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南海峡两岸集团金融实践:破失衡困局 铸普惠根基
2025-03-27 20:58:45
来源:云掌财经
浏览:20次
在中国金融资源区域分布不均的背景下,中小微企业长期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数据显示,全国近6000家小额贷款公司中,能有效服务基层的机构仍显不足,农村及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远未被满足。海南海峡两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峡两岸集团”)以海南自贸港为支点,通过创新业务模式、整合两岸资源、转化政策红利,探索出一条破解金融资源失衡的新路径,为中小微企业及乡村振兴注入动能。
破局之道:下沉服务与双轨模式中国金融市场长期存在“大企业挤占资源、中小微企业边缘化”的结构性矛盾。以海南为例,农业贡献全省约20%的GDP,承载40%的农村人口,但传统金融机构对农业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仍不足。 海峡两岸集团将服务重心下沉至县域经济与乡村产业,创新推出“股权合资+债权合作”双轨模式,为1000万至3亿元的中小项目提供灵活融资方案,覆盖农业种植、水产养殖、新能源开发等领域。这一模式不仅缓解了企业融资压力,还通过资金与资源的深度绑定,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两岸协同:技术赋能金融创新依托琼台合作优势,海峡两岸集团引入台湾先进的金融服务理念与风险评估技术,构建了一套动态信用评价体系。与传统银行依赖抵押担保不同,该体系更注重企业的实际经营能力与项目潜力,通过动态调整风险权重,将“机会性产业”转化为普惠性投资标的。 例如,在海南某生态农业项目中,集团通过数据分析模型评估企业现金流和市场需求,最终以债权合作方式提供低成本资金,帮助项目快速落地并实现盈利。这种技术驱动的风控模式,既降低了融资门槛,又保障了资金安全。 政策红利驱动普惠金融深化海南自贸港的政策优势为金融创新提供了试验田。海峡两岸集团积极参与“优化营商环境清障护航专项行动”,通过“纪企直通车”机制与“码上监督”平台,推动惠企政策高效落地。 在政策引导下,集团将自贸港的税收优惠、跨境资金流动便利等红利转化为普惠工具。例如,开发绿色信贷产品支持生态农业,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农产品溯源体系,提升产业链信用等级。此外,借助海南59国免签政策,集团探索乡村文旅与跨境消费金融结合,吸引国际资本参与本土产业升级。 数字金融与人才生态布局随着自贸港封关运作临近,海峡两岸集团加速布局数字金融与跨境服务。一方面,通过数字平台实现中小微企业融资线上化,缩短审批周期;另一方面,设立“乡建乡创研修营”,培育本土金融与产业复合型人才,构建“引智入琼+本土孵化”的双轨人才生态。 集团的目标不仅是填补海南金融服务的空白,更希望通过制度创新与技术输出,为全国金融资源均衡配置提供可复制的“海南方案”。 从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局到赋能乡村振兴,海峡两岸集团的实践表明,金融资源均衡配置的关键在于以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通过下沉服务、技术赋能、政策协同,金融才能真正成为实体经济的血脉,而非少数主体的特权。未来,这一模式或将为全国普惠金融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