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自信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实践
哈斯高娃 (烟台职业学院地区: 烟台职业学院滨海中路2018号 邮编264000)哈斯高娃,女,蒙古族,1974-06,内蒙古族,烟台职业学院,讲师职称,专业教师,研究生/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二外日语和商务谈判等教学研究。 摘要:高校思政课程是高校学生文化信仰建设的首要阵地,其主要职能和使命是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历史自信是指一个人对其独特价值有积极、稳定的看法和评价,并内化于其个体人格之中。我国独特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成了历史文化自信的基本纽带。在社会变革和文化影响的背景下,一些高校生对我国独特的文化知之甚少。因此,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认识到培养更高文化素养的重要性,并将文化意识融入到思政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中,着力营造积极的文化环境,确保学生个人素养的提升。关键词:历史自信;文化自信;高校教育;思政教学 引言 在多元文化的强烈影响下,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受到影响,社会的变化和多元文化的出现给高校生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高校需要高度重视高校生思政教育,把培养高校生文化自信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不断强化高校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将文化意识融入高等教育思政课程,是保证高校生思政教育质量的重要策略。将文化意识融入到思政课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可以帮助高校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拥抱中华文化。一、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引入历史自信的必然性(一)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增强对社会主义历史强国的历史自信 一方面,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网络和新媒介技术飞速发展,西方先进国家的历史也在不断地渗入。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思想互相冲突,呈现出一种多元的历史态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对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了解不够,对社会主义进步史的热爱不够,但高校学生却是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历史的骨干,肩负着继承历史、发展科技的重任。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场合都谈及中国的传统历史,对传统的历史和价值观表示认可和尊重。在《坚定历史自信,建设社会主义历史强国》一文中指出:历史自信不仅表现在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而且还表现在一个民族对自己的历史价值观的一种心理确认和行动实践。因此,需要充分认识到历史自信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1]。(二)在高校的历史建设中增强教育的有效性 受周边国家历史的影响,思政建构和传播受到很大的影响,其根源在于缺乏历史文化自信心。为此,要增强高校生的历史自信心,在高校校园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历史自信心。如果没有这种信心,学生将很难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也就不可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在高校思政课程中,要把“历史自信”与“课堂教学而”相结合,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校历史的建设,提高民族的国际竞争力。高校思政课是一门专门知识体系的课程,它与其它专业课程有很大的区别。所以,需要增强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吸引力,增强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增强学生对道路、理论、制度和历史的信心。二、历史自信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实践分析(一)在思政教育基础领域,以红色培根为基础 首先,致力于培养一支政治觉悟极高、理论知识丰富、业务技能过硬的专职思政教师队伍。高校教师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政治使命感,有强烈的使命感,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教育事业。其次,要深入学习贯彻“为党育才、为国发展人才”的基本思想,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实际工作。特别是在十八大以后新时代的奋斗过程中,树立“伟大历史观”,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基本逻辑。第三,也要让高校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长期革命斗争的基本经验和重要成就,使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民族的伟大贡献,更好地理解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使命,传承伟大精神。第四,挖掘和丰富当地的红色历史遗产,特别是江淮地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所经历的辉煌岁月。通过这一难得的精神财富的传承,激励高校生坚定道德信念、培养良好道德情操的强大动力,包括大别山精神、四军新精神、小岗精神等。在思政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将“小故事”和“大故事”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历史理论和思政课程[2]。(二)塑造坚定信念和思想的灵魂,进一步加强思政课程深度教育 在高校思政课程中,需要深入探讨“如何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等基本问题。高校思政课程是高校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的主要途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围绕爱党、爱家、爱社会、爱人民、爱集体,对学生的信仰和价值观进行融合,对党政政策、政治认同、文化建设、政务等重要领域进行培训。将社会化、中国特色理论教学融入职业课程教学是一个长期、细致、系统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不断的研究和创新,要确保主要思想在各专业课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努力把学生个人价值观与民族复兴、民族福祉、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结合起来。同时,要通过加强实践联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使学生成为品德优良、素质高深的优秀人才。为此,需要从总体上认识学术课程与思政课的关系,构建具有高校特色的思政课和学术体系[3]。(三)用时代精神激励行为,营造网络课堂环境 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人们对思政教育越来越重视,对高校提出更多的要求。因此,在时代潮流的推动下,需要勇于打破传统教育方式的时空界限,充分利用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不断优化教育体系。云课堂是一种基于计算机软硬件平台的新型教学方式,借助云类的交互性和可视化特性以及VRAI的技术方法,能够重现历史事件并模拟真实环境,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进行互动和讨论,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这种方法不仅打破了高等教育思政课的传统体系,而且巧妙地将音视频、动态卡通、快舞等动态模拟和先进的虚拟仿真技术结合起来,给学生带来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此外,“沉浸式”教学方式也能让师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有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增加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同感。通过在线课堂的实时数据分析和反馈,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师学与教的针对性和关联性。 结语 总的来说,在思政教育中,文化自信被认为是一个基本的价值理念,思政教育教师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文化自信是民族精神和价值观的运动,对于当今高校生来说十分重要。当前,大量高校生盲目崇拜外来文化,对社会主义价值观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由于院校的思政教育课程过于简单、枯燥,一些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高校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应从改进思政课教学策略和方法等多方面入手,积极鼓励学生更加主动地交流、学习传统文化。参考文献[1]魏宇峥,王闻琦.历史自信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4,40(05):118-122.[2]罗淳.文化自信融入高校影视动画类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24,(05):111-114.[3]郭慧芳.历史自信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创新研究[A]2022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论坛论文集[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