离的体外组织工程组织器官替代品(细胞-支架材料复合物)构建,和体内组织工程器官替代品融合再生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利用受体自身的再生能力促进其组织工程器官替代品的成熟,并在体外模型和动物实验模型上验证了其可行性和优越性,为解决组织工程化气管再血管化和再上皮化提出了新思路。本研究发现:人工血红蛋白(全氟溴烷乳剂,过氟化碳(PFC)的乳液)可提高灌注液内氧含量,进而在200微米厚的组织工程化气管上皮组织内提高10.34%的氧含量,而400微米厚的组织工程化上皮细胞提高3427.44%氧含量,将支持的组织生成厚度由原来的100微米,提高至200微米。本研究中,利用“生物反应器”构建组织工程化气管替代品可修复羊气管前壁4*2厘米缺损,包含完整上皮和软骨成分。证明了“体内生物反应器”持续营养灌注和软骨细胞再接种可促进组织工程化气管软骨形成。该项目于2010年通过验收,其中的“体内生物反应器”设计也已申请专利。 2015年,钱立强参与主持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工交叉基金”项目,课题为唾液和组织蛋白质组用于肺癌的早期诊断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钱立强表示,肺癌是我国的第一癌症,对其开展早期分子诊断研究意义重大。唾液诊断是一门新型的诊断技术,目前已经初步应用到肺癌的检测上。早期诊断是有效治疗肺癌的前提和关键,可显著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然而,如何精准发现早期癌症仍是肺癌诊断面临的重大挑战。项目结合临床非小细胞肺癌的微创手术,收集早期肺癌病人(I期)和正常对照样品。发展新方法去除唾液中的高丰度蛋白,采用液相色谱-质谱对临床样本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并初步验证相关生物标志物。对经过验证的早期肺癌生物标志物进行系统分析,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对重要蛋白进行研究,初步揭示早期肺癌唾液分子诊断机理。外泌体是生物体内细胞分泌产生的极小囊泡,是细胞与细胞间信号传导的重要信使,其在肺癌的诊断、评价以及治疗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基于唾液诊断的无创优势,唾液细胞外囊泡在未来有望用于癌症的特异性筛查和分子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不懈的职业追求
钱立强医生不仅拥有高超的医德医术,更在科研领域勤奋耕耘。十余年的行医时光里,他对每一位患者都尽心尽力,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在专业领域也坚持着自己的追求,创造着医学带给人们的奇迹。钱立强说,医学有时不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医生不止是一种职业,更是一项使命。带着这份初心,钱立强在肿瘤患者的治愈之路上不断努力着、探索着、奔跑着,患者康复后的笑容,也是对这位“抗癌卫士”的最大肯定。(文/胡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