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企经济网
   

新人限时福利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即将施行,行业将如何变革?
2025-04-02 18:16:16 来源: 浏览:20

摘要:静脉识别等新型生物识别技术正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日,国家有关部门连续发布有关人脸识别安全管理、个人信息保护的规章办法,释放出要提高各领域安全治理水平的强烈信号。

先是3月2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信办)、公安部联合公布《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3月28日,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又发布了《关于开展2025年个人信息保护系列专项行动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从《办法》到《公告》,可以看出监管的多种升级趋势:一方面,安全治理维度正在转向“技术+场景+数据”的全要素覆盖;另一方面,法治化进程显著提速,相关规定条款与《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形成有效衔接,促使相关企业要遵照法律规定,采取数据加密、安全审计、访问控制、授权管理、入侵检测和防御等措施保护人脸信息安全。

《办法》是以2023年8月发布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为基础,经过1年多的公开征求意见,修订完善而成。对比征求意见稿,《办法》正式稿的修改,在聚焦特殊对象、核心场景(如残疾人、未成年人、私密空间)、优化监管效率(提高备案门槛、简化处罚条款)和强化技术规范(加密存储、匿名化处理)等方面都有修改,这也体现出《办法》“精准监管”和“平衡安全与发展”的治理思路。

关于人脸识别缩小适用范围、“最小必要原则”等方面,网信办有关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做了补充解释:

实现相同目的或者达到同等业务要求,存在其他非人脸识别技术方式的,不得将人脸识别技术作为唯一验证方式。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办理业务、提升服务质量等为由,误导、欺诈、胁迫个人接受人脸识别技术验证个人身份。

有关负责人还强调,在公共场所安装人脸识别设备,应当为维护公共安全所必需,依法合理确定人脸信息采集区域,并设置显著提示标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宾馆客房、公共浴室、公共更衣室、公共卫生间等公共场所中的私密空间内部安装人脸识别设备。

针对公共场所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人脸识别信息问题,《公告》也再次强调,将聚焦交通运输、住宿旅游、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物流商贸、休闲娱乐等公共场所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但未履行单独或书面告知同意等法律义务、未设置显著提示标识、未采取加密等严格保护措施、以及未依法开展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等问题开展治理。

《公告》还指出,通过暗网电报等境外渠道以及境内渠道违规售卖公民个人信息,以及个人信息泄露或被攻击窃取等违法犯罪案件开展治理。

《办法》与《公告》,是行业内顶尖专家经过多年的调研、讨论并与各方沟通、修改而成,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强制刷脸等问题都有了明确的规定。那么,在政策规范引导下,生物识别行业如何跟进最新政策,并做出正确选择呢?

1静脉识别技术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办法》《公告》的实施将深刻影响生物识别行业,并推动行业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当然,传统生物识别技术依然在部分场景下有其优势,《办法》对于技术研发也没有限制,第二条就指出“为从事人脸识别技术研发、算法训练活动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的,不适用本办法的规定”。

显性生物特征存在易被窃取和复制、隐私泄露风险。在人脸识别技术受到严格监管的背景下,更多新型生物识别技术有望迎来爆发式发展机遇。特别是静脉识别技术,作为一种通过捕捉人体皮下静脉血管脉络分布特征来进行身份识别的生物识别技术,具有隐私保护更好、不易泄露、难以被伪造或复制等多种优点。

静脉识别不仅具有高安全性与防伪性的特点,还具有高准确性(个人的静脉分布具有高度的独特性,不同人之间的重复概率极低)、高稳定性(皮肤干燥、湿润、磨损、污垢均不会影响识别效果)、非接触性(掌静脉识别避免用户与设备的直接接触,降低病毒细菌交叉感染风险)等。

《办法》在条文上非常细致,考虑了很多方面。比如,《办法》第六条提出“基于个人同意处理人脸信息的,个人有权撤回同意,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提供便捷的撤回同意的方式。”这也为《办法》出台前,一些个人用户与某些机构签订同意授权人脸信息处理的,一个撤回同意的合法机会。比如一些会员店强制会员必须绑定人脸识别,此前一些用户虽然签署了同意,但并非自己的真实意愿,现在也有了更正的机会。对于仓储会员店来说,也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在人脸识别之外寻找更为合适的身份识别方案。

《办法》强调的在存在其他非人脸识别技术方式的情况下,不得将其作为唯一的验证方式,无疑为静脉识别等更多新型生物识别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圣点科技,为用户提供行业领先的多场景静脉识别解决方案

《办法》《公告》的出台,也意味着我国生物识别技术将走向规范化治理阶段。作为静脉识别国内领军企业,从2011年成立起,圣点科技就注重合规化发展,注重用户隐私保护,并在众多场景的落地中收获了用户认可。

比如,在金融、信创、安防、零售、交通运输、汽车、智慧医疗、智慧城市与智慧政务、智能家居与消费电子等多场景中,圣点科技均有实际落地案例。比如,在交通运输领域,已经落地铁路站车无感支付、智能汽车无钥匙进入和身份识别等场景。

据《2024-2025全球智能门锁行业白皮书》《2024中国智能锁白皮书》行业两大权威白皮书显示,圣点科技在2024年以134万套指静脉模组的出货量占据69.7%的市场份额;同时在掌静脉模组领域交付30万套产品,市场占有率达42.8%,巩固了圣点科技作为全球静脉识别技术引领者的龙头地位。

圣点科技静脉识别产品系列

多家银行、机构、园区、智能锁品牌都与圣点科技深度合作,不断推进静脉识别技术深入千行百业。随着《办法》的实施,静脉识别技术将在更多领域迎来广泛应用,并有望在一些新兴领域如元宇宙身份认证、无创血糖监测等方面展现潜力。

《办法》强调非唯一验证原则,并对人脸信息的采集和存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管是升级替换还是互补,都存在市场机会。比如金融机构既可以采用静脉识别等安全性更高的生物识别技术,也可以将人脸识别与静脉识别等其他身份验证方式相结合,构建多模态认证体系。

多模态生物识别技术已经在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通过整合多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可以取长补短,提高身份验证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无论是多模态生物识别还是静脉识别,圣点科技均在算法、产品、落地案例上具有行业领先性。

可以预见,在《办法》《公告》的推动下,生物识别行业将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且不限于静脉识别,各种生物识别技术包括人脸识别,都将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发挥作用。圣点科技也将继续发挥行业领军作用,深刻落实《办法》《公告》精神,在合规框架下,加速技术迭代与场景创新,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放心便捷的使用体验,让静脉识别等新型生物识别技术成为数字时代的“信任基石”。

Tags:《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 即将 施行 行业 如何 变革 发布者:大大的传媒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良心揭露柿饼市场惊天骗局!亲赴产地,发现富平柿饼真相! 下一篇临海华仁医院:守护健康,铸就医..
热门推荐

推荐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