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温酒斩华雄的“酒”是什么酒?
——90%的人都不知道
(头图) 小编最近重温《三国演义》,看到“关公温酒斩华雄”这段时,忽然产生了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那杯触感温暖、等待关羽凯旋归来的酒,到底是什么酒?
葡萄酒?啤酒?它们都是清末民初从国外传入的,三国时期铁定没有。 最有可能的,应该是白酒?可如果仔细查阅资料,你会发现,白酒,或者说蒸馏酒,直至唐代才在中国出现,清代才开始大规模流行。 那么,答案只剩一个了——黄酒。 中国传统酒文化的历史,其实就是黄酒的历史。 关公斩华雄,桌上那杯余温尚在的酒,是黄酒。 更早一点,先秦诸子游说六国,纵横捭阖,筵席间觥筹交错,推杯换盏的,是黄酒。 再晚一些,让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等人纵情畅饮、肆意放浪于山水之间的,也是黄酒。
如果说,银杏是生物意义上的活化石。那么,日常就能喝到,色如琥珀、甜醉微醺的黄酒,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文化活化石。 秦汉之际,它是项羽为刘备准备的鸿门宴上,最为低调精巧的道具。清冽的杯中酒,晃荡出王侯将相的阴谋诡计、刀光剑影,映照出历史的车轮改道的瞬间。 盛唐时,它陪着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它带着甜蜜,见证了杨玉环与唐明皇的倾国之恋,演绎出倾倒后世的《贵妃醉酒》,也掺入苦涩,见证了马嵬坡之变,传唱出“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两宋时,它的调皮,让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从而写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千古名句。它的浑厚,也给予这位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诗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气。 明朝依然以黄酒为主流,生性潇洒的唐伯虎尤其喜爱它,流传至今的诗文、题画里,除了花,就是酒,即使被人劝告饮酒过量伤身,也要天不怕地不怕地来一句“遇饮酒时须饮酒,青山偏会笑人愁。”
清代时,由于少数民族偏爱烈酒,度数较高的白酒开始流行,黄酒不再是中国酒桌上独占鳌头的饮品,然而,喜爱黄酒的人依然数量庞大。 建国后,由于前期经济发展无序,产业恶性竞争激烈,许多无良商家,在好好的黄酒里兑水、加香精、加防腐剂,让黄酒,这中国文化的活化石,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变得不如人意。 创始于1914年的同康酒业,沿用传承了2500年的古法制曲工艺,坚持无添加无勾兑手工纯酿,用心还原人们心中纯正的古酒味道,做真正的“养心酒”、“大师酒”、“正宗江南酒”。 或许你也愿意,随我一起走近同康,轻轻品一口,这百年的香醇,千年的韵味。再回味一下,关公斩了华雄后,那意气风发、一口饮尽的豪迈。
|
|||||||||||