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蒸霞蔚 卓尔不凡——建安才子的悲情人生
东汉末年是一个离荡的乱世,豪族势力的轮番登场和人命运的跌宕起伏密切相连,裹挟其中的文人只能感慨人生无常、祸福相依和无可奈何。 建安文学就是在这个时期应运而生,它指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这个历史阶段的文学创作,是中国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章节。“三曹”的创作,上接先秦遗风、乐府余韵,下启文人五言,实现了乐府民歌向文人庙堂的转变。更有“建安七子”风采风流,一时间佳作如云、星光璀璨。 “三曹”中最具代表意义也最具悲剧色彩的曹植,也凝聚了那个风云乱世的缩影。其文学成就更被公认为建安文学群体执牛耳者,尤以《七步诗》、《洛神赋》、《白马篇》等名篇对后世影响深远。 晋代文学评论家钟嵘在《诗品》中写道 :曹子建“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素以狂放著称的谢灵运更毫不掩饰溢美之词地赞叹道:“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自古文章憎命达,曹植也非特例。独占八斗的才华在为他赢得无数歌颂和崇拜的同时,也将他无情地推上了权力的角斗场上。 而他一生的文学创作的分水岭,也便随着他人生的境遇变化而泾渭分明。曾经的他是“斗酒十千恣欢谑”的翩翩佳公子,是为铜雀台作赋、倚马可待的才子,是心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爱国理想的英雄。而后来的他,是涕泗横流地写下“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王储争夺战的败北者,是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失意者,是宁愿卑躬屈膝,哀求侄儿给予启用的可悲者。 东汉建安十一年,年少的曹植第一次随着父亲曹操征讨乌桓,在这个时期,他写下了反映征战生涯的《白马篇》。在诗中,曹植塑造出了一个精于弓马的少年侠客,为了家国社稷、建功立业,视死如归,捐躯纾难。其中借少年侠客所寄托的恰是自己的壮怀激烈,他在与好朋友杨修的信中写道,他一生所追求的是“建永世之业,勒金石之功”。 那时的他踌躇满志,诗歌中多是表达自己的建功立业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前途在他眼前一片光明。 建安十五年,曹操定鼎中原,为记此功特在邺城建造铜雀台,召集了天下名士“登台作赋”,曹植位列其中。就在众人冥思苦想之际,曹植却笔走龙蛇、文不加点,第一个献上作品。其文气势磅礴、字字珠玑,将曹操一扫六合、虎视天下的壮志雄心、酣畅淋漓地表现了出来。曹操读后,击节赞叹,青眼有加。自此后对曹植更加寄予厚望,希望他继承自己衣钵,成就万世不拔的宏图伟业。 可天意弄人、命途多舛,短短几年间,不仅三足鼎立局势渐成,曹植也要和自己意气风发的少年时期告别,一头栽进命运的深渊与无尽悲苦中去。 少年得志、才华横溢兼得父亲的厚爱,曹植愈发放浪形骸、恣意妄为。在曹操外出期间,曹植酩酊大醉驾驶献帝车马,在只有皇家举行典礼时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狂奔,曹操韬光养晦的嘱托早已被他抛之九霄云外。曹操大怒,曹植为此也日渐失去父亲的青睐和宠爱。是年十月,长子曹丕被立为世子。最是无情帝王家,权力的斗争从来血腥,哪怕天下至亲的血肉同胞,曾经的棠棣兄弟,如今已成为心腹大患。 三年以后,曹操病逝,曹丕继承魏王爵位。同年,取汉改朝,史称魏文帝。称帝之后,曹丕对曹植更是日夜提防。只是碍于母后的颜面,只是将曹植贬斥迁封。 胸多块垒的曹植,文学创作在这个时期也多是表达理想与现实参差所激发的愤懑。他在与朋友的诗词答和中,对自己遭受迫害流放心怀不满,《赠白马王彪》这首诗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体,将自己悲苦心境尽情抒发,也成为文学史上的抒情诗名篇。 在《七哀诗》中,曹植用怨妇口吻寄寓境遇,陈述心事,委婉地表现自己遭受贬谪的凄凉无助。对长兄的薄情寡恩愤慨之余更多表露出无限惶恐之情。 这种难以遣怀的凄苦与怨怼,如同一片凝涩而厚重的阴云,紧紧裹挟着曹植后期的创作风格。 而真正让曹植妇孺皆知、流传千载的《七步诗》故事也便诞生于这个历史时期,这个故事的真伪虚实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这首诗语言浅显,感情真挚,尤其是妙用比兴修辞,也成为了诗人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 据刘义庆《世说新语》中描述:曹丕称帝后,以曹植醉酒失态未能及时吊唁先王曹操为借口,指责其有失孝道,命其作诗,以兄弟为题,但不能出现兄弟二字,七步之内如果作不成就要杀头。 曹植满怀着兄弟阋墙的凄怆与骨肉相残的悲愤,一步一泪凄苦嗫嚅:“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一首诗的距离可以被丈量吗?可以是短短的七步。但是,君臣尊卑的距离又有多远呢?一母同胞的兄弟,明明四目对视,可中间不啻于云泥之别。 时间的车轮又隆隆前进了两个年头,年方而立的曹植被迁封鄄城,就在回鄄城的途中,他写下了名垂千古的《洛神赋》。此赋虚构了诗人与洛水女神的偶然邂逅和彼此间暗生的爱慕和情愫。诗人从都城返回封地,飘渺恍惚之际看到洛水女神婷婷立于水畔,她的容貌清新隽永、仪态万方,明眸善睐且知书达礼。他与女神互相思慕,然而幻梦终究虚无缥缈,洛水女神最终饮恨而去,诗人也为此黯然神伤。 此文全篇辞藻华丽、情意绵长,虽言为凄美爱情,其实另有所托。诗人将洛水女神象征自己修身齐家的美好理想,罔顾所有地追寻,不惜“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反”,无奈天人有别,诗人只能徒然“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洛水之恋的失之交臂,也象征着诗人理想的灰飞烟灭。 随着曹丕病逝,魏明帝曹睿继位。壮志难酬的曹植更加渴求着施展抱负,为此,他多次以极其谦卑的口吻上书自己的侄儿曹睿,希望得到皇帝的启用,为此肝脑涂地、结草衔环也在所不辞。 无奈,不论他如何表白自己的拳拳赤子之心,即使他将自己落低到尘埃,卑躬屈膝,上陈摇尾乞怜的文章,魏明帝对是他始终置若罔闻,反而施以更加严酷的监视和禁锢。整整十五年时间,曹植几欲“游绿林而逍遥,临白水以悲啸”,却难平自己“怀愤激以切痛,若回刃之在心”。 他曾经想过幽游于林泉之间,逍遥在名山之中。但终究意难平,那种骈死于槽枥之间的愤懑,如同心头的一把利刃,将他的满腔抱负切割的如同齑粉。他惊惧自己饱食终日和碌碌无为,却又无可奈何。 也可能只有在青灯古佛中,才能让他忘却世间的无奈和苦闷。传说曹植在封地东阿的任上,忽闻山间梵音四起,妙不可言,遂始制音律,创作了中国佛教音乐史上领航意义的篇章。随后年方不惑的曹植改封陈王,同年一代文宗郁郁而终。 千载岁月弹指一挥,这位风流自赏的陈思王,带着那些历久弥新的锦绣文辞,活色生香的矗立在历史深处。那些写满人事更迭岁月变迁的诗句,穿越历史的重重迷雾,被我们轻声吟诵,时光在这个瞬间凝结成为永恒!(撰稿人:赵天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