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古典“宝盒”,生态亲民之家
——中建二局华东公司南京江北市民中心“鲁班奖”创建纪实 夜间7点,夜幕降临,“梅、竹、山、水、城”的动态彩色光影幻化于建筑外屏中,映射着金陵城的历史往昔与科技未来,吸引着不少市民驻足观看。这一建筑外屏采用了全国首例360°圆形建筑泛光系统,构成了南京江北市民中心项目的华彩“外衣”。不仅如此,项目还创造了重达5300吨直接100米的全国最大直径钢环梁的“魔性吊装”。近日,这座“城市会客厅”成功获评“鲁班奖”,成为江北新区缔造智慧城市的又一力作。
挑战极限,提升巨型宝盒“上盖” 市民中心造型看似清新简洁,实则暗藏“玄机”。上园与下园结构交叉面积达1700平方米,为了尽量给下园施工让出空间,减少对下园施工进度的影响,项目决定对上园钢结构屋顶进行整体提升。 屋顶钢结构总重5300吨,提升高度达36米,直径100米,这样的提升重量、高度、直径,在当时全国罕见,几乎闻所未闻!这一巨型硬“钢圈”和内部悬空超大桁架织成的软“内网”这一刚柔结合型组合极易在提升中发生错位变形。项目团队的建设者们集思广益,通过邀请专家“坐阵”和无数次模拟演练,最终制定出“吊点油压均衡,结构姿态调整,位移同步控制,分级卸载就位”的策略,并开创性采用了下吊点静力水准仪同步性监测技术,对提升标高在线实时监测,仪器精度达到0.2毫米。 提升当日,屋顶在4台液压泵源系统和24台液压提升器480根钢绞线的牵拉下开始向上升。项目经理张强屏住呼吸,不敢眨眼地盯在监测仪器前。这些天来,项目团队做着全力的准备,也做着“最坏的打算”。1米、2米、10米、30米,终于,现场传来一片呼喊声——“我们成功啦”!困难与挑战、紧张与激动,在这一刻尽情释放,这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管理团队创造了中国钢结构吊装史上的全新“奇迹”。 经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鉴定专家委员会鉴定,项目组织研究的《大型公建场馆复杂钢结构智慧建造综合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亲和力满满,妙用“大自然的礼物” 为给江北新区市民中心这座现代化建筑装扮得更加亲民、靓丽,园林工程师们引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让市民朋友从踏入这儿的第一步,便能被“绿意”环绕。 项目采用步道砖、植草砖,让雨水可以透过孔隙渗入地下,从而达到迅速排水的功能。项目室外运用雨水回收系统和太阳能补充能源等技术,营造出市民中心体验感绝佳的生态环境。 园林工程师们还在场馆周围采用上层乔木、中层稀疏小乔木、下层草坪的配置模式,极大地增添了绿化的“透气感”。同时,为了彰显金陵的古典气蕴,与身边滚滚东流的长江水遥相呼应,建设者将中国古典造园技艺引入到景观建设中来,在建筑中庭打造九景,展现了江北新区历史、人文、自然的古典韵味。每一个步入其间的市民,总能感到如沐春风。 更值得一提的是,建设者还充分利用紧邻长江的地缘优势,打造出一套“江水空调”,让长江水化作徐徐凉水。这一神奇“操作”背后,离不开一个叫“江水源热泵”的转换系统。江水进入江水源泵站后,先实现能量提取,再通过专业的设备机组,将空调常温水变为冷水,输送至市民中心地下室的换热站。从江水源泵站输送过来的5℃—7℃的空调冷水在这里完成交换。冷水进入建筑物后,利用通风口,变为室内的冷风。 对于江水源热泵技术的应用,在南京尚属首例,作为江苏省在绿色建筑领域的重大创新举措,项目投资及资源综合利用收益位于世界前列。该技术的应用不仅使项目用电成本节约30%,同时,由于江水热源泵输送过来的空调冷水都是恒温的,因此进入建筑后,吹出来的冷风不会忽冷忽热,来此办事的市民总能体验到“清凉而不冷,恒温、恒湿”的室内环境。 3D打印外墙,让建筑垃圾“满血复活” 在市民中心主入口处,还有一座“盒子”造型的游客服务中心,这一乍看上去其貌不扬的建筑,却是我国首例3D打印全装配式绿色智慧建造。 组成它的“打印”材料正是经过处置的固体废弃物。成吨的建筑垃圾粉碎物,通过3D建筑打印机的神奇改造,摇身一变,成为一个个大小合适、形状规整的外墙构件,“变身”后的构件强度是通常的2-3倍,抗弯是通常的5-6倍,还能减少运输及建造成本,将建筑耗能从70%下降至30%。 外墙构件诞生后,建设者再像“搭积木”般,经过吊装、拼接等组合操作,简洁的“盒子”一样的建筑便正式“问世”了。得益于这一技术,游客服务中心在施工阶段基本实现了自动化,只有少量的开机人员和修配人员,人工成本大大减低。 传递生态、人文、创新理念,“智”造先进、开放、包容、亲民、互动的城市窗口,开启绿色、智慧建造新时代,市民们徜徉期间的流连与赞叹,是对这座由中建二局华东公司承建的“鲁班奖”工程的最好褒奖。而这段难忘的建设旅程,也将成为江北新区飞速发展历程中的靓丽一笔。(郝帅 李天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