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企经济网
   

新人限时福利

现实困境下对人生真理的不懈探索——浅谈孔子的人生精神
2021-07-22 17:55:15 来源: 浏览:229

公元前六世纪屹立数百年的周氏王朝已朝不保夕各诸侯国割据一方为了达到称霸的目的而相互征战孔子身处这样一个战乱纷争的时代,在现实的困境下仍然不懈地探求人生真理,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

影片《孔子》将时间定格在公元前501年鲁定公时代,孔子因地方治理政绩突出受到鲁定公赏识,从中督宰晋升为大司寇,这让他得以推行自己以礼治国的执政理念。但拥有实权的季氏、叔氏、孟氏三大贵族独霸朝纲,对孔子处处排挤、打压。孔子为季桓子家奴免受陪葬舌战庙堂,而与季氏结怨。他跟随鲁定公赴齐国会盟,与齐景公和大夫斗智斗勇,维护了鲁国的利益,归来后被任命为代国相。他提出的隳三都政策触犯了贵族阶级的利益而遭到罢黜。从此孔子率各弟子开始了近十四年周游列国的游说之路,尝遍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孔子于晚年重回鲁国,不再进入官场,而是进行文献整理工作以及教书育人。

孔子的人生精神包括仁德精神积极入世精神快乐精神好学精神勤奋精神不老精神等。现实的困境使孔子遭受重重磨难,人生理想的幻灭、背井离乡的酸楚,孔子时常感到的是被现实压制的无奈与悲痛,但尽管路途遥远、希望渺茫,孔子依然不屈于现实、秉持初心、勇敢向前、不懈探索人生的真理,在悠悠的中华传统道德文化长河中留下其独特的人生精神。

仁德精神是孔子人生精神的结晶。影片中季孙斯为父亲举办葬礼并用活人奴隶殉葬,为解救一小奴,孔子舌战庙堂、推行仁道并主张废除此项习俗。在据理力争之时,孔子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博大的仁义情怀使诸位大臣哑口无言,最终拯救了小奴的性命。仁德思想是孔子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原则,在当下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的构建,公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建立,社会矛盾机制的建设,都离不开孔子“仁德”思想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积极入世精神是孔子又一十分重要的人生精神。影片中孔子因触犯三桓利益被罢免,在一次梦境中他与恩师老子促膝而谈。老子言:“无用,安知不是大用,弱则生,柔则存,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上善若水啊。”意在劝孔子远离官场、归隐山林、无为而治。孔子意志坚决地答道:“先生微言大义,吾道一以贯之,先生的道是大道无形,不限于世间万物,而我的道则只在人间。”表明自己志在寻人间之道,虽千万人,亦往矣的决心。孔子积极入世的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不少仁人志士仕途失意时, 仍心怀天下、满腔热血地“入世”, 他们明白,治世不仅是为了辅佐统治者治理天下, 更重要的是让黎民百姓安居乐业。正是因为一大批受孔子积极入世思想的仁人志士在国家陷入危机之时仍挺身而出,中华文明才会源源不断、源远流长。

快乐精神是贯穿孔子一生的精神理念。影片中孔子得到碎玉玦后毅然决然离开鲁国,开启游说各国之旅,仕途上的失意没能打消孔子推行“克己复礼”思想的念头。孔子先后游于卫国、曹国、宋国、齐国、郑国等地,风餐露宿、颠沛流离、饱经沧桑,一次又一次触碰生命的红线,一次又一次得到现实的报复。此时,理想主义在挖空殆尽的边缘,胸中信仰在承受无可比拟的苦痛。面对这些,孔子一笑置之,并自我解嘲“累累若丧家之犬”,他承认现实带给他的打击,但他依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千万人,吾往矣”,以豁达乐观的心态看待命运赋予他的坎坷,留给后人以宽和平易与饱经人生苦难和社会变迁而生出的云淡风轻之态。孔子所谓的乐应是一种志在行“仁”行“道”而感到的内心满足,这种快乐使他无论面对多大的艰辛,都始终保有平和之心。在漫漫的人生历程中“苦”是人们极力躲避与战胜的,而“乐”则是人们奋力追求、想要得到的。在孔子看来,“苦”是人生的底色, 而“乐”则是对这种底色的调适与化解。这对于人才竞争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当今社会资源的有限性意味着人们生存空间、生存方式等的分配不可能绝对公平,日趋激烈的竞争加重这种分配的不公,也加重每一个试图在社会上获得一席之地的人的负担。当代社会人们身上的压力越来越重,但是心里承受能力却未能同步同速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得不到保障。此时,孔子豁达的快乐精神就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看待苦难、压力的态度,缓解内心积蓄已久的情绪,帮助人们化解生活的“苦”,带来人生的“乐”。经历过体验过人生祸患灾难与荣辱浮沉,真切地认识到生命的渺小和个人能力的有限,就不会对超出自己承受范围的东西念念不忘,就不会为一些表面的名利、官职、金钱所苦恼、懊悔,从而摆脱社会权力的控制,找寻属于自己内心世界的精神净土。

好学勤奋不老精神也是孔子十分宝贵的人生精神影片中孔子于晚年回到阔别已久的故土——鲁国,他不再踏入官场,而是进行文献整理工作并教育弟子众人。孔子晚而喜《易》,韦编三绝。在孔子眼中“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他会“发愤忘食”也会“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虽到了“甚矣吾衰也”的晚年,孔子意识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远大抱负在有生之年恐怕不能实现,却依然满怀“自见于后世”的饱满热情,著书立作、教育弟子,将希望寄托于未来。

受尽风霜之苦、离别之痛的孔子依然坚守礼仪仁和、崇高品德,用其毕生的精力探求人间真理。在今天,孔子的人生精神依然以其独特的光芒折射出千年的智慧与无穷的力量。

(作者: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骆涵、邓启东

Tags:现实 困境 人生 真理 不懈 探索 孔子 精神 发布者:晨晨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良心揭露柿饼市场惊天骗局!亲赴产地,发现富平柿饼真相! 下一篇《华章百年 行启新篇》智行书院20..
热门推荐

推荐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