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素养培养途径及策略
李淑娟 (烟台职业学院 山东烟台 264670) Li shujuan ( Yantai Vocational College ShangDongYanTai 264670 李淑娟,女,汉族,1982-09,山东莱阳人,烟台职业学院,讲师,辅导员,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研究方向:学生管理工作研究、音乐表演教学研究。 摘要:产教融合是指高职院校结合本校专业特点创建相匹配的专业产业,以产业带动教学发展,形成相辅相成、相互合作的新局面,并将学校构建成人才培养、专业发展、科学研究融为一体的经营性实体,形成校企融合、浑然一体的教学新模式。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成为教学改革之后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主流趋势,在我国各项政策的扶持下部分高职院校创设出高质量、体系化的产教融合课程改革,积极搜索相关利益契合点,从而实现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目标。 关键词:产教融合;职业素养;培养途径;培养策略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优化,我国对人才核心素质和关键能力的要求更严格,因此社会各界对学生的综合性教育更加重视。这就将高职院校中育人模式的滞后性和不适性等教学弊端凸显出来,尤其是对学生开展职业素养教育中普遍存在教师对其教育价值没有清晰认识,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体系都还处在传统、落后的教学环境中等问题。为此,国家为了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步伐出台了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以及职业素养培养创新方案,鼓励学校推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培养模式,促进我国高校教育的可持续进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一、优化课程设计,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课程设计是高职院校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培养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职业素养发挥着建设性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今后适应社会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高职学校应该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合作为本校新形势下的全新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就业发展情况和专业教学目标对相关教学资源进行深入探究,并进一步设计更加完善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合课程。高职院校要与企业之间做到紧密的联系,将职业素养培养、就业创业培训与专业技能培养等各方面相结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将探索热情、积极精神等优秀品质升级为职业素养,使学生满怀充沛的精力投身于今后的工作发展中。同时,高职教师要充分挖掘不同的专业技能中所包含的职业精神,并进一步转化成课堂教学资源,从而将教学模式做到多元化,引导学生在具备高尚思想精神的同时提升职业素养;另一方面,高职教师要深入探究专业技能、其他教育、职业素养教育三方之间的关联性,形成跨学科融合,扩大教学实践活动的影响力,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职场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创新思考能力的提高[1]。 二、渗透产学协同理念,增强社会公共使命感 产教融合对学校、社会、学生所发挥的重要价值已经被更多教学工作者挖掘,在实践过程中,学校要有效借助自身教育资源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加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学习资源来全面、深刻的解读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并通过具体要求探究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与此同时,有效借助企业的技术优势将更多行业咨询、行业前沿理念渗透给学生,引导他们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并积极学习核心技术研发成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积极进取精神。只有将培育社会优秀人才作为教育事业的终极任务和理想信念,才能促使产教融合在教育领域发挥深远价值[2]。 三、加强高效职业文化建设,营造构建职业素养的氛围 校园环境是教育中的重要资源,也是影响学生内在驱动力激发的关键因素。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构建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校园职业文化环境有助于学生人格体系、职业素养以及情感意志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校园职业文化建设要体现职校教育个性特征,与职业素质教育紧密结合,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为实现学校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创造条件。学校不仅要注重硬件设施、教师队伍建设,还要重视通过校园文化环境促使职业素养的渗透。例如:有的学校会结合本校专业特色邀请对应企业到校园通过讲座、实践活动等方式向学生讲授职业理念、职业发展知识;还有的学校会将展览室、实训室、文化长廊、教学楼墙壁等空间设计提升职业素养的宣传内容;建立企业导师制,在固定时间开展见面交流会,学生在进入职场之前就能提前感受大职场氛围,从学习理念、思想意识上明确认知所学专业知识,并积极向上的心态投入专业学习、专业发展中,养成正确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就业创业意识,从而以充足的准备面对今后的工作、学习[3]。 四、创建教育实践基地,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发展 促进职业素养发展,实现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体系构建,不能忽视的是学校在育人方面发挥着中流砥柱重要作用。家庭是育人的源头单位,终点则是由社会来验收各个环节的育人成果,中流就是学生经历的各级学校,而高职学校作为家庭和社会联结的中间环节要结合学校特点充分加强学校与区域合作的优势,使自己成为一个与社会接轨的育人单位。一是社会教育基地的建立。社会、学校、企业三方联合共同建立健全的职业素养发展与就业创业融合体系架构,为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发展实践活动,从而为职业发展打好坚实基础。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就是学校通过校外实习课程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的全新教学模式,例如,在教育发展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双创”基地使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融合的形式和意义更加丰富。二是学校之间共享实践教育基地。高职学校之间要针对相关联的专业做到紧密合作、资源共享,将地区内的教育资源做到融会贯通、有效整合,创建基于职业素养发展提升的教育基地共享模式[4]。 总结 综上所述,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充分说明两者之间的共通之处和密切关系。高职院校想要全面开展基于产教融合的职业素养教育改革工作,需要构建多维度、多样化、多渠道的产教融合结构,在全面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同时促使其担负起时代发展的重担。 参考文献: [1]周蕾,洪保麟.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心理素养的培养路径[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05):92-94. [2]周冬梅.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职业素养的培养实践研究[J].科教导刊,2022,(07):42-44. [3]李尚卿.“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学生体育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研究[J].拳击与格斗,2022,(01):108-110. [4]许岚.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路径分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1,37(11):48-5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