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打造双循环下的经济“硬实力”
2022年9月7-8日,由FOFWEEKLY、厦门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主办,建发集团、金圆集团、厦门国际银行联合主办,福建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厦门市国资委、厦门市会议展览局支持的「第四届中国母基金峰会暨第三届鹭江创投论坛」在厦门香格里拉大酒店举办。峰会携手知名母基金与机构LP、产业集团再次齐聚厦门,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与中国股权投资行业,共同开启大国周期下的资本变革。 9月8日上午,峰会平行论坛-硬科技投资论坛同期举行。当前,科技创新成为重点投资方向,资本助力科技发展,引领创新趋势进一步提升,铸就新的时代机遇。该论坛集中探讨了不同领域的硬科技创新趋势,以及股权投资如何促进硬科技产业协同发展、助力技术成果落地等核心问题。
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眭国瑜 厦门火炬高新区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近年来高新区引进了宁德时代等一大批百亿量级的项目;组建了总规模30亿元的火炬高新区产业引导基金。 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眭国瑜表示,截止目前,通过高新区产业引导基金批复的子基金共8只,总规模超160亿元。通过基金引进的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超过了130亿元。火炬高新区始终聚焦硬科技,服务硬科技,通过基金与产业的结合,不断推进高新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发展。近几年高新区更加重视基金项目落地,划定区域,出台政策,以基金招商带动产业招商。
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政府常务副区长肖峰 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政府常务副区长肖峰介绍,集美是跨岛发展战略的先行者、排头兵,2021年集美经济总量接近900亿。当前集美正立足打造区域创新中心,致力于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创意、智能制造、新材料与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此外,集美刚刚发布了新的股权投资扶持政策,希望以更大的力度激发金融市场活力,更好的服务基金、服务产业发展。
火炬产投执行董事付嘉玲 火炬产投执行董事付嘉玲在政策解读中提到:厦门火炬高新区作为厦门硬科技发展的主要承载地,当前主抓的两件事就是招商引资与企业服务,并从产业发展情况、政策支持、政府引导基金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火炬高新区的发展现状、产业与营商环境等。此外,付嘉玲还介绍了高新区在新能源、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两条重要产业链上的布局,以及高新区产业基金的规模、特色等。
集美产投投资部总经理王金伟 集美产投投资部总经理王金伟则提出基金是支持实体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目前集美区产业引导基金已经设立了28只,总规模大概566亿元。王金伟详细解读了集美区的私募基金相关政策。他表示集美区在杏林湾打造基金聚集区,在政策、配套、服务三方面,为基金落地提供支持。
方广资本创始合伙人洪天峰 主题演讲环节,方广资本创始合伙人洪天峰在《硬科技创新者的大航海时代》的分享中明确了“IT创新加速造就了新时代的科技巨头,IT仍是技术创新的核心区域”这一核心观点。他认为中国发展IT产业有得天独厚的要素竞争优势,包括资金、人才、市场和产业链配套四个方面。当前全球IT产业链和价值链持续向中国转移,而IT技术的8大技术能力要素——计算、连接、存储、感知、数据、智能、安全和交互也展现出巨大的发展前景,“我们身处硬科技创新者的大航海时代,无论是投资还是创业都是长期的事情,一个组织要想取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一套可重复、可积累、可持续改进的组织体系,以确定的规则应对结果的不确定和未来的不确定性。” 在圆桌环节,“硬科技时代的产业协同发展之路”及“硬科技时代的创新与变革”两场讨论都贡献了满满的干货。
其中,《硬科技时代的产业协同发展之路》圆桌由联和资本董事长黄国谦主持,沃衍资本合伙人金鼎、君实资产总经理郎朗、橡果资本管理合伙人任鹏、远瞻资本合伙人秦岗、张家港产业资本投资公司副总经理高彦探讨了如何在异常复杂的全球环境下布局硬科技产业链并推动和促进产业链协同等核心问题。 嘉宾认为,在当今大变局之下,科技创新是价值链整合、产业变革的必备要素,包含着巨大的投资机会,股权投资也会帮助科技企业实现快速的转型。现在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已经或正在涌入硬科技赛道,竞争更加激烈,对GP的专业度和服务水准要求更高。投资要以终局思维来看现状,以场景为考量,服务LP与被投企业,组建产业发展联盟,推动实现产业链的融合互动,实现产业资源的赋能,让专业技术尽快成熟落地,完成商业化应用。
临芯投资董事长李亚军、川流投资管理合伙人时雪松、精确资本合伙人王佳、复星集团科创合伙人唐绍媛共同出席了圆桌《硬科技时代的创新与变革》,圆桌由厦门建发新兴产业投资公司副总经理、先进制造部负责人李岩主持。 几位嘉宾表示,当前硬科技投资的逻辑正在发生变化。从资源型产业、房地产、工业化、互联网到硬科技,投资迎来了第五波浪潮,是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状态相匹配的。当下,我们更需要做一些自主创新的事情,实现芯片、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高端科技的本土化发展,专注并深挖赛道,构建产业生态,才能更好地把握机会,穿越周期。同时机构要更有耐心,在早期给企业更强的包容度,帮助和陪伴优秀的硬科技企业成长。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双循环的发展格局,硬科技进一步发展是支撑国内大循环的关键因素,也是参与国外大循环的重要实力来源,对我国突破技术封锁、实现自主创新、提高全球地位具有更重要的战略意义。技术创新、科技发展不仅是国家战略发展的方向,也是机构寻找增长点的必要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