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专创融合 成大双创学院“上新”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 2015年,在探索适应城市型综合大学发展的学生创新创业培育模式背景下,成都大学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以下简称双创学院)。经过8年探索与实践,双创学院目前拥有以国家众创空间——成都大学CC空间为代表的双创载体16个,培育本科生创办企业163家,产值累计达1亿元,5家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创业项目入选教育部思政司重点扶贫案例,2人获评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百强,3人入选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典型。
成都大学CC空间 加强顶层设计,健全保障体系 2022年,在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下,成都大学积极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3月出台了《成都大学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行动计划2022—2025》(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旨在以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实施“思创融合”“专创融合”“产创融合”“科创融合”创新创业专项建设,构建多元协同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升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双创能力,激发学生双创活力。 注重专创融合,完善双创课程体系 至此,双创学院也开启了全新的阶段,创新创业工作进入深耕细作。 为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落地生根。双创学院以师资队伍和课程设计为重点,着力建设成都大学创新创业高地;融入学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全过程,厚植积极进取的校园双创文化,为“专创融合”课程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成都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陈烈介绍说,行动计划为期四年,针对课程、项目、双创载体、实践基地进行立项建设,每一年根据当年的情况滚动立项。本次“专创融合”创新创业示范课程立项86门。届时,课程全部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首批立项课程将在今年秋季学期开课。 提到“专创融合”很多人会认为就是立足于某一门专业课程,再添加双创的要素,而这样往往会“专而不通”“专而不创”,处于纸上谈兵的状态。陈烈表示:成都大学的“专创融合”课程既要有专业课的特征也要有双创教育的结果性导向,所以必须要集群化发展与整体性的推进。 搭建多元平台,锤炼实践能力 在双创教育深耕细作的过程中,课程和平台建设是最重要“土壤”与“工具”。双创学院与各学院共同建设“专创融合”课程,深度参与课程共建,每门课程都会配有双创教师,与课程专业老师深度合作,实现“1+1>2”。 据了解,参与建设“专创融合”课程的师资队伍皆为双师双能型,老师们不仅有自己的科研成果,也有项目,最重要的是乐于陪伴学生,可以用最生动的教育语言来传递知识,实现师生共创。 不仅如此,每个课程也都有自己的双创实践基地,课程放在真实场景中开展沉浸式教学,课程内容来源产业需求,将产业中的真实问题转化为教学内容,让学生获得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避免与企业行业需求脱节,带动一批高质量课程项目出现。可以说教学场景的创新也是本次课程的一大亮点。
自动驾驶实践课程 有了理想的师资结构,不止是核心课程的讲授,在感情信任的建立以及资源的导入,也都有了很大的优势和便利。还有高端外专,中青结合,多学科结合,市场资源通过课程进入学生当中,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老师一起探索未知。 夯实师资力量,注入强劲动力 据悉,成都大学也坚持从提升教师双创教学能力入手,深化双创教育改革创新。 目前,双创学院正与清华大学发起成立的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紧密互动,解决教师对双创教育的认知问题,共商共促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与实践,鼓励教师参加比赛,“以赛促教”营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 而对于“学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双创课”双创学院也一直在用行动回答。 陈烈认为,首先就是拒绝“唯学分论”,将专业与创意、创新、创业结合、因材施教,才能成为学生们需要的“口碑课”。双创课更是一种启发与引导,是个性化教育和自主性学习的结合,是善于发现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经过周期培育的打造,成都大学双创的土壤已然愈发肥沃,陈烈表示,接下来双创学院会逐步深入师资培训、课程建设,整合创新创业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动高水平教师领衔打造创新创业“金课”。在未来,希望通过课程的持续建设,为成大师生共创共享提供平台,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助力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城市发展贡献成大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