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晔晔:钢琴教学与音乐素质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者
纪晔晔,上海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钢琴专业副教授、上海音乐家协会会员,在钢琴演奏与教学、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研究领域造诣颇深,曾在国内重要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获得上海市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专项基金,并且被授予“上海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称号。长期从事钢琴演奏教学的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纪晔晔取得了一系列优秀的教学成果与学术成果,对中国钢琴演奏教学与音乐素质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持续的推动作用。
专注于音乐与钢琴演奏教学,学术研究成果丰硕 自2004年加入上海大学音乐学院以来,纪晔晔一直积极投身于钢琴演奏教学及其学术研究,目前担任音乐学院副院长、钢琴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讲授钢琴演奏、钢琴艺术史等课程,并分管学院的招生和教学工作。
在此期间,纪晔晔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并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十余篇论文,在钢琴演奏教学与音乐素质教育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发表的论文包括《高师钢琴集体课教学研究》、《高师钢琴集体课教学方法探索》、《钢琴集体课的心理学基础研究》、《怡情益智 回归自然——从电影 在纪晔晔于2012年发表的《“聆听”、“欣赏”、“鉴赏”——不同层次的音乐欣赏课程教学诌议》论文中,她指出“音乐”虽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但如何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层次,并从理论上对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予以理论界定,却很少有人提及。纪晔晔在文中则针对不同层次的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及其现状指出了其中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中国音乐欣赏课程设计的进步与改善有着一定的借鉴价值。 作为主要编撰人员,纪晔晔还参加了《音乐大师与经典名作》的教材编写。纪晔晔认为 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在于塑造人的精神品格,它旨在建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和完善人格。因此,这本教材是一本集知识性、趣味性、通俗性为一体的音乐欣赏读本,全书以十位不同时期的音乐家为脉络,以“人物”和“作品”为主轴,以时代背景、人物概述、艺术风格、作品解说为展开内容,融会贯通了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20世纪音乐文化的一些概况,深入浅出地将十位音乐大师各自的传奇一生和他们的生命体验、艺术情感,融入到对这些艺术作品的诠释中。 潜心钻研课程设计,教学项目屡屡获奖 怀着对教育的热忱,纪晔晔在投身于学术研究的同时,也一直尝试课程改革,并带着自己的教育理想与抱负进行课程设计。其中,纪晔晔所参与的《“音乐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之改革与实践》,荣获“2017年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以及“2017年上海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作为上海市教育领域政府类最高奖励,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由上海市人民政府设立,每四年评选一次,是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集中检阅和展示,因此,纪晔晔的此次获奖也证明了她在教学领域的突出成绩。同时,纪晔晔参与的另一项《钢琴演奏课的多元化教学与艺术实践》也荣获“2017年上海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担任钢琴专业老师十余年,纪晔晔一直用心钻研课程设计,力求创新,致力于推动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人格培养。由纪晔晔参与的课程团队所打造的《音乐文献阅读》成功获批“上海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上海大学重点课程”,录制的课程专题“《诗经》中的音乐珍存”微课获评上海大学第⼆届课程思政微课大赛二等奖,并入选2019年度上海大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她表示,该课程旨在通过对中外经典音乐文献的研读,提升学生理解和演绎中外经典艺术作品的能力,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魅力,感悟中华文化之精髓,引发学生对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值得一提的是,《音乐文献阅读》在课程设计极具创新与特色。课程会结合时事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提升中外经典音乐文献专题研读的比例,增强内容的实时性、实践性、专业性、趣味性。例如,以敦煌莫⾼窟壁画中的乐器以及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的书卷《敦煌曲谱》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乐谱的年代来源的考证,对该乐谱的研究现状的梳理,对乐谱展开研究,在研读图谱及文本文献的基础上,力图还原古曲的原貌,并组织学生对该经典敦煌古乐作品的排演,还原有声的古代经典文献。在课外,还会带领学生参观东方乐器博物馆,研习敦煌古乐,对相关音乐学专家进行采访,并组织交流会分享心得体会。为了增加课程的实践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纪晔晔选择让课程采用课堂研讨、艺术表演实践和线上教学互动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也取得了良好的课堂反馈。 在上海大学音乐学院任教多年,纪晔晔一直专注于中国钢琴演奏教学与音乐素质教育的研究与教学,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她也将持续创新性教学研究,突破现有的教学现状,继续为钢琴教学和音乐素质教育质量的改善做出积极的贡献。(文/宏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