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工大 “航宇筑梦者” 实践队赴沈阳开展 “青循总师迹” 专题活动
为进一步助力“总师型”人才塑造,把学生科创与红色思政课堂开到航宇制造一线,以多元实践锻体,塑造全方位实践育人训练场。7月14日—18日,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航宇筑梦者”实践队前往沈阳开展“青循总师迹”专题社会实践活动。 循“总师”迹,铸强劲“心”,立报国志 “航宇筑梦者”实践队前往“新中国喷气式航空发动机的摇篮”——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开展调研。师生们参观了黎明展览馆,通过了解涡喷5/6/7——昆仑、太行——发展至今的先进型号攻关历程,通过参观现代化、智能化的生产线,规范的、精密的生产制造车间,近距离感受到我国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精密加工的全过程,用亲眼所见、亲身感知体会到“矢志不渝,强军逐梦”的深刻内涵。及一代代的航发人为“让中国的飞机用上更强劲的中国心”的历史使命和建设航空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的奋斗篇章。
随后,实践队还前往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发动机研究所(简称:中国航发动力所,代号:606所)开展调研交流。606所发展计划部副部长,西工大校友石峰详细介绍了606所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科研攻关历程。同时,还热情地与实践队成员们分享了他在西工大难忘的求学经历和心怀“立大志向、上大舞台、入主战场、干大事业”的报国志向。高峻为606所授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期待双方构建院企常态化互动——合作机制,在科研项目合作、学生科技创新、学生双创发展等方面深化合作,依托606所优势企业平台,助力“总师型”航宇制造人才培养工作提质增效。
次日,实践队一行前往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参观调研,在讲解人员的带领下,师生们参观了沈飞航空博览园,深入了解了我国歼击机的发展历史以及沈飞的“前世今生”。
从初期仿制苏联战斗机到独立研发现代化歼击机的演变过程,折射出了沈飞服务国防军工深厚的爱国底蕴。歼15、歼16、歼31...每一款战机背后都是国家航空工业技术的日益进步和沈飞人的不懈努力。同时,通过亲身了解罗阳烈士的光荣事迹和对他生命最后八天的情境还原,师生们都被罗阳烈士艰苦朴素、敬业诚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拼搏奋斗精神所震撼,更加坚定了学生们“不忘初心,为国铸剑”的报国志。 承“工业脉”,扎“红色根”,筑“航宇梦” 实践队一行还前往了中国工业博物馆参观学习。师生们对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具象化、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塑造学生致力于传承工业文脉,赓续工匠精神,进一步增强对学科专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埋下为工业未来贡献力量的“种子”。
为厚植家国情怀,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实践队再出发前往“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的第一份抗日宣言发出的地方——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
它们如同时代洪流中的一叶扁舟,满载着革命烽火的记忆。红色革命文化扎根黑色土地,是助力“总师型”人才培养思政教育提质增效的沃土。
此次“青循总师迹”的专题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学科专业与实践平台的契合之旅,更是一次筑牢“科技强国”梦想的启航之旅。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机电学院“航宇筑梦者”实践队员们将以坚定信仰、勇于担当、低调务实为气质底蕴,致力于做锐意创新、躬耕实践、献身国防的“总师型”航宇制造引领者,为谱写中国航宇事业的无限辉煌贡献青春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