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文化叙事空间,映照城市人文美学
2024-09-03 11:03:54
来源:云掌财经
浏览:20次
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钢筋水泥的混合空间和普遍雷同的单调空间占据多数。不可否认,它们在城市的功能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追求城市现代化的道路上,在平衡城市动能与生活品质的愿景下,人文关怀与文化内核仍是关键一环,关乎着公共利益的实现、城市文化身份的认同、城市更新转型的方向等,且能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构筑文化叙事空间对塑造城市人文美学有多方面的意义。它能有效将城市历史文化元素、当代发展特征、市民生活需求融入城市微观及宏观的空间规划中,并用空间讲好故事,通过多元的文化叙事空间来体现城市人文之美与独特风采。 让承载文化的物质空间转变为叙述文化的故事场域,从而编织出可触可感、立体多维的城市文化景观,得以丰富人民大众的精神需求,加强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并促进城市文化的非言语性国际传播。 文化叙事空间这一说法并非舶来的观念,也不是突现的理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无形者心也,有象者物也;无形者易忘,有象者恒识”,便体现了有形空间对传达文化的重要作用。且有不少耳熟能详的文化叙事空间案例,如古时坊市内,以多元空间见烟火人间,以文化叙事引导活力与秩序的统一;如苏州园林中,以多维复合的景观见意境生趣,以空间叙事诠释雅正幽静的文化内涵与精神气质。而在如今的城市空间规划中,文化叙事空间的应用领域会更加多元,更具有层次性,同时也需要注意循序渐进、均衡发展。 贴近市民的现实生活,存真心动人心,是文化叙事空间满足大众的物质需要与精神娱乐追求的重要要求。例如,当市民的购物场所被数字化交易方式充斥后,购物中的文化体验与交易中的人际互动被大幅削弱。通过打造怀旧式和趣味性的文化叙事空间,增添购物活动中的烟火气息,提高城市生活的幸福感与亲切感。实体交易不再是二维码与电子音的程序化步骤,而是门店故事的实体化、个性化呈现,是生活商品与生活记忆的密切融合,是智慧城市与人文城市的齐步前行,这能让市民拥有移步换景的惊喜邂逅与对城市文化的情感归属。再如城市图书馆、博物馆、社区书房等关乎公共文化需求的空间,可以利用文化叙事将静态场所变为动态的学习空间,为市民思考创作、交流互动提供双向的平台。具体做法有提供优秀传统文化的体验空间、文化讲座与阅读接龙的交流空间、运用城市特色文化资源的景观空间等,进而更好地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从劝服式的被动学习,到体验式的潜移默化,再到心生热爱的主动参与。 做到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是利用文化叙事空间发掘城市文化内涵的有效方式。在改造城市风貌的同时,融合既有文化特点,保留原有的风情与气息;在唤醒城市文化基因的同时,赋予空间新的功能与情感,适应城市发展现状。设计生动立体的城市文化展厅,既要深耕细节化的内容、流线化的叙事,又要以小见大,以个人光阴见时代变迁,以伟大奋斗见民族精神,以城市发展历程见美好生活蓝图。搭建更互动、更创新的文旅空间,运用城市各类文化元素,做到文化叙事有渊源,整体空间有逻辑。如武汉平和打包厂的现代化改造,以工业遗产的叙事空间保留城市记忆,以创意集市、文化工作坊、艺术体验馆等多种形式促进城市更新。如深圳的南头古城,以历史文化街区搭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桥梁,既有历久弥新的韵味,又有大量多元创新的载体,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打卡。 结合城市自然景观,融合生态观念与可持续思想,是文化叙事空间在绿色发展领域的具体要求。发挥主题绿道对城市碎片化区域的连接作用,实现城市公园对满足全年龄段健康生活需求的实际功能,增强山林湖川既作为城市文化的象征符号,亦作为自然疗愈空间的文旅体验。用创意式的互动灯光、打卡式的艺术装置,趣味性的文化景观加强参与感,打造具有独特氛围的城市生态空间,也使绿色环保思想在行动中内化于心。 辩证来看,构筑文化叙事空间应避免陷入消费主义与享乐主义的误区,要以人本主义精神为先,融入更多符合大众审美与利益的创意;应避免脱离环境与单独规划,要提高文化空间的整体性与综合性。如此才能汇聚对城市身份的归属感、增进城市生活的幸福感、激发城市文化的生命力、强化对城市精神的认同感,形成有序协调、美观和谐、生态宜居的城市空间,且令个人追求与城市文化共振,更好地找到自身定位与发展方向,进而反哺城市的现代化发展。(王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