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席共议,浮梁乡村振兴扎实推进
乡村振兴,方兴未艾。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委在年初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中提出: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探索实施“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建设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人才库。而这项制度的推出正是以江西景德镇浮梁县与清华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共同探索的“乡创特派员”制度为蓝本。浮梁的先行先试自2020年伊始,以“一村一员”方式招募选聘出两批共37位乡创特派员开展实践。如今,浮梁“乡创特派员”制度已实施两年,并入选2022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将于9月14日作为参展项目亮相。 8月29日,“2022乡创沙龙-乡创特派员联席恳谈”活动由浮梁县委组织部和浮梁乡创学院共同举行。浮梁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天才,副县长谢杰莅临会议,并进行了交流发言。县委组织部、农业农村局、文广新旅局、乡村振兴局、发改委、自规局、住建局、交运局和供电公司等县直部门有关同志,湘湖镇、鹅湖镇、瑶里镇、浮梁镇、寿安镇、江村乡等乡村有关同志出席恳谈交流会。 此次恳谈交流会特别选在湘湖镇北安曹村乡创特派员盛巧荣的玄鹿乡村文化艺术田园综合体项目基地举行,由浮梁乡创学院副院长洪涛主持,出席会议的有盛巧荣、徐英、胡荣华、陈永喜、杨拥军、许晓龙、孔维胜、汪军8位特派员。浮梁乡创学院副院长王俊表示,这次会议是落实浮梁县委县政府关于“建立乡创工作联席恳谈机制”的有效实践,旨在进一步加强县委县政府与特派员群体之间的有效连接与沟通。 恳谈环节由浮梁乡创学院首席专家沙垚主持引导,特派员首先逐一汇报项目进展。其中,作为陶瓷艺术家的特派员盛巧荣表示,以陶瓷文化艺术与田园文旅相结合的玄鹿综合体模式,通过为在地注入文化内容、带动村民就业、提升经济发展等方式,在北安曹村取得了实质的带动效果,今年暑假该村已成为重要的研学地。他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特派工作,将北安曹村打造为具有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引导和鼓舞更多年轻人进入村庄,甚至在乡村创业。 庆贺喜人进展的同时,交流会重点关注如何帮助浮梁乡村和特派员群体持续发展与成长。乡创特派员们提出了在各自项目推进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对此,县直有关部门同志现场办公,就特派员们谈及的道路交通、供水供电、建设审批等各类问题和难点,给予了针对性解答并对后续工作作出了对接安排,为浮梁乡创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如同种庄稼,既要锄草,也要施肥,乡创既需直面问题,也需吸收营养。浮梁乡创学院特别邀请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助理、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乡村文化创意分会执行秘书长黄彬彬,原乡映客创始人李燕宁出席交流会,进行主题分享。 黄彬彬从个人的生活和求学经历出发,讲述了自己与乡村的关系和在乡村的实践。在导师向勇教授的引领中,她和团队在四川大巴山南麓的白马镇毕城村开展乡创实验,将原本基础设施薄弱、传统文化缺失、空心化且业态单一的小山村,改造为具有公共文化交流、研学创作、休闲居住等多重功能的花田间国际乡村创客营地。结合在大巴山的实践,黄彬彬阐释了白马花田社“文化连接、创意赋能、价值共生”的核心乡创理念,即以社区营造、场景营造和事件营造等方法,推动实现乡村产业经济可持续运营和公共文化效益提升的目标。 仅有短时的营造是不够的,形成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模式、真正实现有效衔接,乡村需要长效运营模式。黄彬彬认为乡村运营的本质是运营城乡关系,目标是促成“小农振兴”。她表示生产属于城市,而生活属于乡村。通过整合闲置资产、创造需求空间,优化小农模式的生产效率,并依托乡村主体,以运营思维进行乡村建设,重视和发挥小农模式中人与土地的天然共生关系及乡村人的价值,在后台打造乡村生活方式与产品,形成乡村新的外观形态和经济形态,搭配前台的城市端营销宣传进行运营,能够在留住绿水青山和乡愁记忆的同时,解决城市发展带来的民生问题,为乡村找到市场位置,实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新的城乡关系是乡村振兴进程中,绕不开的话题。乡村与城市的连接方式是复杂的,作为新型生活空间的样态也是多元的。李燕宁在分享中介绍了一种力图促进城乡人才流动的模式——“数字游民”计划。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社会空间和人类生活变得高度数字化,不断衍化的科技及其催生出的新型业态一步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疫情的出现和持续更是加速了去中心化工作模式的普及。“数字游民”正是这样一群拥抱科技发展和时代趋势的现代游牧者,倡导“到美好的地方生活,在快乐的地方工作,去有趣的地方旅行,与未知的朋友相遇”,全球规模不断扩大,预计在2035年将达到20亿人。 人是一切发展的源头活水。原乡映客希望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建构一道“传送门”,将城市中的人才送往乡村,成为新乡民、新农人。千姿万态的乡村为数字游民群体提供空间,而这群来自各行各业的当代“牧民”则会为乡村创新发展带来新的动能。 百年乡建历程沉淀出了丰富的方法与经验,进入新阶段,浮梁县从组织和人才角度进行创新,实施“乡创特派员”制度,是发挥中间社会组织力量,将自上而下的引导扶持与自下而上的自然生长有机结合。为了实现振兴,乡创人们正从各自的内心出发,穿越未知去探索新模式,并在开辟新路径的过程中真诚地面对问题,以实事求是和开放包容的心态,躬身参与乡村的整体性创新发展。相信,作为“乡创特派员”和“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起点的浮梁,将会成为中国乡创的发源地和高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