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竹承韵:「例外」于世博演绎东方之美
前言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何为凝固的形制?何为流动的气韵?东方千年哲思的涟漪,在2025年日本大阪·关西世博会中国馆泛起新的波纹。作为 2025 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馆服指定合作品牌,「例外」以衣载道,让谦谦君子如竹的东方礼仪气度,流动于当代衣冠。
2025年4月13日,大阪世博会以“构想焕发生机的未来社会”为题叩响文明之门。中国馆以“中华书简”造型惊艳亮相,以竹简为形,融汉字书卷之美,尽显东方底蕴。
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开馆仪式现场
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出席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开馆仪式并致辞
中国馆政府总代表、中国贸促会副会长李庆霜主持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开馆仪式 作为东方美学的当代发现者,中国原创设计品牌例外(EXCEPTION de MIXMIND),将这一文化叙事延伸至服饰维度,为2025大阪世博会中国馆设计并定制馆服。创立于1996年的「例外」,作为中国现存时间最长、最成功的原创设计品牌,近30年织造之路,始终以东方文化为根基,见证中国时尚从觉醒到自信的转变历程。此次「例外」与中国馆的互动,既是以针线勾勒东方的世界观与生命观,由衣演绎礼仪之邦的气度,更让世界看见“另一种美”。
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先生(左四)、中国贸促会副会长李庆霜女士(左三) 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馆建筑概念设计方案总设计师崔愷先生(右二) 与例外/方所创始人毛继鸿先生(右一)合照
君子如竹,大国礼仪的当代性 作为2025 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馆服指定合作品牌,「例外」共鸣“竹”的风貌演绎当代仪礼,溯源北宋画家文同《墨竹图》的写意风骨,同时将唐代缭绫、汉服、马面裙等中国文化元素融入设计语汇,匠心出品中国馆馆服,通过着装礼仪,向世界来宾彰显当代中国的大国气度与谦和之仪。流动的竹韵,与中国馆建筑立面的竹简肌理交相辉映,亦回应了中国馆“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的世博命题。 馆服分为场馆工作人员制服和志愿者制服两类,皆以服饰语言呈现身份美学的当代表达。
中国馆工作人员穿着馆服亮相世博会 “缭绫”是「例外」“传袭再造”项目的标志性成果,通过现代工艺技术复刻失传千年的唐代缭绫,沿袭“紫地白描盘球绶带纹绫”构筑团窠纹,让千年流转的东方美学,在当代服饰中焕发出永恒的生命力。
唐代缭绫织法及纹样复原 缭绫团窠纹礼服套装,以对位剪裁的考究工艺和人文关怀,致敬“扎扎千声不盈尺”的古典织造精神。平驳领、弯刀袖、中式小弧衩等剪裁利落,缀以竹叶形丝巾,形塑外交仪态之庄重。
「例外」将竹的气韵化作衣间刺绣,自然色彩潜入当代剪裁,东方君子之风与当代设计之美在此融合。
(北宋)文同《墨竹图》 晴山绿礼服套装,青果领圆融沉稳,素雪白与晴山绿轻盈相和,素净如雨过天青,透出东方美学的静雅意蕴。平纹乱针绣竹纹潇洒舒朗,温敛如谦谦君子之貌,竹叶形立领暗合“以礼立世”的君子气节。源自汉服的连袖结构,举手投足间兼顾端方仪态与舒适体感。领间祥云扣与袖口钉珠遥相呼应,演绎云霭抚竹,放怀息心的诗境。
素雪白西装外套搭配青空蓝连衣裙,色泽清透如洗,传递舒雅亲和力,将马面裙的行云之韵注入剪裁,融东方含蓄之仪,亦赋轻盈稳健之步履。
男士西服套装通过色彩、领型与剪裁叙事,诠释多维的东方绅士品格。平驳领挺秀大气,青果领温润儒雅,传递修身立节、谦和守正的文化气度,深灰色沉淀稳重气场,深蓝调演绎干练格调。
志愿者制服的活力廓形,映衬年轻朝气。世博会中国馆标志“中国”二字悦目呈现,素雪白与中国红碰撞,举手投足间凝驻东方人的赤忱之心与澄澈襟怀。中国馆吉祥物熊猫悠悠印花,娇萌可爱,温和敦厚,是亲仁善邻,讲信修睦的中国文化符号 传递中国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全球各国共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的美好愿景。
传袭再造,中国设计的文化使命 本次中国馆馆服由株洲服饰产业联合会承制。「例外」与株洲服饰产业联合会深度融合设计美学与智能制造,以产业链创新重塑中国服饰的文化表达,在产业高质量发展浪潮中构筑起文化传承的立体坐标。 中国馆馆服的呈现,既是「例外」近三十年织造精神的延续,亦是「传袭再造」设计理念的实践。将历史美学的隽永刻痕融入当代时尚,用行动诠释对文化传承的担当。从牦牛绒、微羊毛、草木染到柞蚕丝的生态探索,皆以自然之力重构材质语言;苗族民艺的当代创新,宋代美学的风雅气韵,女书符号的独立精神,敦煌绚丽厚积的艺术转化到千年缭绫的芳踪再现……通过解构传统元素融入当代设计,以自然主义与简约主义承载人文厚度,以“慢”制“快”,在效率至上的时代重构“奢侈”的定义。
共生共长,东方美学的全球叙事
「例外」以服装为纽带,持续向世界输出具有当代精神的中国美学体系,让中国设计实现从“符号输出”到“价值共鸣”的跨越。正如「例外」创始人毛继鸿先生所言:“我们与这一代服装人和设计师共同怀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即希望在未来世界的生活方式中融入中国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和审美观,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精神,打造出具有我们当代精神的产品和品牌。” 尾声 真正的可持续未来,必是科技之真、人文之善、设计之美交织的诗篇。 站在技术与文化交织的新时代,即将而立之年的「例外」将以长期主义的笃定,把织造精神转化为文明互鉴的世界表达。以深植文化根脉的自信构筑自由精神场域,在设计中淬炼出超越时代的先锋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